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普通县域高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应用*

时间:2023-08-18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风琴

(一) 基于全新的教育背景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2014 年9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自此上海和浙江成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2017年吉林省教育厅印发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20 年,吉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由于新课程改革涉及的工作面较广,进入改革校又面临着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转型和各种困难,学生又面临选科走班的学习挑战,因此,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中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 基于学校现状问题审视

作为一所普通县域高中,一方面随着生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很多本地初中毕业的学优生外流到其他地区重点高中,考入本校的学生属于中等学生,学校办学现状的“低起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着挑战。学校立足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稳中有升的“缓坡度” 办学策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是“低起点” “缓坡度”,但学校仍然要为学生的未来规划,树立起“高追求” “个性化” 的办学目标,与时俱进跟随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国家输送多元化人才。因此,在新时代的高考综合改革下,“现在做什么” “改革后做什么” 成为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 基于探索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符合普通县域高中校情的选课走班实施策略,为学校稳定发展筑牢基础;形成符合普通县域高中学情的生涯规划指导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奠基;形成符合普通县域高中教师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平稳上升,进而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提高学校的育人能力。加速高考综合改革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选课,形成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也为教师搭建更为专业的发展平台,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创新、能打仗、打胜仗的教师队伍。

(一) 选课走班的实施准备

组织培训学习政策,宣传推广。拟订选课走班实施方案,通过每次摸排演练的结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形成预设选课走班方案,并在每次演练后进行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适合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选课走班方案。

(二) 选课走班的实施程序

通过班主任先前动员,学校邀请专家为新高一教师和家长解读关于新高考的选课走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向。通过四次考试学校获取数据、了解咨询,再次召开全校选课指导大会,让家长和学生更加清晰选课的目的和意义。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大学相关条件、高考方向、学校校情等为学生进行选课建议和规划指导。学生和家长可以先选学科意向,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认真思考,最后由学生本人填写选科意向单。学生及家长签字确认,上交学校备案。凡经课程领导小组研判选择的课程,不能随便改动,如的确需要改动,学生写出改动申请,和家长协商后由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在学校可选范围内和指定时间内完成改动。

(三) 选课走班的基本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长远、多元的发展方向入手,对学生要进行全面调研与研判分析,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适时关注学生并合理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到做中求稳、循序渐进。

第二,自主自立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方向,学生要亲自选课并确认,教师、家长可以提供意见,但不得代替。

第三,尊重校情原则。学校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兼顾学校师资、教学场所、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个人更大发展的平台、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学校对选课的种类以及班级人数进行设置,学校做好统筹、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学考” “选考”,“学考” 在高二上学期全部结束,“选考” 在高三。

第四,科学规范原则。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学校在重视高考科目的同时,也要开足开齐体艺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做到既满足学业水平考试、高校综合测评,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 开发生涯规划课程,科学理性选课走班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丰富生涯规划课程内涵,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生涯规划课程重要的出发点,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加强自我了解,再结合社会及国家的发展需要做好符合自身优势的生涯规划,抓住“三个紧扣、两个服务”。

1.紧扣高考综合改革,尊重专业选考政策

我省在2021 年秋季开始,高一年级学生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根据政策要求,学生所选科目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在高考时的专业选择。生涯规划课程地位明显增强,学校教师帮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选科,从而使自己从生涯规划中取得优势,也使自己能够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多的优势。

2.研读新高考改革,紧扣生涯规划课程

新高考之前的生涯规划课程,升学选择问题其实是在高三阶段才需要面对的,旧高考中文理选择问题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那么深远,但新高考的选科影响可是远远不止如此,由于选科对后续升学的影响巨大,选科的很多内容被提前,关于专业选择及大学相关的内容也会进一步增多。了解新高考政策、了解大学专业信息及大学院校信息就成为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

