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时间:2023-09-28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陆宝金, 田生昌*, 左 忠, 杨 英, 张 祯

(1.宁夏农垦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宁夏 平罗 753400; 2.宁夏农林科学院 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

土壤盐渍化(土壤中的含盐量大于0.15%)是指易溶性盐分离子在土壤表层(0~30 cm)积聚,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的现象或过程,也称土壤盐碱化,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抑制作用[1-3].在盐渍化土地上,多数植物生长不良,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减缓或延迟,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在盐渍化土地上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为了便于开展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工作,各地依据土壤盐碱化情况并结合盐碱化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做了详细、精准和实用性的划分,并基于特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的具体技术措施.统计数据显示[4-5],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为9.55×108hm2,中国约有9.913×107hm2,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10.38%,且在滨海和内陆地区有大面积分布,其中有一大部分盐碱地作为储备用地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图1).由于盐碱地在中国土地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涉及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问题.合理开发与治理盐碱地,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图1 中国盐渍化土地面积及其在世界上所占比例

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在20世纪30-40年代研究土壤盐碱化及其危害性问题.20世纪40年代,苏联对盐碱地的治理技术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并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骨干排水工程设施,用于治理洪涝灾害,并分区进行治理水利和土壤改良工作.同时,采用物理(平整土地和客土改良等)、生物(种植耐盐碱植物或绿肥等)和化学(施用石膏等改良剂)技术进行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大约有1/5 的盐碱耕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良利用,数百万公顷的盐碱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灌溉土地次生盐碱化基本上得到控制[6-8].但是,由于不同盐碱地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同,改良效果差距较大.因此,盐碱荒地的改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盐碱荒地改良利用的核心是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由于对盐碱地资源的认识不足,过于强调改造,忽略对盐碱地进行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不断发生.从盐渍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着手,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方式建设和谐、稳定和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体系,可达到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目的[9-12].

宁夏的盐碱地主要分布于引黄灌区的平原地带[13-16],盐渍化耕地有14.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54%,同时,盐碱荒地约5.6万hm2(图2).1957—1985年开展了4次全国土壤普查,发现土壤盐渍化面积呈缩减趋势.宁夏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银北地区.原来,宁夏各地采取以“治水改土”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近年来,宁夏在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方面,在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的同时,不断引进耐盐植物新品种,通过高效节水技术措施、微生物菌肥等新技术及新成果,改良治理盐碱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管理措施和技术应用不当等,在宁夏银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依然比较严重,部分土壤中的盐碱含量较高,盐渍化仍是影响银北地区土地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危害、划分及改良措施,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研发及管理研究,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建议,以期为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开拓视野,为综合运用水利、农业、生物以及化学措施集中连片改良盐碱化土地研究提供参考.

图2 宁夏盐渍化耕地与荒地面积及其所占比例

1.1 盐渍化土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中的盐分积聚会打破原有的土壤结构体系,这样就建立并形成新的土壤结构,这时土壤环境不断恶化,多数植物难以生存,形成了盐渍化土壤.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结果显示,当土壤中盐的质量含量大于等于3 g/kg(或土壤的pH≥8.9、两项都兼而有之)时,易形成土壤盐碱灾害.土壤盐碱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包含2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高于当地临界水位值,一般约为1.2 m),均是土壤发生盐碱化的诱因;人为因素是土壤发生盐碱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过量施用化肥、有灌无排和破坏植被行为等,可导致土壤质量和结构变差和盐碱化土地形成[17-20].另外,从大地形看,低洼地是水盐汇集的地方,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易形成盐碱地.从小地形看,田块高低不平,因局部高处灌水浅,蒸发强烈,土壤毛细管水向高处运行,当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地表形成盐斑.最常见的是,当一块地局部高起8~10 cm时,土壤含盐量比平处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可见,平整土地对防治土壤盐渍化有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方面,田间渗透和渠道渗漏等亦能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土壤的盐渍化程度[21-24];有黏土层土壤的通透性较差,灌水后水分不能下渗,而是淤积在上层,从而形成盐渍化土壤,最终导致土壤的通透性变得更差,严重影响植物根系生长.

