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有效衔接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囿及政策定位

时间:2023-08-17 1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丁铮锴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00)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铸牢乡村脱贫致富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有效衔接是铸牢脱贫致富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都是振兴“三农”有效路径,体育旅游扶贫是助力乡村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模式,纾解乡村群体贫困处境是体育旅游发展关键,核心目标是助力乡村群体脱贫致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三农”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重要举措,体育旅游扶贫旨在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致富。乡村振兴战略下怎样驱动体育旅游扶贫模式,推进有效衔接是其难点。鉴于此,系统研究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有效衔接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囿及政策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于乡村振兴,体育旅游扶贫作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体育旅游扶贫是依托乡村绿水青山资源,通过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引领乡村群体脱贫致富,把“绿水青山”资源有效转为“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在“三农”脱贫致富嬗变中,乡村相关利益主体应将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视作扶贫致富关键路径,依托乡村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完善乡村贫困地域软硬件建设,改善乡村群体生活环境和修复乡村原生态景观,助力乡村贫困群体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契合,其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致富步伐,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指向。

1.1、目标效益耦合

乡村振兴目标与体育旅游扶贫目标二者所实现的社会效益绩效存在耦合关联度,对目标效益耦合度进行相关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发展规律。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是为纾解乡村贫困群体生活质量,造福乡村群体的绿色产业。二者目标聚焦农村“三农”问题,在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上具有高度耦合性。就二者目标所产生社会效益而言,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政策落实能效纾解乡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问题,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绿色动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立足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为乡村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提供时代契机。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目标高度契合,推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目标存在高度耦合性,二者目标效益耦合可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助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1.2、服务对象耦合

乡村体育旅游服务对象一般是指乡村振兴政策目标人群。从多元化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服务对象存在高度耦合性;
从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内在逻辑分析,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是助力乡村脱贫发展的动态模式,其核心是纾解乡村群体贫困处境,乡村振兴实质是驱动三农问题现代化发展,促使乡村群体过上幸福生活。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存在侧重点差异化,但最终目标是让乡村群体生活受益,让乡村群体生活富裕,过上美好生活,二者服务对象具有高度耦合性。乡村人民群体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主力,乡村群体生活富裕美满,才能全面助力乡村三农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内在动力。为此,乡村群体脱贫是乡村振兴关键棋局,乡村群体生活富裕是脱贫道路上的持续发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存在内在逻辑关联性,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铸牢根基,二者服务对象存在相关性耦合,其为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

1.3、产业资源耦合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核心是激活乡村造血输血功能,借助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促使乡村摆脱绝对贫困问题。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是推进国民经济体系完善的关键环节,完整产业链是乡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新引擎,也是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支撑。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产业链资源支撑。乡村振兴在发展过程中可利用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多元化开发乡村产业附加值,保障乡村群体在产业兴旺中受益,共同享受乡村产业链提质增效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为此,乡村振兴接续工程是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基础,其与乡村产业资源存在高度逻辑关联性,在现实发展中应强化融合增力效应。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优势效能是依附乡村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全面发展涉及森林康养、休闲度假体验、研学教育、农耕教育、营地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等在内的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品,借助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引领乡村群体脱贫致富。例如,贵州省先后建成中国首个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黔南州龙里油画大草原景区、黔西南州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景区等体育旅游区,依托体育旅游资源全面发展户外IP 赛事、产学研、吃住行等产业链,打造了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引领贵州乡村群体走上脱贫致富中国式道路。贵州以山地体育旅游产业为有效载体,植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让乡村群体在山水田园间实现“绿富美”。

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扶贫存在高度耦合性体现在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由于乡村振兴与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存在发展领域差异、侧重聚焦点差异,有效衔接在现实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困囿。

2.1、部门协调困境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被看作乡村脱贫致富发展的新业态模式,主管机构是扶贫办、文旅局和体旅部门。扶贫办在乡村振兴中主要承担扶贫政策贯彻落实,为乡村贫困群体建档立卡,落实乡村扶贫资金与项目分配,全方位动员社会群体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扶贫行动中,多元化开展乡村定点扶贫等。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作为系统性项目,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程中众多乡村依托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森林康养、产学研、旅游度假、农耕体验等产业链,助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牵涉到扶贫办、市场、卫生、体旅、消防等部门综合管理问题。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管理机构存在实质差异,为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带来诸多困境。管理部门差异易引发部门交叉工作、体系混杂、执行效率低、利益独享,造成乡村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二次配置循环、资源过度浪费等现象。在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纾解部门联合协作难点,实现资源最佳化配置是现阶段面临的痛点。

