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6篇

时间:2023-12-15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6篇

领导干部在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近年来,xxx经开区始终把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省“xxx”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xxxx”发展目标,狠抓“xxx”,合力打造“xxx”营商环境。坚持以服务好现有企业为落脚点,引导鼓励支持技术改造挖掘增量,以招大引强培育增量,招商引资和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近三年来,园区新上增资扩产项目xx个、总投资超xxx亿元,实现以商招商项目xx个、总投资近xxx亿元,总部搬迁至园区企业xx家,拥有上市企业x个,正在推进上市企业xx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的文章6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沈阳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沈阳考察,一路殷殷嘱托、悉心指导、打气鼓劲,勉励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令我们备受鼓舞、倍受鞭策。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牢牢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齐心协力共抗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安全发展底线,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预计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开展“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三直一快”推动国务院及省、市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8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09万户次。我们积极对接国家宏观政策,向上争资金、争项目分别增长155.5%、26.2%。我们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落实“四比四看”赛马等机制,推动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中宏锂电池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投产,东塔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签约、新落地项目分别增长13.8%、34.5%。我们着力促进消费恢复,推出购车补贴、购房补贴、居民消费券“三个1亿元”消费刺激政策,大力发展“夜经济”“网红经济”,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4.8%。我们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主动权,发展的活力与韧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浑南科技城加快建设,沈北科教园启动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挂牌运行,7家企业技术中心晋升国家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4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2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万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8.6%。启动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带土移植”高水平人才团队89个。我们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12+24”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到34%,集成电路、航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5%、22%、13%,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我们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正式运行,5G基站、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领跑东北,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并网,104个智能升级项目加快建设。我们着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韩国周等品牌展会成功举办。“2+3+N”多层次基金体系初步构建,富创精密等3家企业成功上市,我市成为东北首个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城市。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5.0版改革全面推开,“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深入实施,“一网通办”全省领跑,“一件事一次办”场景突破1000个,“惠帮企@链上沈阳”解决企业诉求1.8万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沈鼓集团闯出混改新路径,市属20家国企整合为10家,国资布局进一步优化。不断拓展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75.3%,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6.4%。自贸区在东北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考评中获东北最好成绩。开通沈阳至阿姆斯特丹、格林维尔等全货机航线。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项目竣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与亚欧国家开展交流活动,我市国际友城数量达到101个。健全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机制,1小时交通网初步建成,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融合,10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通办,核心城市对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35个核心发展板块规划设计。四环棋盘山隧道、东部旅游大道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实现轨通。城市更新稳步实施,475个老旧小区、200条背街小巷、601公里老旧管网完成改造,“一网统管”经验全国推广,我市获评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启动建设公园城市,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百里空中花廊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老北市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央里、知舍艺术空间成为城市旅游新名片,沈阳工业博物馆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五是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为近年最好水平,PM2.5浓度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前三年实现“十四五”目标,国考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5.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三区三线”完成划定,“绿满沈阳”加快实施,棋盘山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三环内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清零”,全市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6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值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成为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稻米等五大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十大农业品牌加快培育,法库成为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康平海洲窝堡等3个乡镇(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划建设美丽田园20个,建成美丽庭院1.1万个、美丽村屯332个,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法库公主陵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民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于洪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项目挂牌交易,沈北形成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商文旅产业新模式,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万元村占比达到61%。

  七是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们狠抓城市燃气、危险化学品、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成功应对24次强降雨和绕阳河、辽河历史性洪水,有效守护了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扎实推进信访维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解决成效明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护航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政府债务化解任务超额完成,盛京银行彻底出清恒大股权,网信证券完成破产重整,金融改革化险取得明显成效。