1.1.1宁夏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具备形成盐渍化土壤的条件,普遍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即积盐速度快(灌溉或摞荒后迅速返盐);盐分组成简单(硫酸盐-氯化物);盐分含量不高(一般低于1.0%);盐分含量季节性变化大(冬春高、夏秋低).宁夏典型盐渍化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如下[25-30].

1)宁夏盐渍土的形成机理.一是气候干燥,强烈的蒸发是盐分垂直运动的驱动力;二是宁夏引黄灌区的地势平缓,部分地区灌排设施不健全,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不断增高;三是土壤上表层有厚度不等的亚黏土盖层(厚度为0~5 m),土壤的结构差,易板结,透气、透水性极差,导致土壤易盐碱化;四是人为因素,主要指不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盲目扩大水稻种植、灌排不当和作物布局不合理等)造成土壤盐渍化.

2)宁夏西大滩碱土(白僵土)的形成机理.白僵土的形成包括脱盐和碱化过程.脱盐过程是,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降水(或山洪)的淋溶等使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减少;碱化过程是,由于水盐运动加强了土壤胶体表面钠离子与二价阳离子的交换作用,土壤盐分以碱性钠盐为主.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减弱了土壤溶液中钙离子的活性,加强了钠离子置换钙离子的能力.当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的质量分数大于土壤盐基代换量的20%时,就形成了碱化土壤.一般,宁夏白僵土中交换性钠离子的质量分数为盐基代换量的20%~50%.

1.1.2宁夏盐渍化土壤的基本特点 宁夏农田土壤盐渍化以地表盐霜或盐斑的形式表现.盐霜的含盐量较低,俗称“浮碱”,灌水后很快消失,对农作物的危害性较小.盐斑的含盐量相对较高,容易造成田间缺苗断垅,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作物减产,且盐斑面积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盐渍化的程度.研究表明[31-32],宁夏以4月份春灌前土壤的返盐现象最明显,且该时期植物处于生长初期(苗期),对盐碱十分敏感,因此抗盐碱能力最差.经过多年的土壤改良,宁夏大部分盐化土壤得到了改良.但由于碱化土壤的改良难度大、分布范围广,盐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是宁夏今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壤利用率的主攻方向(图3~图4).

图3 宁夏西大滩盐化土壤(0~20 cm)的主要特征

图4 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0~20 cm)的主要特征

1.2 盐渍化土地的危害

与在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相比,盐碱土壤中生存的植物,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吸取水分和养分,进而完成植物细胞内部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当植物根区存在过量的盐分(或土壤的碱化度过高、二者兼有),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会降低.盐碱土壤抑制和阻碍植物生长发育的形式通常表现为渗透胁迫危害、专性离子毒害、碱化土壤危害和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害方式均存在的多种类型[33-36].

1)渗透胁迫.渗透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是一个物理过程.当盐渍化土壤的含盐量过高时,植物生长会受到渗透胁迫作用的影响,难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水分,造成生理干旱现象,严重时死亡.与正常生长的植物相比,受盐分影响的植物一般植株矮小,叶片小而厚实,呈深褐色,果实相对较小.

3)碱化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碱化土胶体吸附的Na+遇水时易分解,造成土壤的毛管孔隙阻塞、密度增大、通透性降低和入渗率变小,从而限制土壤中水或气体的运动,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养分的吸收.

1)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为基准[4,41](表1~表3).

表1 全国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分级标准

表2 全国土壤酸碱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3 土壤盐化分级指标[5]

2)宁夏地区普遍使用的量化指标分级标准[42-43](表4~表5).

表 4 盐碱土分类量化指标

表5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指标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为了有目的、针对性地改良利用盐碱地,在上述盐碱土分类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又作了详细分类.