2.2、资源整合困境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存在高度耦合点,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是铸牢乡村产业振兴根基。但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各自都面临资源整合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所期待的发展愿景,乡村振兴是铸牢乡村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应立足乡村振兴未来发展目标。聚焦一、二、三产业广度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只依靠乡村体育旅游资源难以可持续,还应依托一、二产业协同发展支撑,主动延伸乡村产业链,加快培育乡村新业态。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相关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散趋势,加大乡村资源整合难度。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在激励市场资本、个人资本进行投资发展中,应保障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由不同群体和个体所持有。主动引领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向乡村振兴转型升级,延伸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3、人才对接困境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主导生产要素是人才培育,其需人力生产要素支撑。困扰乡村快速发展的瓶颈一直是人才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乡村群体外出务工或者搬离乡村,大批人口涌入城市,促使乡村青壮年群体流失,个别乡村甚至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乡村体育旅游与乡村振兴陷入困境。随着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体育旅游扶贫产业也应更新迭代,拓宽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动发展新业态。从事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的工作群体也要快速获取相关新知识和技能。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存在数量对接困境,由于城乡发展存在差异化而导致不平衡状态,促使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悬殊,乡村人才培养机制落后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后大量乡村群体涌入城市,乡村人才流向城市,导致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人才数量匮乏,更不能填补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缺口。

2.4、资本衔接困境

市场资本涌入是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没有市场资本大量涌入,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难以可持续发展。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进程中我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目前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仍然存在市场资本衔接困境。基于政府视角分析,政府主体应是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最大市场资本投入者,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向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后,如何实现高效对接,顶层设计仍然无相应政策保障和激励举措。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市场资本涌入大多源于社会资本,由于乡村振兴产业辐射范围广,难以纾解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产业同质化问题,也不能促进扶贫产业更新迭代;
也不能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怎样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目前的焦点问题。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被看作是乡村脱贫致富有效模式,与乡村振兴存在高度耦合性,乡村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后,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向乡村振兴转变是水到渠成的时间问题。由于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存在现实困境,为引领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有必要做出正确的政策定位。

3.1、打破部门分割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各部门协调合作困境。贯彻落实政策执行先决条件是明确执行主体,由于政策执行主体混乱,各部门职责界限模糊,容易导致政策实施低效。在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过程中,需立足组织制度建设,清晰政策落实主体,科学合理划分各机构相关职责,破解各机构分割状态,全方面协调各机构间合作关系,清晰各部门职能,责任分工落实到位到人。也要加强乡村相关利益主体作用,强化相关机构联动支援。乡村振兴是复杂系统工程,需跨部门多方协同、共同参与,尤其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需多部门联动协调。联动各部门关系首要前提是破解部门分割状态,应主动构建相关利益共享模式。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信息透明、资源共享构建数字平台,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信息资源与发展成果都能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共享。例如,乡村体育旅游场域拥挤度、相关人力信息、相关政策信息、路线选择信息等都可通过数字平台输出,打破各部门分割状态,主动构建利益共享模式。

3.2、加快政策衔接

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存在高度耦合关联性,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的诸多政策在乡村振兴维度能运用执行,在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过程中需不断推进政策有效对接。首先,保障政策支撑稳定。顶层设计和国家政策稳定是纾解转型风险的先决条件,需大幅度优化政策成本可行性方案。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进程中相继颁布相关政策举措,推进乡村贫困群体通过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资源走上脱贫之路。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圆满胜利后,以往惠民政策应该保留传承,确保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也可以转换为乡村振兴政策组成部分;
其次,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是复杂系统工程,为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方面完善政策保障,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系统整合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发展政策内容,把乡村扶贫建设与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相适应政策保留使用,科学合理转型到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之中。

3.3、加快人才培养

在乡村振兴中面临人才极度缺乏困境,在驱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应多路径、多方法、多举措弥补人才匮乏木桶短板效应。首先,推进乡村体育旅游扶贫人才要素相关专业培训。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进程中不断涌现致富领头羊,在乡村振兴中他们富有激情、脚踏实地、能力出众,但在现实中也出现知识更新、教育培育等滞后现状。所以,应开展相关乡村体育旅游知识培训活动,提升行业技能、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造能力等,根据乡村实际样态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一体化培训知识体系和技能实践运用,加深其对乡村体育旅游扶贫相关认知,拓宽产业链,激励乡村振兴引路人;
其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发展工程。乡村振兴需要领头雁的指引和带头实践,应增加乡村教育投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乡村人才培养,主动践行乡村振兴人才种子培育项目,培养契合乡村振兴需求的带头人,以纾解人才缺口。人才培养要植根于乡村内部培养也要吸引外部人才到乡村振兴当中来,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

3.4、加大资本投入

市场资本大量涌入是乡村振兴物质保障,推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需纾解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市场资本过渡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大量市场资本保障。首先,增加相关利益主体资本投入。制订出台相关利益主体市场资本投入政策,界定各相关利益主体市场资本分担比例,确保乡村振兴建设有固定市场资本来源。打造相关利益主体多元补偿模式,拓宽市场资本来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发行乡村振兴债券,运用于公益工程开发;
其次,继续实施乡村税收优惠政策。在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开发前期,行政主体为激励乡村体育旅游扶贫发展应对相关乡农给予税收和贷款优惠扶持,为乡村振兴战略铺好局,后期要全面整理乡村体育旅游扶贫政策体系,要把实施效果佳的政策相继保留。也要依据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增加税收优惠政策,借助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市场资本转向乡村振兴建设,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市场资本力量。

猜你喜欢群体旅游体育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中国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推荐访问:机理 衔接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