  八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我们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市“10+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来沈留沈高校毕业生增长21.6%,舒心就业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幸福教育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公办率提高到54%,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我市获批东北首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健康沈阳稳步实施,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封顶,职工门诊共济、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改革扎实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改革全国领先。我市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民健身扎实推进,东北首个智慧体育公园落成开园。养老品质加快提升,在2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新建家庭养老床位4500张,东北首个居家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两邻”理念深入人心,防疫、应急、警务、信访力量全面进驻社区,“党派我来的”在基层全面叫响,我市荣获“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同时,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审计、仲裁、民族宗教、贸促、侨务、邮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防震减灾、公积金、档案、修志、文史、残联、红十字会、慈善事业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圆满完成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任务,细河治理入选“督察整改看成效”全国先进典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4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并给予督查激励。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63件、市政协提案583件,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我们加强廉洁政府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及隐形变异问题,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推进政府作风持续转变。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年来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风险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沈单位,向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不足和差距: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还需进一步巩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挖掘;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还存在很多短板,生态环境、城乡建设、民生保障还有不少弱项;一些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斗争本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还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当前,“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完成上述指标有一定压力,但要看到沈阳正处于蓄势腾飞的新时期,具备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总目标不动摇,坚定实现“十四五”时期“三个一”的奋斗目标不懈怠,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省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我们要聚焦发展重点,持续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努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全面深化改革等十二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我们要点燃发展激情,全面开展思想争先、发展争位、产业争链、改革争效、开放争速、环境争优、队伍争强行动,以“争”的姿态拼搏竞进、勇毅前行。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扩需求稳增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一切围着项目转、围着项目干,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立足全域、着眼长远,动态谋划实施高端产业培育、科技引领创新等20项重大工程,建设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突破2500个,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占比提升到25%以上。积极推动沈飞局部搬迁、桃仙机场二跑道及枢纽工程、华润热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0%以上。深入落实“四比四看”赛马成效月通报、项目现场观摩拉练月月调、重大项目市领导包保等推进机制,大力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等制度,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冬季大招商专项行动,在全市迅速掀起大招商、招大商工作热潮。聚焦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瞄准欧洲、日韩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千方百计争项目、拼项目、抢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突破2000个和1000个。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全域、全员、全年“三全”招商,积极开展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服务招商,用开放的气度、共赢的理念、法治的精神、诚信的意识赢得企业、赢得项目。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启动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品牌首店不少于100个。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全面发力“五型经济”,发布应用场景1000个。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沈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推动3家以上企业上市。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世界政务热线发展大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计算机大会等品牌展会。促进线上线下流量融合,新培育5家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提升“西红市”、“歇马”等夜市品牌影响力。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实施“十百千万”培育计划和八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围绕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目标,推动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等八大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8000亿元。促进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积极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聚焦“军民两线”、“两核一基地”,全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推进航空航天城建设,确保航空动力产业园竣工投产,加快建设通航产业基地。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裂变、倍增发展,力争产值50亿元企业达到10户、百亿元企业达到5户,推动华晨宝马、上通北盛、东软医疗、三生制药等企业加快释放产能。

  持续做优产业结构。聚焦“5+3+7+5”产业链,狠抓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做优做强通用机械、电力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实施100个智能升级、100个数字化场景应用项目,推进一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5%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松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辽宁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机器人等产业规模,争取至少1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发挥“链长”、“链主”作用,持续壮大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工业园区数量和规模,启动建设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华为数字机器人产业园等新园区。优化“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一政策”园区生态,推进2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开放共享,丰富“一园一链”、“一企一场景”供应链融资产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施“六基再造行动”,推动121个项目加速产业化,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户。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数字沈阳云底座,升级数据中枢5.0版本。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7000个。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场景项目突破1000个。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加强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广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力争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5个。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抢占区块链、元宇宙等新领域新赛道,促进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

  (三)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创新沈阳。

  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巩固拓展“双减”改革成果,全面创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新开办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普惠学位5000个。组建3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综合改造40所乡村学校。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占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支持驻沈高校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迈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园,积极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推动37个科创组团提质增效。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发挥作用,支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深部工程灾害试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突破1500家。深入推进“揭榜挂帅”,组织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型企业“育苗、培干、强柱”梯度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全市科技型企低黄�2万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畅通工程,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北科技大市场作用,推广赋权试点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开展招才引智、集聚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等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5万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自主认定机制,推动人才政策进企业、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妥善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我们将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广大青年提供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佳的舞台,风好正是扬帆时,不负韶华争朝夕,我们要让更多青年人在沈阳精彩、出彩!筑梦、圆梦!

  (四)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相互促进作用,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推进营商环境6.0版改革,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广“智能办”、“零材料”等创新服务场景,完善“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功能,推进“12345”政务服务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确保“一网通办”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实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阳专项行动。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全力降低企业成本,落实留抵退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取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能降全降、能免全免!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健全“2+3+N”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重点领域数据应用创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国企重组“后半篇文章”,深化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改革,全面推开实质性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央地多领域合作,让国资国企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市场主体达到132万家。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深入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研究制定促进我市引进外资政策措施,优化外企投资服务环境,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平台,加快引进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现代服务等领域外商投资项目。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办打气鼓劲的实事,让企业家在沈阳投资更加安心、创业更为顺心、发展更有信心,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普通群众敢首创!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全面拓展“空陆海网”大通道。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新开通3条以上国际货运航线。实施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行动,高标准推进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运营,与营口、大连合作建立陆海联运体系。拓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打造跨境消费活跃地。加快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支持开发区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推动自贸区在金融服务、海关监管等领域加快制度创新,推进综保区创新“保税+”业态,推动辽中近海片区中俄大宗货物贸易实现突破,支持中德产业园扩容增量提质。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间经贸合作,拓展日韩、东盟、蒙俄等市场,带动企业抱团出海。强化“外事+”、打造“国际沈”,办好系列对外交流活动,促进国际交往扩友提质。持续拓展京沈对口合作,签约引进合作新项目突破50个。