①当土壤的pH<8.5时,按照土壤中盐的质量分数w划分:w≤0.15%,为良好土壤;0.15%1.0%,为盐土.

②当土壤的pH≥8.5时,按照土壤碱化度划分:轻度碱化土壤的碱化度为5%~10%;中度碱化土壤的碱化度为10%~15%;强碱化土壤的碱化度为15%~20%;碱土的碱化度大于20%.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盐化与碱化往往相伴发生.对盐渍化土壤的划分须考虑的因素较多,且要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土壤盐分危害是实际存在的主要因素,且土壤表层盐分的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并能直接反映植物的受害程度.因此,通常根据表土(0~30 cm)中易溶性盐分含量划分土壤盐渍化等级(表5).

3.1 农艺及物理措施

该技术用于改良原生成土,特别是重度、中度盐渍化土壤,包括深松、深翻等措施,可有效减轻盐碱危害,增加作物产量[44-49].浅翻轻耙结合深松土地的改土措施,能有效改善盐碱土壤及其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进而达到防止土壤盐渍化的目的.深翻土地结合施有机肥、加入秸秆和炉渣等措施,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平整土地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强伏雨淋盐或灌水洗盐的效果;防止洼地受淹、高处返盐;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透水透气性、改良土壤性质,保水保肥、降低盐分危害、降低水分蒸发量,且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地下水位一致;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盐分上升量.刘虎俊等通过农艺及物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中的含盐量,提高了植物的出苗率及其产量.

3.2 工程措施

1)水利措施[50-54].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排灌系统:把地下水位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干旱时可用沟渠引水灌溉;降雨时可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随降水排入排水沟;洪涝发生时可通过排水沟排水.对于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土壤含盐量高及受盐涝双重威胁的盐碱地,可通过深沟排水;对于地下水位过浅、土质黏重的封闭重度盐碱地,可修建沟渠条田路,降低地下水位,这样可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和形成.

2)改变耕作方式.目前,以“排水洗盐”为目标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措施受到限制.在充分了解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植物耐盐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水盐调控技术,淡化作物关键生长时期土壤耕作层的盐分,达到“有盐避害”的目的[55];改变土壤耕作制度,通过免耕覆盖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沙侵袭[56];当作物的根系腐烂时,留下的孔隙是水分和空气在土壤中上下运动的通道,可进一步改变土壤的“三相比”,使土壤变得疏松、逐渐熟化,这样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3)水洗盐分.以前,宁夏河套地区主要用该方法改良盐碱地[57-59],但要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低、蒸发量小和温度较高季节的条件下进行.目前,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部分地区的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须结合其他盐碱地治理措施开展工作[60].

3.3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种植耐盐植物或微生物技术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并加以修复[61-62],进而达到改善土壤内部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提高土壤质量的一种方法.

1)选育新的耐盐品种,种植耐盐碱植物.在盐碱地上选育和种植新的耐盐植物,通过植物抗盐、泌盐等生物特性改良并利用盐碱地[63-66],加之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地下水位下降,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人们普遍选择在盐碱耕地上种植耐盐碱的水稻、玉米和油葵等农作物,在盐碱荒地上种植有较强抗盐碱性的野生植物、牧草等[67].碱茅草是理想的牧草[68-70],在pH=8.9、含盐量为4.9%的氯化物盐碱土上(0~100 cm)的出苗率达100%.苗期后,碱茅草的耐盐性逐渐提高,可在含盐量为2.47%~2.79%的盐碱土上正常生长发育,成株的耐盐碱度高达4.25%.由于碱茅草的适应性及抗盐碱性极强,在中国“三北”地区的盐渍土改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可种植含盐量高的碱蓬等耐盐植物,收获后还可用做家畜饲草,这样不仅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带走土壤中盐分,还补充了牲畜体内正常代谢所需的盐分.

