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说课稿7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散步》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散步》说课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 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 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 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 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设计意图:行胜于言,由言到行,行后有感,学生能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来自于生活的检验,用笔将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散 步
莫怀戚
"我" → 母亲
↑ ↖ ↓
妻子 儿子
尊老 爱幼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的板书,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尊老爱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八、评价分析:
《散步》说课稿 篇二
【教材分析】
我说课得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得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得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得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得“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得互敬互爱得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得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得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得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得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得重要阶段,他们得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得观察生活得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得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得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得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得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得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得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得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得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得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得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得特点,感受课文浓浓得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得特点和课文深长得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得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得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得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得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得生活积累为学习得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得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得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得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得心理,以竞赛得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得形式强化他们得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得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得?找出散步得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得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得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得母亲,我得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得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得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得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得主要目标――通过语言得探究,品味课文深长得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得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得推敲上升到理性得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得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得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得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得,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得。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得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得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得道理,得到情感得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得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得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得一句话:“我得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得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得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得重任,对生活得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得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得美好得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得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得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得效果,再揣摩编者得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得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得,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得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得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得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得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得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得表达,形成自己得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得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得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得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得,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得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得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得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得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得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得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得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得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得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得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得经历或者值得一写得“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得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散步》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文章《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3、情感体验法4、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观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洗脚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这平凡的小事,却蕴含了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散步》。
【设计意图:观看妈妈洗脚这个视频,给学生营造一个浓浓的亲情氛围,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受亲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阅读效果: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嫩芽分歧霎时拆撒熬过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思考问题:
①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②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③从散步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语言美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人性美
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3、景物美
默读课文,请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在课本上做标注)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人物情感,从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四)理解主题,升华亲情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五)拓展迁移,表露亲情
诗意表达(仿写句子)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
(六)真诚行动,亲情延伸
1、将本文朗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请他说说听读文章的感受。
2、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设计意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散步》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本次说课设计三大板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下面我将依据语文课标,从全程说课的备、讲、练、批、辅、考、评、纠、补、研、悟、能十二个环节解读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思路。
第一板块-——教学准备
一、备教材
1、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析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二、备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谈不上审美了,亲情观念比较淡薄。那么本课学习正好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重新去感悟和理解亲情,学会尊老爱幼。
三、备教法学法
教法:这里我设计了主问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它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牵引力,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品析语言、欣赏语言,
同时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通过这几种教法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进行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板块——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在实施教学流程板块,我设计了“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再读课文,感悟亲情”、“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七个步骤落实全课程备、讲、批、辅、考、评、纠、补、研、练、悟、能十二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悟 练 能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
设计意图: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练 能 辅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应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尊老。(板书人物和尊老)
(三)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练 悟 讲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或能打动你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品析语言美点。
学法指导:(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评点,教师适当指导。
事例点拨——诗意的背景美
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新绿” “嫩芽” “咕咕的冬水”---- 作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也是作者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的心情的写照。作者从春景联想到生命,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母亲健康长寿。
事例点拨——写人的细节美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能去掉吗?