  (五)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加快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高标准实施规划管控。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快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编制完成控详、交通、市政三个专项规划,全力打造城市结构关键点、城市建设新亮点、城市经济增长点。

  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启动地铁9号线东延线、10号线南段工程,确保4号线、2号线南延线建成通车。启动四环快速路提升工程,续建元江街、长青街等6条快速路,实施10条断头路贯通工程。改造供水管网160公里、燃气管网100公里、供热管网50公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构建“一轴四芯”蓄排体系,让城市更具韧性、更加安全。

  精细化推进城市治理。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深入推进“五工程一管理”,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00个、背街小巷309条,实施20项街路更新工程。加快推进停缓建项目建设。缓解群众停车难题,新建公共停车场20处,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打造北方特色公园城市,新建改造提升综合公园24座,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提高城市智慧水平,实施“智慧城市”一期工程,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推广“好停车”、“好游玩”等更多数字应用场景,打造“一网统管”示范品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着力实施“文化+”工程。深入挖掘英雄城市内涵,加快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扩建,推进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弘扬“六地”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风新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清福陵、奉天商务总会旧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加快建设非遗博物馆、新乐遗址公园,打造沈阳古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等文化地标群。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促进文创与科技、商业、会展、体育等业态融合,推进自驾、露营、冰雪、康养等新兴文旅产业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百馆之城”,打造“书香沈阳”,创排文艺精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推进各项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建立完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协同的“1+1+N”规划体系,编制实施沈抚同城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通勤圈建设工程,谋划沈金、沈铁等城际铁路,推进沈抚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施产业生态圈工程,打造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实施生态共保工程,推动辽河、北沙河等河流协同治理。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工程,都市圈通办高频事项达到150项。

  (六)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厚植生态蓝绿本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强化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210万千瓦风电、国家清洁取暖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建设“无废城市”,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设老虎冲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开工建设康平、新民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30个。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燃煤、臭氧、扬尘、秸秆焚烧⑵滴财仍赐分卫恚繁?掌肪持柿砍中纳啤Q细衤涫岛雍ぶ疲忧苛珊印⑵押拥戎氐愫恿髦卫恚繁�20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三区三线”刚性约束,构建“一屏一带、两山七水多廊”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开展辽河生态封育,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加强康平科尔沁沙地南缘、新民柳绕地区沙化土地和法库县剥蚀丘陵治理,推进1409亩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制定完善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动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使命,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225万亩,确保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培育玉米、水稻等新品种10个以上。积极开展“院地共建”、“校地合作”,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新技术、新模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8%以上。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工程。推动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加快蔬菜、畜牧、渔业生产保供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康平、法库万头奶牛牧场等项目。抢占预制菜产业氯溃涌旖ㄉ柙ぶ撇瞬祷亍J凳┡┮灯放铺嵘卸龃笞銮康久椎任宕蟛盗矗嘤炒蟀子鹑饧Φ�4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快辽中、新民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美”建设,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建设20个美丽田园、1000条美丽庭院示范街、1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打造2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农村户厕整改成果,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维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沈北、于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统一进场交易,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聚焦“4区18园”,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健康、陶瓷建材等县域主导产业,推进禾丰饲料智能化工厂、近海智能数字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深化“1+1对1”对口帮扶,实施规划、产业、飞地、人才对接行动,完成结对帮扶飞地项目55个以上。加快110个中心镇项目建设,推动胡台、茨榆坨加快向小城市目标迈进。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幸福沈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突出做好“一老一幼”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工程,完善舒心就业平台服务功能,推进舒心就业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都市圈。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1.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带头人2200人。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实施品质养老工程。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全覆盖。提升社区养老水平,确保社区服务配建设施100%达标。打造机构养老品牌,培育星级养老机构150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70%。

  深化健康沈阳建设。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示范建设,积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进国家肿瘤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城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办好沈阳马拉松、赛艇公开赛、“和平杯”等国际品牌赛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万户,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政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遴选出缓解停车难、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车费等12件民生实事,我们将努力把这些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九)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市域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更高水平推进平安沈阳工程,守护好万家灯火。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机构改革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妥善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支出预算执行,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全力推进“保交楼”工作,落实好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各项措施,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有效维护公共安全。盯紧危化品、城镇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建设。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推进信访案件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推进反电诈和禁毒人民战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持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政治意识,铸牢忠诚之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沈阳振兴发展实践中。