2)种植绿肥.绿肥是培养地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田菁是改良中国北方盐碱地的重要绿肥[71].草木樨具有生物固氮效用,一年固氮75~240 kg/hm2,也可用做饲草[72].研究结果显示, 种植1 a生的豆科毛叶苕子可收两茬鲜草,产量达60 000 kg/hm2;种植多年生的百脉根和小冠花,播种后第2年产鲜草45 000 kg/hm2,累计干物质质量大于7 500 kg/hm2.

3)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不仅有调节小气候、减缓旱涝危害的直接作用,还有间接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盐分上升的作用.研究表明[73-75],在pH=8.5~9.5的盐碱土地上,可种植小黑杨、旱柳、家榆、白榆、水曲柳、柽柳、沙棘、丁香、沙枣等;柽柳、白榆、枸杞可作为中度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柽柳、银中杨、枸杞、小黑杨、白榆和四翅滨藜可作为轻度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而沙枣、垂柳可作为参考种植树种.

4)微生物技术.近几年,微生物菌肥发展迅速,已替代了约45%的传统化肥,有效解决了化肥滥用、施肥过量等问题[76-78].微生物菌肥利用其中有益菌种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质量的目的.部分有益菌种还可中和土壤中的盐分,有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良土壤的性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化肥的效力.研究结果显示,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施用酵素生物菌肥,水稻的产量可达8.5 t/hm2,效果显著.据报道,在宁夏农垦暖泉农场3.33 hm2盐碱沙荒地上应用北方民族大学杨国平团队的微生物刺激植物抗盐碱研究成果,即以微生物诱导植物抗盐碱技术为核心,以微生物液体有机肥为载体,将抗盐碱微生物施入土壤.在播种前拌种“碱抗”、播种后随水施用“碱保”等,这样在玉米根际就形成了优势菌群,连续种植3 a,抗盐碱微生物菌群便在盐碱地全面定殖.这样就大大改善了盐碱地的土壤结构,预计玉米产量在15 000 kg/hm2以上.但是,盐碱地的治理与改良是一个长期过程,仅仅依靠微生物菌肥改良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们加强爱护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变废为宝的意识,才能实现将盐碱地变为可耕地的目标.

3.4 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碱”过程,还可改变土壤中可溶性盐的成分及其含量,调节土壤的pH值和碱化度[79-81].

图5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原理

2)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还对土壤中高浓度盐分起到良好的稀释作用,进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的pH值,形成一个对植物生长特别有利的环境[84-86].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恢复和调控土壤肥力,对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3)使用腐植酸.腐植酸是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常用的有机肥,能为土壤提供氮元素[87],是一种带负电的胶体,通过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并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进而降低土壤的pH值.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既包括平田整地、深耕晒垡和种植水稻等老旧的技术,也包括灌排工程配套建设、灌水洗盐以及化学改良技术等近代传统改良方法,还包括使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研制出的新型土壤改良剂、使用新材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实施的地下暗管排盐工程等.近年来,随着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将卫星定位和遥感等技术应用于土壤监测,单一或复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不断出现.

盐渍化土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所在区域的气候、地质和地貌等水文条件不好.对盐渍化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使用、保护和治理,应以提高其可持续利用为主.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的前提是做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否则,将会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持续、恶化的结果.目前,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学、植物学、灌排技术研发、耐盐植物开发利用及其配套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方面[88-90].可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田间实验方法对技术效果进行优劣评判,通过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提出配套的技术管理方案来指导农业生产工作.经过技术人员长年累月的工作与实践,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新成果与新技术层出不穷.

1)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从通过土壤学、植物学和水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田间实验预测和数学模型模拟等进行的简单、单一研究,逐渐转变为多学科领域相互之间的较为复杂、细致研究.

2)改良利用的视角.首先,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研究和研发,提出合理、配套且成熟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向相关政府机构提供建议.然后,由政府组织引导和号召.最后,由技术实施主体——农户(或农业集体组织、企业等)应用于农业生产.