3.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规划

最终课程通过体验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探索、新高考政策了解、大学专业人士、选科策略、大学院校了解及对职业的了解,最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涯规划策略,适合自己且符合社会及国家发展的生涯规划决策方案。通过在高中阶段对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倡导的“我们都一样,我们不一样” 的个体差异办学宗旨,把握未来方向,脚踏实地地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分层走班,初步尝试

为适应新高考变革以及高一学生个性发展诉求,学校于2019 年8 月开始在高一文理分班时推行了“文理分层” 走班教学课程改革,制定了“AB 走班,分科分层” 的走班教学思路。在行政班管理模式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学业水平,对高考科目进行A、B 两层走班教学。主要从分层备课、授课、训练、辅导和评价入手。分层科目主要是高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理科的理化生科目、文科的政史地等高考考试学科。通过从学科问题和研究项目开始,开展分层分科教学实验模式研究,形成了较为适合本校分层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大胆实践、数据积累,效果明显。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准则,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总结反思,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 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依照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发展目标,多维度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和场地,通过“走出校园、回味校园” 的活动模式,与社区、监狱、部队、县市周边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签订了校外教育合作基地,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学校还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更多学生接触社会、走近自然、了解民生,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实践让学生懂得人生存的价值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长大后服务于社会,学会感恩的有效途径。

(三) 师生结对,实行导师帮扶

选课走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主任的管理力度,对行政班管理造成了冲击。根据实际制订导师方案,成立导师领导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在全校推行全员导师制,导师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特殊学生安排学校领导担任导师,每位教师一般包保5~8 名学生。经过双向选择,最后确定学生及导师的名单。采用导师制管理模式能充分弥补不足,做到学生管理无死角。

(四) 优化班级管理,实行“三多” 理论教学

1.狠抓班级管理,多趣味性教学

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要求,限制走班班级听课人数,后期教师需要及时记录学生在班级上听课表现并给予打分,相关数据需要记录到班级管理档案中去,统计出学生听课表现分,并给予学生奖励。通过合理奖励策略,走班班级学生之间的干扰作用降低,学生能够遵循走班班级相关秩序,以此获得较高听课分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较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做到熟悉学生,引入多元教学方法,如情境式教学法,还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法,让学生当教师,鼓励学生课前备课,课上讲解,在后期教师再予以修正,以此提高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校也需要建立巡回检查听课小组,小组内的巡回检查人员需要及时抽查不同的走班班级,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打分,在后期这一分数会直接纳入教师的考核中去,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2.深化班主任核心职能,多元秩序性教学

在进行走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高中班级班主任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其自身的工作核心职能。在“走班制” 模式下,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和教室需要一一向班主任报备,班主任可以随时进班听课,关注学生学习样态和自觉程度。记录走班模式下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成绩变化,针对某一阶段内学习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及时谈心,了解学习困难,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同时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也需要及时帮助其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校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走班班级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随机指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学生的管理任务,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3.强化班级学习管理,多方面契合教学

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选课,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来为其推荐和学生契合度较高的课程科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为依托,深入地为学生分析不同类别科目和其学习状况的契合度,如此一来,学生都能够找到和其自身学习状况相契合的走班科目,然后自主选择并进行学习。

(五) 重视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中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积极探索,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规范,不仅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潜能的开发。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六个方面、六项标准和一项应用”。

“六个方面” 分别是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六项标准” 是指六项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即学生道德品质评价标准、学生公民素养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标准、学生运动与健康评价标准和学生审美与表现评价标准。“一项应用” 是指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挂钩,与评选各级各类先进挂钩,与评选优秀毕业生挂钩,并记入学生档案,作为高考录取和高校招生评价的参考项目。

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选课走班模式虽然有了雏形,也让教师深深体会到探索研究促进了学校发展、促进了教师发展、促进了学生进步,但是理论与实践还不够完善,需要今后在研究的过程中,继续立足于教育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完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高考综合改革中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辉煌!

猜你喜欢班级评价学校班级“四小怪”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班级英雄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班级被扣分后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选课 县域 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