  强化宗旨意识,恪守为民初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群众的意愿、需求和建议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强化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有力度、严格监管有温度。

  强化担当作为,永葆斗争精神。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牵引,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坚持比学赶超抓落实、赛马竞进抓落实、激先敦后抓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抓好各项工作。

  强化自我革命,坚守廉洁底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以自我革命精神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振兴突破,誓当发展先锋,努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沈阳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主要工作

  xx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xx镇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实干争先,赶超竞跑,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一年来,我们以决胜之志,全力以赴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1-12月,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36.53亿元(排名全市第5);规上工业增加值7.04亿元(排名全市第4);财政总收入21368万元,同比增长82.5%(排名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73万元,同比增长98.9%(排名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26871万元,同比增长58%(排名全市第3);工业亩产税收10.84万元/亩(排名全市第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48万元、5.4万元,增长12.9%、20.2%。

  双锦纺织面料、泓煊防火门芯板生产线、镪顺科技、来登电动科技等一批在建项目快速施工中,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园区内闲置多年厂房,巨江新能源、镁鑫科技、新欣塑业等招引项目相继落地。低效用地整治全年完成282.7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

  (二)一年来,我们以践行之力,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古镇xx名声在外

  景区品味提升。将古镇节点和小景进行精致化改造,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入选首批“xx省摄影之乡”;荣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华市两岸摄影家工作站”匾牌;顺利举办省摄影之乡工作现场会,承办第三届郎静山摄影艺术周、青“兰”之约“溪”结良缘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早茶街及数字化景区打造入选2021xx古镇文旅创新十佳实践案例。xx全年累计接待人次101.801万人,累计旅游收入10.21亿元。

  配套业态丰富。先后引入了玻璃宫艺术书局、xx小馆、老街电影艺术馆、小酒馆等新业态,同时积极推进诗路钱江石文化馆、梦幻兰若次文化园、桔子酒店、天泰民宿酒吧、早茶街共富共享空间建设等建设项目。

  游玩链条延长。周边串联未来乡村洋港村、高元张美丽乡村,推动古镇旅游从“半日游”逐步进入“一日游、两日游”模式;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引进0TU1食园宿集等民宿及运营商,创建金华市职工疗养基地,摄影之家获得省金宿、省文化主题民宿称号。

  (三)一年来,我们以兼顾之谋,蹄疾步稳推进共富改革,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根基。完成早稻种植面积5993亩,落实订单2397.2吨,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24%,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37万亩,排名全市第一。完成优化整治粮食生产功能区2.1万亩,落实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低碳“三新”技术应用示范方800亩。创建省示范性家庭农场1家,兰溪市级1家。圆满完成第二届农合联换届;高元张村获省一村万树示范村荣誉称号。

  腾出国土空间、挖掘潜力。大力实施xx镇土地整治项目,包括潦溪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沐澡塘村百塘垅、东山项土地整治项目和下王村汤山、西山王山峰张“旱改水”项目等5个项目,总实施面积1566亩,共新增水田957.38亩;实施整治面积共1467亩的周门村千亩方工程;积极开展“非农化”、“非粮化”整治。

  解码早茶文化、共富先行。xx镇解码早茶文化开拓共富新路径被金华市共富办评为缩小城乡差距典型案例,被金华市文旅局评为文旅共富榜典型案例;xx古镇—洋港未来乡村试点项目列入市“共富兰”十大共富项目之一。

  深化执法改革、提高效能。xx镇作为全市大综合一体化综合改革先行点,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我镇在金华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作典型发言,兰溪市“一支队伍管执法”集中揭牌仪式在xx举行,相关做法得到市领导肯定。

  (四)一年来,我们以枝叶之心,筑牢基础彰显为民情怀,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牢筑防疫屏障。1.勇担使命、全力支援。在兰溪“3.26”疫情中,xx镇支援队伍共参与9轮全员核酸检测,支援者达585人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得到市领导肯定。2.拉紧防线、坚守岗位。为做好高速卡口防控工作,我镇全体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以最佳精神状态、最实工作作风,扛起履职为民的职责,坚决遏制疫情输入。3.稳定生产、确保供给。坚持疫情防控和保生产保供给“两手抓、两不误”,高速管控期间,累计实施货车闭环运输1035车次,为辖区内600多家企业提供生产供给保障。4.科学指导、用心服务。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xx镇通过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发布志愿招募令、开展疫苗接种服务等措施,及时开展暖心服务,全面保障服务上门。发放“防疫包”10101份,发放反向码11045张,帮扶阳性居家治疗人员5000余人。相关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荣获金华市xx年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嘉奖。