3)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从农户对技术成果的认知度、采用何种技术措施、应用后所产生的效果及各种情绪反应程度等方面开展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

4)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过去主要以田间实验模型和模拟方法为主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基本摸清了盐渍化土地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研究工作已进入崭新的阶段:①综合自然科学(土壤学、植物学、生命科学和水文学等)和社会学进行研究,使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②把农户放在主体位置,侧重农户对技术成果的选择行为研究工作,突出农户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中的重要作用;③采用计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实现理论内部逻辑严谨和理论预期与外部经验事实一致的目标;④对于研究方法,广泛采用遥感、卫星定位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时实地分析不同盐碱区域的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区域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和差异,为盐渍化土地的改良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5.1 盐渍化土地的改良利用实践

1)盐渍化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盐碱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对于盐碱地资源(尤其是盐碱化沼泽湿地),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生态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对于适宜开发区域,应科学有序开发,反之,则以保护和恢复生态为主,做到分类开发利用.

2)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治理和改良.盐渍化土地的治理,一是应用灌排技术进行治理和改良土壤;二是根据属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盐渍化土地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盐碱地生态治理方面,国外主要侧重于盐碱土的原生态修复、盐碱湿地的保护研究,而有关盐碱地的改良利用研究较少.目前,受全球性的淡水资源危机影响,发展盐土农业成为盐碱地治理和改良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传统作物进行耐盐性改造,但进展不大.同时,对已有的耐盐植物进行筛选,培育新品种,在部分农作物及果树、蔬菜等种植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6,67].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采用引黄灌溉、种植水稻等措施治理改良盐碱地.20世纪70年代,盐渍土改良已进入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初步建立中低产田的治理与综合发展实验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并在石膏、工业废弃物(磷石膏、粉煤灰等)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电磁技术,在中国盐渍土地区进行改土实验.20世纪90年代,盐渍化土壤改良剂——康地宝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91-96],这标志着中国在应用生物措施改良利用盐碱地方面取得巨大突破.近年来,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采用“上农下渔” “暗管排碱”的生态开发利用模式;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推广等[97](图6).2010—2016年,宁夏农垦前进农场采用“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技术,使种养产业的平均纯收入为7.245 万元/hm2,投入与产出的金额比为1∶2.7.实践表明, “上农下渔” “暗管排碱”模式治理盐碱地能显著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增加农产品产量,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图6 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实践——技术集成与示范

5.2 盐渍化土地的改良利用建议

1)加强对次生盐渍化土地和潜在盐渍化土地防治对策的研究,选择合理、有效的改良技术方法,并因时、因地施策,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

2)开展以生物改良为主的新品种选育与植被修复研究工作,并结合牧草饲用、经济作物栽培等产业发展,建立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技术产业链体系.同时,加强盐碱地高效节水技术应用研究,对耐盐性植物及其品种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丰富盐渍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3)转变盐碱地利用研究的方式,坚持发展农业产业、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惠及民生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将盐碱地作为宝贵资源,最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4)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益性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6.1 结论

1)经过几十年对盐碱地的治理与改良利用,中国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逐渐掌握多种盐碱地的修复措施,使盐碱荒地锐减、土地生产力成倍提高.盐碱地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为世界盐碱地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2)土壤学、植物学、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育种学等环境、生物学科,与水文学、社会学、节水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灌排技术等工程、管理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是未来盐碱地治理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3)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植物、微生物、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抗盐碱新型育种材料的不断优选与挖掘工作,将在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与综合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2 展望

盐碱地是在长期的历史演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景观[98-101],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盐碱地土壤的改良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改良模式,并结合遥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构建盐渍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配套技术管理体系,兴建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实现盐渍化土地的管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从而稳步提高盐渍化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盐渍化土地改良的农艺措施及工程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利用,要从治理改造逐步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稳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探索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盐碱地治理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盐渍化盐碱盐碱地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资源信息与工程(2021年5期)2022-01-15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勘查(2020年11期)2020-12-25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1-09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1期)2016-10-26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西藏科技(2016年8期)2016-09-26

推荐访问:盐渍化 展望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