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微党建”育人路径研究

时间:2023-08-20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史晓岚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微党建”是一种新型的党建宣传方式,它的出现使得基层党建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党建内容与日常工作生活更加贴近、人们参与活动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快捷。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年级、专业原因,党员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微党建”不仅克服了这些困难,还实现了由被动式向主动式、浅表性向深层性教育方式的转换。“微党建”不仅是基层党建工作紧随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理性要求[1]。

1.1 以“微资源”共享,努力打造党建育人工作平台

“微资源”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具有“小”“简”“精”“便”四大特征[2]。在“全民移动”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资源和知识。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党建官方“微资源”(微党课、微视频等)共享,努力探索并打造符合时代和支部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平台,并将其内容辐射到更多的党员和群众中。

1.2 以“微平台”建立,不断创新党建育人工作模式

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通常是以线下理论学习为主、实地现场学习为辅,且大部分从事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身兼其他工作,对于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基本以上传下达为主。随着“微平台”的建立,更多的青年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党建理论知识、开展知识竞赛、用VR观展等,在多种“微学习”中丰富党建工作育人途径。

1.3 以“微主体”管理,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微主体”是指积极应用“微资源”广泛传播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不仅是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主体,还是党建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作为“微主体”通过“微平台”的建立和设计进行“微传播”,将党的理论知识辐射到更多的党员和群众中。比如,利用学习强国APP开展学习、分享与竞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2.1 “微资源”真假难辨

“微资源”虽然因快捷、便利受到青年的追捧,但是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微资源”所表现出的碎片化、片面性、极端化等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当代青年,甚至在传播中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从而导致主流信息和价值观受到挑战。

2.2 “微队伍”专业性不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多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指导之下完成的。虽然许多辅导员开始探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育人的方法,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微平台”的模块设计与“微资源”开发等专业性不强,导致学生微党建工作宣传不够,育人效果不佳。

2.3 “微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微主体”缺乏专业的党务工作经验,存在“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管理”等问题,主要通过微信、QQ上传下达学习文件、通知等,缺乏有效的在线互动。这使得党建“微主体”,尤其是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微党建工作流于网络形式。

3.1 增强师生党员从观念转变到引领力的飞跃

高校学生党支部中的教师党员应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新思路,不仅要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教育,还要研究当下学生党员、青年的特点,尤其要抓住他们善于学习、积极上进、易于接收新鲜事物的优点,调动学生党员自觉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有效突破传统媒体在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的限制[3]。学生党员不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协助教师党员设计“微平台”,开发“微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

3.2 推进高校学生微党建“四微四育”工作模式

3.2.1 微党课育德:增强思想引领

微党课利用短小、精悍的案例,以视频形式通过情境模拟等方法讲解党的基本知识,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了趣味性,弥补了传统党课的不足。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教师党员的指导下,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优秀团干等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新性地参与教师党员微党课拍摄,以师生党员同向同行育人模式,努力使学生党员在微党课拍摄中达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优秀的微党课资料还能通过“微平台”广泛向青年学生推广,扩大育人辐射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3.2.2 微谈话育心:培育健全人格

育人需先育心。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开展“微谈话”。这不仅突破了时空限制,还拉近了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应与教师党支部合作,实现“一个党员教师联系一个贫困生、一个积极分子、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的“三个一”方式,关心学生并解决他们在学业、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起到1+1>2的作用。

3.2.3 微活动育技:深化教育实践

实践育人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微党建通过“微活动”不断深化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将微党建活动从“相加”到“相融”[4]。高校学生党支部根据青年特点,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如:结合专业、红色节日等开展微视频创作大赛,不断提升党的理论水平,为将来的微党课创作打牢基础;
根据各大节庆、主题活动等特殊时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网络知识竞赛等,激发党员与青年学生的“比超赶学”氛围。“微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简化了活动流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等,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2.4 微课题育能:践行科研育人

科研育人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中教师党员作为“科研导师”身份,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服务,构建以二级教学单位、学生社团为依托,以科技竞赛为路径的科研育人大平台。同时,教师党员带领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参与微党建等课题的申报与论文撰写,在搜索资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的制度机制

3.3.1 健全学生微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必须坚持“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原则,构建教师党员“导师”工作责任制。支部全体党员需不断增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好发布“微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原则。“微平台”上传的各类“微资源”,包含其文字和图片均需注明责任人姓名,同时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宣传委员对于上传的各类资源需一一进行审核。同时,建立网络监督管理制度,全体党员需要精准掌握网上舆情动向,尤其是畅通沟通渠道,进行正面宣传,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3.3.2 完善学生微党建工作评估机制

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评估制度用于衡量基层组织育人工作的成效。微党建工作需要灵活运用数字化的指标进行考量,积极推进考评指标具体化、评估流程规范化,尤其要结合学习强国、青年大学生的“微积分”,通过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微活动”参与率、“微谈话”频率、“微课题”申报情况等调整“微资源”内容,抓牢主流党建“微宣传”,确保学生党员发展有依据、育人有实效。

“微党建”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引领了时代的新潮流。同时,改变党群关系“两个层层衰减”的传统模式,形成党组织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智能化群众工作格局。“四微四育”工作模式与“微党建”工作路径提升了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打开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猜你喜欢党课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共产党员·上(2022年3期)2022-04-21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10期)2019-03-19《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党课参考(2017年4期)2017-04-14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5期)2015-11-30

推荐访问:育人 党建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