  做好民生保障。全面完成消薄任务,4个村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10个村达50万元以上。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建档造册,实行动态管理,覆盖21个村(社),773户农户,今年累计走访8807次。积极保障住房安全,完成D级拆除24处,C级拆除72处,C级修缮22处。完成两癌筛查1300人次,65岁以上农民健康体检5308人次,农民健康体检共覆盖7760人次。

  推进水质提升。引衢入游工程顺利完工,古镇水得以清澈、灵动起来;污水处理厂二期竣工投产,日处理量达到1万吨;完成全镇面上11个行政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惠及群众15350人,确保xx年抗旱期间未发生因人畜缺水造成的安全隐患。

  完善路网建设。完成石寺线伍家圩段白改黑,完成伍家圩到周门、下章到周门道路路面维修;周门弃渣场复垦项目竣工,全年共落实市道安办交办的6轮95处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改。

  (五)一年来,我们以担当之勇,一着不让抓实社会治理,发展基础愈发稳定

  强化整体队伍建设,优化治理。每月开展网格员能力培训例会,组建了一支“1+3+N”的网格队伍,建立五级塔群,做到矛盾隐患及时排查、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今年以来,镇人民调解员已调解事件150余件,解决群众麻烦事、揪心事,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基层治理平台全年共处置流转事件14798条,事件流转率达到100%,重点场所走访100%。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大力化解。梳理各村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今年以来,镇级累计开展排查40余次,共收到矛盾纠纷(含已化解)157条,村级化解133条,联村处理21条,联村跟踪处理3条,正在积极化解中。

  狠抓除险保安工作,加强宣传。结合企业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持续推进隐患排查工作,全年进行排查230余次,共排查出问题80余处。加强平安宣传,全方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抓实“平安xx”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呈上升趋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一年来,我们以实干之劲,聚焦服务狠抓自身建设,政府效能不断优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全年累计服务群众651人次,21个村(社)全覆盖,涉及企业106多家,收集处理问题(建议)771条。强化综治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全年共接待群众数万次,累计办理各类事项5000余件。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全年共办理代表意见建议2558件。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3余条。持续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慈善等事业进展明显,民族宗教、台属侨眷、人民武装、双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是各位代表、群众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及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经济总量不大、占比贡献不高、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不优的经济发展“四不”问题;吸收不了域外人口、吸引不来优强企业、吸纳不了外来人才、吸附不住本地居民的城镇发展“四吸”问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以实干实绩回报人民群众殷切期望。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为兰溪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贡献更多的xx力量。综合各种因素,提出今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争取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0亿元目标,税收突破2亿元。

  (一)聚焦总量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助力以奥佳、京华、双锦、镪顺为代表的一批纺织企业实现产能倍增;助力巨江铅酸电池向新能源转型,5年内争取产值达到10亿元,推动现有产业向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环境绿色化方向升级。二是支持兼并重组。实施重点企业涅槃再造计划,借助国家级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企业,并购我镇重点培育制造业企业,整合力量资源,扩大产能效益。2023年与传化取得合作,永泉化工重组项目开工,达产后产值实现20亿元以上。三是推进低效用地盘活攻坚。围绕“向低效用地要发展动力”的工作目标,持续开展盘活攻坚行动,对沐澡塘、下王、潦溪桥、寺基等区块共200亩工业用地进行收储。

  精准谋划招商引资落地。坚持园区汽车配件、化工、金属制造三大产业导向不动摇,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积极招引高端优质项目落地;大力吸引工业园区产业上下游优质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园区特色产业。围绕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完善推进机制,加强要素协调,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的产业项目。

  做好营商环境优化保障。一方面着力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园区管网、绿化、道路等进行配套提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复苏内陆港运,开发衢江码头、设置泊位,把水上交通打造成园区有利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主要领导到企“三服务”、联企干部为企答疑惑解难题等方式强化服务保障,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镇提供“软实力”支撑。