“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体现我对母亲的悉心照顾。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事例点拨——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妙处。
共同点及作用:简洁、整齐、匀称,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四)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练 悟
1、扮演角色,心灵对话。指名学生读6、7段。
2、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比如:母亲疼爱孙子,满足他的要求;体谅儿子,理解他的难处。)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法指导: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重点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是承上启下的角色,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五)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补 悟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
(六)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考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二、板书设计 体现主题——讲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第三板块——教学反思
练能
课前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找出文章中你感受最深,体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或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评点;
3、找出文章中你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练能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
示例2: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亲情。
批 辅
批阅学生的预习笔记和仿写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方法、仿写知识的辅导强化。
考
一、检查预习(导入之后)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每个词语读两遍:
嫩 芽 分 歧 霎 时 拆 散 委 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自由朗读全文,标上段序,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问题:本文中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所写的事(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随堂练习
1、分别用-§www..com 1—3个词语概括文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母亲__________ “我”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 儿子__________
2、 举出1—2个自己家庭中体现浓浓亲情的例子(每件事10字以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体现主题(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习
1、写出家庭中一个亲人的生日,并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亲人____ 生日 _____ 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现了“小家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家四口散步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母亲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150字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1、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通过考的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堂课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纠补
1、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错误并进一步补习巩固,比如字音字形等,对所提问题统一认识;
2、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不能提前预习,不善与他人交流等;
3、补充对题目的感悟: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题目《散步》改为《三代》行不行?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①父亲角度:《责任》……
②散步情节:《分歧》……
③背景角度:《走向春天》……
④直指主题:《亲情》、《爱》、我爱我家》……
教师点拨: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研
1、与同学科老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
2、学生小组讨论,质疑解难;
3、师生共同研析题目的妙处,品味课文语言的美点。
悟
1、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悟课文的亲情美,其次通过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再读课文加深了对亲情的感悟,第三通过练和考的环节升华了对亲情的理解;
2、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序,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师生均体会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3、这堂课从布置预习到结束授课,我采取放手自学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
能
1、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尊老爱幼的观念得以强化;
2、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尤其是赏析语言的方法,有助于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运用; 4、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领悟,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提高。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散步 》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莫怀戚。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个性解读,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基于以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为: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其次,谈谈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方面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 ,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因而,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范读,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教学方法。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这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学会圈点批注。
2、习惯合作探究。
3、重视朗读品味。
第三方面、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下面,我具体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 风采展示
这是每节课前的固定环节,是我组织教学的一个亮点 ,由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 参与,每节课轮流一人,或诵读美文、推荐古诗;或讲述名著中的故事、点评一下人物;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谈点看法、发表评论,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训练学生的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激发进行大阅读的兴趣,展示大阅读的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用问题引入学习。(时间大约3分钟)
1、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2、 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能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出示目标(时间大约 2 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教师点拨重难点,并鼓励学生出色完成任务。
(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很大,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四、 检查字词:(时间大约 3 分钟)
注意字音,牢记字形,理解词义。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 10分钟)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默读并思考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你能体会出文章抒发的感情吗?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
六、合作探究 (时间大约 15 分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合作探究人物的性格,解决如下问题: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试分析人物性格及运用的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将分三个步骤:一、自主阅读;二、合作交流;三、小组发言。,与人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参与者应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自主阅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学生可在课本上作圈点批注。
“合作交流”则是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兼容并蓄、思想碰撞的平台,老师也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最后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展示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达到对文本的多角度、多侧面解读。如有疑难,勇于提出,学生可创造性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用唯一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实现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大胆陈述自己观点的态度和发言的质量,老师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等予以鼓励。
七、朗读品味 (时间大约7分钟)
这篇文章 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请你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深刻体会这种感情。老师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进行点评,朗读是感受、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
八、亲情链接 (时间大约 5 分钟)
设计与家人的“遥控器之争”的练习,学会理解父母,体谅长辈,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在平凡的琐事中,都蕴含着亲人对我们浓浓的爱意,相信同学们也有切身的感受,让我们一同走进亲情的世界,去捕捉这些感人的瞬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悟亲情、珍惜亲情。)
九、布置作业 (时间大约 3 分钟)
1、利用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爱的故事、爱的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2、感恩行动。亲情是离我们最近的爱。正因为亲情的浇灌,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向亲人表达我们的爱意。在生活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表达出这种感恩之情,请你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直接或含蓄地表达出来。希望这种行动、这种情感能够伴随你们一生。
(这是给学生布置的终生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为:
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动作、语言 承前
散步(分歧) 我 孝敬母亲 心理、语言 使命感
妻子 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间接 责任感
小孩 懂事、聪明 语言 启后
《散步》说课稿 篇六
【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正是在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等这样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中得以培养的,他们的情感源于这种品味语句的具体实践中。)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精读课文,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意蕴。这里教师可以预设问题:
1、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根据他们在散步中的表现,谈谈你最欣赏谁,并说出理由。
2,、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老) 儿子(小)
整个世界
我、妻子
责任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 篇七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散步》说课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散步 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7篇 《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10分钟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