科研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以“实体商店何去何从”为例

时间:2023-08-18 13:35:02 来源:网友投稿

胡稳辉 余抒晗 马昕梦 陶雅萌

(1. 广东仲元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2.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科研素养是指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所必备的科研意识、认知、能力、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1]《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均指出要积极推动我国国民科研素养的提升。[2][3]因此,全民科研素养培育不是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独自清唱”,而应是社会各界的“协奏和鸣”。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科研素养的培育,将促进中高等教育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领域划分细、问题情境真实等特点,对学生整体的科研素养已然提出了较高要求。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素材,主要来自于地理科学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科研素养培育本就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应有之义。

1.高中生科研素养体系

目前学界对科研素养的要素划分与体系构建尚无定论,据已有的科研素养相关研究发现,多数学者普遍将科研素养划分为科研意识、科研认知、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维度。科研意识指的是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科研认知指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方法论知识;
科研能力即完成一项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
科研精神即研究者在整个科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志品质。笔者基于此维度框架,参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创设出高中生科研素养体系,如图1所示。[4]

图1 高中生科研素养体系

首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渗透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与批判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研意识,还可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问题式思维形成。其次,向学生适时传授相应的一般科学知识(科学常识)、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必要的科研方法知识,既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又能使其在科研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巩固地理学科知识。再次,地理课堂若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科研计划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与成果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不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更能让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最后,整个研究活动应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地理问题的研究过程应培育学生的求真、合作与刻苦的研究精神,由此也展示出高中地理课堂的育人价值所在。

2.科研素养指引下的地理问题研究路径

2019版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大幅增设了“自学窗”与“问题研究”等栏目的数量。其中,“问题研究”栏目位于每章内容的结尾部分,需要学生结合本章所学的地理知识与辅助材料,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某个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与答案预设,最后通过实际调查对整个研究过程与预设答案进行验证。可见,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问题研究”活动与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环节基本一致,都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科研意识,结合已有的科研认知,运用相应的科研能力并以坚定的科研精神为支撑来完成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因此,可将教科书中的“问题研究”栏目作为科研素养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的天然平台,设计科研素养指引下的问题研究路径,如图2所示。在此路径中,科研素养的培育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问题研究活动中的表现水平,问题研究的过程则可以进一步拔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两者相得益彰、有机融合。

图2 科研素养指引下的地理问题研究路径

科研素养指引下的地理问题研究活动,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模式,设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实证与汇报展示四个环节,将科研素养的培育渗透其中。课前环节,指导学生运用科研工具或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学生既能从中预先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又可在此过程中激发自身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能力。课堂环节,教师应利用好课堂环境,设计问题链,呈现辅助材料并传授相应的科研方法,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完成各个问题的探究,并得出预设的答案。学生在进行信息分析、问题解答的同时,也得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课中环节的最后,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学生当堂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后续探究。课后的调查活动,要求各小组共同制定调查计划并进行实践,最终对此前预设答案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调查活动可全方位锻炼学生科研能力,为整个研究活动的核心环节。汇报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调查计划、实践过程与结论,并分享从中得到的启发与收获,教师和学生按照相应的评判标准对各组的汇报进行打分,最终评出若干奖项,以此激励学生。

本文以教科书必修《地理2》第三章的“问题研究”栏目——“实体商店何去何从”为例,选取广州市实体书店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展示科研素养培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科研素养导向的问题研究教学设计

(续上表)

本课以“实体书店何去何从”为主线,设置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调查、课堂汇报四个环节展开具体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进行有机结合,使科研素养的培育有机地融入到地理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在核心问题的导向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课后展开实地调研,探究实体书店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整个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还可有效培育学生的科研认知、科研能力及科研精神,契合了当前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趋势,衔接了高校对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体现了高中地理课堂的育人价值。

科研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仅将眼光局限于高等教育领域,中学阶段的人才教育同样应渗透科研素养的培养。地理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科学研究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让科研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为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育“播种育苗”。

猜你喜欢培育意识素养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意识不会死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推荐访问:为例 素养 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