  (二)聚焦古镇底蕴,推动文化旅游聚集更多人气

  提升古镇景区品质。充分发挥早茶街管理委员会作用,持续加强景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规范、整治,完善旅游设施配套。积极参与高等级景区创建,对标对表谋划古街旅游品质整体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各类宣传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和活动推广力度,提升旅游影响力。充分利用在游企业商家,积极对接招引国企等大投资客商来游投资,丰富古镇文旅业态,提升古镇服务能力。积极承办大型活动。充分利用古镇美食、摄影文化资源及品牌价值,举办、承办以美食、摄影为主题的特色大型活动。继续办好郎静山全国摄影周等系列活动,维护好古镇文旅的金名片。倡导、鼓励在游企业商家举办各类特色文旅活动,提升古镇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古镇旅游潜力。丰富体验型、游乐型、研学型项目,继续壮大古镇摄影产业,挖掘丰富美食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全镇旅游资源,以古镇景区为核心,打造旅游发展协同体,打破景区面积桎梏,实现全域旅游;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配套夜间公共服务,开发古镇夜游经济,打破旅游时间桎梏,实现全时段旅游。

  (三)聚焦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农村展现更新形象

  打造特色农业。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推进农村产业持续发展,做优做好产业布局,做特做精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围绕白壳辣椒、小萝卜、豆制品等地域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力,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型,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品牌农产品的塑造和宣传推介。

  优化国土空间。厘清每块土地及实施条件情况,明确后续开发路径,全力发挥土地效益。谋划土地整治项目,制定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实施千亩方万亩方工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深化共富强镇。根据xx古镇-洋港未来乡村精神共富项目,沿线招引更多匹配业态。立足古街目前共富成果,发展夜晚经济。同时发挥洋港未来乡村、高元张民宿村、范院坞畲族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引领作用,争取落地更多美丽乡村项目。

  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明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个,其余各村完成总收入30万元、经营性收入15万元的目标,并在未来五年内完成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力争每年完成一个乡镇抱团项目,并保持已有项目良性运转,稳定产生效益,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聚焦宜居宜业,推动城镇建设彰显更优品质

  优化城乡协同发展规划。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调整古镇总体规划,打造集镇旅游板块、工业特色发展片区、新农村建设等特色板块。二是推进镇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集聚村、新农村建设进行设计,系统谋划全域土地整治、土地流转项目。三是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三同”服务体系,探索“管、护、服”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方式,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建设,推动新建道路建成通车。2023年计划内新建交通项目包括章士线拓宽、石士线延伸以及待定的xx到龙游士元道路,年前要完成政策处理以及清表,明年计划进场施工并建成通车。二是抓提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3年计划配合洋港、范院坞、高元张等村文旅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道路的破板修复、白改黑等工作。三是抓整改,筑牢交通安全防线。加强道路巡查,督促运维单位及时清理路面、做好养护。

  加强小流域、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干管消除环保隐患。建设石灰潭沿至污水处理厂干管,消除管网下游环境污染风险。引入智慧排水系统。在集镇及园区管网节点处设置检测节点,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排水指标。

  (五)聚焦民生基础,推动教育医疗更好满足需要

  推进镇级医疗卫生建设,增加群众福祉。一是争取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争取对镇卫生院进行迁建,完善医疗设施,满足xx居民的医疗需求;二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医共体”工作。争取与市县先进的医疗资源合作,使xx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服务民生大计。提升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各类水平,全力办好“公平有质量、均衡有特色”的人民满意教育。2023年积极申报专项债,推动兰溪市xx镇第二公办园新(扩)建项目落地;结合xx实际,引进江南职校师资,定期举办美食培训班,为有烹饪学习需求的群众打造技艺提升、创新创业的平台。

  同时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严格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提升镇敬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水平,稳步做好农村自来水改造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镇政府安排民生实事候选项目6项,提交大会审议票决。一是章士线拓宽工程;二是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三是安全交通出行;四是保供水提水质工程;五是开展医疗惠民服;六是优化提升治安探头布局。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我加压定目标,精打细算过日子,迎着挑战上、顶着压力闯、奔着目标干、用尽力气拼,为实现开门红凝聚合力,为奋战“开局之年”交出高分答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兰溪篇章贡献更多的xx力量!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经济运行回稳向上。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企稳向好。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及时推出“工业纾困15条”“服务业纾困22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动,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42个、新竣工108个,总投资120亿元的盛虹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制定“促消费14条”,举办“苏新消费·活力泰州”系列活动,成为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培育城市,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4家,兴化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边检为开放开发做出积极贡献。产业质效持续改善。省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重磅出台,生物医药、海工船舶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泰兴经济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化工中试基地,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468个,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个,创成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10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4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2个,入选国家双千兆示范城市,启动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建筑业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成立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实质化运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3家,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兑现科技创新积分奖补资金4.6亿元,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18家。组织科技人才活动周、泰州日系列活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848名。重点改革走向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张清单”,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推行重大项目审批超时默认制。“1+N”国企改革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市城投集团获AAA评级。通过国家级金改试点终期评估,发放创新积分贷25亿元,新增上市企业3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5万亩。

