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篇

时间:2023-08-11 15: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二年级上册课件,方便大家学习。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如果想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叫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欢爱他是咱中国宝”

学生:熊猫。

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能猜到,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很多小小熊猫到我们请室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有几只?(出示熊猫图)

二、数数活动

1、活动(一):数小猫

A、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数,在数的基础上列式子计算。 B、汇报各种不同的数数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是: ① 1个1个地数,数出15个1。 1+1++1=15(只)

② 3个3个地数,数出5个3。 3+3+3+3+3=15(只)

③ 5个5个地数,数出3个5。 5+5+5=15(只) ④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D、结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横着一排一排地数或竖着一列一

列地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2、活动(二):数方格

A、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数法,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B、汇报,此时绝大多数小组会出现以下良种有规律的数法。 ① 横着数:每排有8个,共4排。 8+8+8+8=32(个)

② 竖着数:每列有4个,共8列。 4+4++4=32(个)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有算式中的

加数都是相同的。

3、活动(三):数苹果

①出示苹果图。提出问题:

A、5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3+3+3+3+3=15(个) B、10盘呢? 3+3++3=30(个)

C、95盘呢? 3+3++3=?(个)

③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把算式写完整。然后让孩子谈谈想法:

随着盘数的增加,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教师引导: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为下节课乘法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对于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我们学会了横着数和竖着数;发现这两种数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明白了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应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数 一 数

1、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15(只) 5盘:3+3+3+3+3=15(个) 3+3+3+3+3=15(只) 10盘:3+3++3=30(个) 5+5+5=15(只) 95盘:3+3++3=?(个)

2、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8+8+8+8=32(个)

4+4++4=32(个)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4-P5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儿童乐园挂图”、P5试一试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板书:儿童乐园挂图) 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2=8(人)或2×4=8(人)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

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 作业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加 法 乘 法

1、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2、 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 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 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教学反思】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二

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课件

【课前寄语】

1.同学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骆宾王的《鹅》吗?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就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字词。

2.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和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当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漫画闻名海内外。散文主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

2.写作背景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看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他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动手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具: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出示黑色袋子,国旗、红领巾等带角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38页的主题图。

(观看“美丽的校园”图片。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学生讨论,寻找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提问: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找教室中的角。

小组活动:说说你都找到哪些角?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派代表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角)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建立角的概念。

(1)如果去掉物体的颜色及表面特征,只剩下角。想一想角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桌间再用手比划比划。

(2)教师板书展示学生找到的角。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

它们由什么组成?(尖尖;线)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教师出示活动角,启发学生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画角,也可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画的角,师生评价。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2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喜羊羊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呀?(课件出示)

师:喜羊羊手里拿了两张数字卡片23,这两张卡片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有序的排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组合。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

小组讨论:如果把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分别是多少?会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都是5,只有一种情况。教师小结:因为是求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两个数字互相调换位置的和是不变的,所以得数只有一种结果,这种跟位置无关的方式叫“组合”。

2、密码箱的奥秘(学习例2)。老村长给了喜羊羊一个密码箱,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在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记录,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最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方法和结果。方法:列表的方法。

连线的方法。结果:

①12;

②14;

③16。

大家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3种不同的结果,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4、比较排列和组合

(1)让学生从5、7、9中任意选出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和例2进行比较。在排列中,为什么从3个数字中任意选出2个,能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在组合中,从3个数字中任意选出2个求和,有3种结果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总结:排列与两个数的出现顺序或放置位置有关,而组合与两个数的出现顺序或放置位置无关。如5+7与7+5的和都是12,但在解答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可提示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1)可以怎样付钱”是什么意思?

(2)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请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

(3)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拓展提升

1、老师买了三种口味的棒棒糖,甜甜想要两种不同口味,有几种可能?3种

2、妈妈将20元钱装在一个信封里,对果果说:“我这里有7张人民币,共20元。”想一想,这7张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元?(没有2元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10元、5元、1元、1元、1元、1元、1元。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用旧知引出新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学生动手操作,重在让学生感悟,体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对比排列与组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组合与顺序或放置位置无关。

板书设计

组合

例2

5+7=12

5+9=14

7+9=16

得数有3种可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通过动画故事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考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教学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篇五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6~9的乘法口诀课件,买球课件,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下载,二年级数学幻灯片课件下载,6~9的乘法口诀PPT课件下载,买球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学习目标

熟记9以内的乘法口诀;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乘法口诀。

足球8元,篮球9元

买8个足球要多少钱?

买9个篮球要多少钱?

... ... ...

一只螃蟹8条腿

二只螃蟹( )条腿,

三只螃蟹( )条腿,

四只螃蟹( )条腿,

五只螃蟹( )条腿,

... ... ...

每副手套8元钱,9副手套多少钱?

8×9=72(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玩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逐张出示同一张图片但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2、(根据图片的先后播出的顺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一个蓝色的球;储钱罐;小兔子)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呢?出题课题

探究新知

1、学习第58页例5。

2、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分小组看看坐在自己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3、交流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4、为什么熊猫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6、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在新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7、汇报交流

8、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组放一个,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的形状。

课题练习

1、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呢?把是谁看到汽车的哪一个面用线连起来。

2、出示孙悟空的不同角度的图片,说一说是他的哪个面?

拓展提升

1、课件出题图片。

2、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分别给狮子拍了哪个角度的照片?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观察。

4、完成68页的做一做。

课后小结

1、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2、师生总结:

a、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b、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分物体的一些方法,为教学除法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我能行)

1、口算(题略)

2、填空(题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预习,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数学书上66页的例题1,并动手分一分,有6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几份?有几种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生齐读。

2、当堂达标

⑴判断以下各题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断: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

(三)合作探究二

1、分铅笔,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组内交流各种分法。师请生汇报演示。

2、老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个1个地分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次2个2个的分

每次4个4个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这样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想:3个几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铅笔。(生齐读)

[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学习除法的认识作准备。]

4、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68页练习十五的1、2题。

三、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臵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

(2)用厘米量。

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

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

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篇九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图片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早晨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坐在那里吃好早餐,然后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哎,穿衣服,吃饭,走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叫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二﹑民主导学

1. 任务呈现:例1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 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一会儿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短袖,长袖,短裙,长裤,长裙。

有一天早晨,李阳起床发现乱七八遭的这么多衣服,我今天该怎么穿呢? 记住,如果只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的话,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生猜。

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咱们怎么办呢?(摆一摆)

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如果你把长衣和谁搭配在一起,或者你把裙子和谁搭配在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你就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

1.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对比中感知有序。

教师依次展示有遗漏的,正确的,有重复的。让学生观察有错误原因是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重点讲解6种的同学, 没有遗漏 ,也没有重复的,那它是怎么样搭配的呢?读6种的`搭配方案,体会有序。

师再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让学生体会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可以先固定上装,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依次和上装进行搭配。

2.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6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小小的图形来替代,而且表示的时候还进行了分类,既简洁又明确。看,我们帮李阳找到了6 种不同的穿法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课本102页”做一做”

2.结果反馈。教师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答案。

3.反思总结: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5件衣服有的同学找到了3种,4种,5种,7种,最后发现6种的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找到6种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搭配的知识解决许多的问题,合理的搭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上册 二年级 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