  城乡发展呈现新貌。紧扣打造“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深入实施城市转型提级行动,以功能布局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开展规划建设体检评估,六大片区规划设计不断深化。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泰福里商业街区开街运营,市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凤凰河步道全线贯通,周山河景观桥建成开放;优化市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启用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区二期工程;东风路北段、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353省道泰州段建成通车。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新改建污水管网12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3个,建成智慧物业示范小区40个,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12个。重大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北沿江高铁正式开工,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批复阶段,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加快施工,张靖皋长江大桥、宁盐高速开工建设。挂牌成立长江泰州引航站(筹),上线全国首个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泰州港跻身全国十大港口。农业农村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建成高标准农田33.7万亩,粮食单产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强镇兴村富民,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先行市(区)、中心镇、示范村创建,泰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兴化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新增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姜堰湖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兴化垛田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八大类45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按时保质实施到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基本类民生质量更高。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5万人。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限制,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和医保补助标准,长护险试点实现全覆盖。筹集(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278套。开展特困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70元。改善类民生供给更优。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中小学幼儿园新开工60所、新竣工66所,评选首届特级教师、校长、班主任50名,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泰职院获批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成功挂牌,率先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次大幅前移,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泰兴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380户,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家、托位2749个。品质类民生成色更足。推进健康泰州建设,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圆满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残运会,省运会泰州代表团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参赛成绩创历史最好,建成特色体育公园12个、健身步道50公里。筹建梅兰芳艺术中心和京剧团,建成“泰有戏”小剧场10个,《小先生》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4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社会科学、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史志档案、红十字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及时果断应对各领域风险挑战,有力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疫情防控科学精准。落细落实“二十条”“新十条”,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群众就医用药、生活物资等服务保障,创新全域资源统筹、大数据赋能等实战打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风险化解有力有序。成立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一体推进“三年大灶”专项整治和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开展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高标准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建成幸福河湖1020条,国省考断面全部优于Ⅲ类水质,姜堰创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出台债务管控“十个严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活动,守住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社会治理强基固底。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1+8”体制机制,启动“精网微格”工程。实施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扎实抓好“苏安·祥泰”行动,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侦破涉黑涉恶九类案件398起,连续15年命案全破。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中期评估验收。

  自身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展开“五型政府”建设,部署实施“三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以政治建设永葆忠诚本色。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持以法治护航规范权力运行。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要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32件。公布第二批市设权力清单,推出柔性执法、首违不罚适用规范,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办结行政复议案件711件。固化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以数智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建立“1+4”工作体系,创新路演推进等组织方式。建成“一件事”综合受理平台,50项重点改革事项法定审批时限压缩60%。推进“5G+政务外网”省级试点,率先完成电子政务外网 IPv6 改造,形成政务运行“一张网”。实现数字资产“一本账”管理,通过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获批省级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坚持以清风筑廉推动自我革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巡视巡察和审计统计反馈问题整改,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树立“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导向,开展改革创新奖和“蜗牛奖”“骏马奖”评选,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基层减负取得新成效。强化“过紧日子”意识,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三张函”制度,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值得珍惜。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恢复基础不牢,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居民增收困难影响消费增长,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多变,推动整体好转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有待深化,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仍需提升,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还要加快。城市能级亟待提高,基础设施补短和商贸功能塑强还需加码聚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短板,城市精细化治理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经济金融领域累积问题逐步显现,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向好态势有待巩固,在多重约束下求得最优解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政府治理仍需优化,少数干部担当劲头、实干精神、专业水准不足,一些部门对基层情况、突出问题、外地经验研究不深,部分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营商环境改善还要下更大功夫。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重任在肩、关键在实。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时代新征程“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7%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站稳全省第一方阵。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 勇闯转型关口,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省支持意见和市发展规划,制定重点事项、载体、项目“三张清单”,推动中国医药城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攻坚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药品进口口岸等重大产业平台,用好药监综合体建设、创新药品挂网等重要改革赋权,组建长三角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咨询委员会,深化与北大、复旦、南医大、南中医等院校的协同创新,争取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纳入国家规划。推进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船企开发双燃料动力、LNG等“两高”船型和关键配套设备,提升汽车核心零部件集聚水平和整车供应链完整度,依托化工基础原材料优势延伸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生物合成材料,推动光伏、锂电产业规模扩大和储能、氢能等新赛道布局。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聚焦细分行业发挥头部企业链主作用,根据园区定位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导入赋能,探索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和智能终端规模应用,引入云化部署应用场景和轻量化工业APP,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壮大。鼓励中小企业坚守主业、专注实业,加大“单项冠军”“小巨人”“小链主”培育力度,平等保护企业产权、知识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充分调动企业深耕优势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产业细胞活跃、根基稳固。

  2. 完善项目机制,注入优质发展增量。提高项目建设的精准性。建立市级统筹、园区主导的产业链群研判策划模式,分类制定项目生成路径、边界条件和滚动管理机制,定期发布“一把手出勤率”“大项目生成率”等业绩榜单,增强重大项目策划生成和定向攻坚能力。提高招商工作的专业性。组织各市(区)开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招商工作创新试点,紧扣优势产业抢抓赛道切入,瞄准头部企业开展高频对接,突出重点区域发挥专班作用,探索一线精准招商、中介委托招商、能人以商引商等有效模式,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增资扩产等方式自主新上项目,聚力突破一批引擎性关键性项目。提高投入产出的匹配性。着眼项目全生命周期健全“三比一提升”机制,制定符合“亩均论英雄”导向的项目绩效标准,设定鼓励招大引强、激励多干快上的要素竞争性配置规则,调优形成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体量与质量相协调的项目考评体系,力争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50个、新竣工100个。提高政府投资的撬动性。建立新上政府投资项目联合审查制度,加大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上争力度,深化与大型央企、头部民企和优质外企的投资合作,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储备实施一批既拉动当前、又支撑长远、迟早必须干的重大项目。

  3.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动能转换步伐。增强创新主体活力。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育苗工程,发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和机制优势,加快建设科创先导区和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离岸孵化基地,启动国家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创建,支持靖江实体化运营省船舶产业研究院,推动泰兴经济开发区融入苏州实验室“网络体系”,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00件以上。增加创新要素供给。健全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募投管退”运作机制,组建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及直投子基金,发展“积分贷”“标易贷”“知易贷”等金融产品,抓好产融服务功能完善和金融业态集聚,推动公募基金公司组建和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凤城英才计划,拓展“‘泰’爱才·最‘州’到”服务举措,构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态,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800名。增添创新机制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根据经济走势及时推出增量惠企政策,结合“一件事”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政务服务,规范部门执法行为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打响公平法治、诚实守信、开明开放的营商品牌;坚持分类改革方向,推动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创设以绩定酬、超额奖励等收入激励机制,加强融资成本控制和财务规范管理,实施市管企业“1号工程”,建立市场化国企运营规则,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4. 塑优开放格局,促进要素高效集聚。深度融入区域开放体系。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组团建设,建优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谋划建设特色开放载体。实施港口强市战略,修订沿江港口总体规划,制定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港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统筹临港产业发展、港产城联动和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加速联通重大开放通道。服务保障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和宁盐高速、建兴高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东兴高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北接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握外资流向强化欧洲、日韩靶向招商,适应形势变化做好外企服务、便利人员进出、畅通口岸物流,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和跨区域合作共建,提升医博会办会层次和国际影响,鼓励企业连接全球产业创新网络,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5. 聚焦功能品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明晰城市发展导向。围绕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高质量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组织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塑造城市功能高地。着力推进六大片区建设,环凤城河片区以“一河两岸”为牵引布局文商旅项目,文化中心片区以“业态优化”为突破提升文化体验服务,金融商贸片区以“界面活跃”为重点完善商业动线和氛围,体育休闲片区以“科学运营”为关键植入时尚活力元素,城市新中心片区以“未来典范”为方向创新城市运营模式,高铁枢纽片区以“系统施策”为路径抓好滚动开发建设。焕新城市生活品质。深化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商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夜经济、首店经济、潮玩经济等新兴消费,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开展物业专项整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6个、适老化改造2000户,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位2万个;统筹城市重点路网和城乡公交线网规划建设,完成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姜高路改扩建工程,试点推出“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均衡布局商业网点、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区域停车设施;组织“城市病”立体扫描,扩大数字空间地图实景三维覆盖面,开展BIM、CIM应用场景试点,加强主次干道脱空检修和积水点整治,抓好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习惯养成,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和安全隐患整治,推动沿街立面和后街背巷形象出新。

  6.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扎实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壮大引领型产业主体、体系化物流网络、品牌化市场营销,打造一批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产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形成“2+N”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培育“三强”中心镇和“三好”示范村,创成省级传统村落5个、特色田园乡村1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村60个。夯实美丽泰州建设基础。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支持兴化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滚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示范10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消除重污染天气,围绕星级幸福河湖评定改善水生态质量,聚焦减量化资源化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和无废城市建设,紧扣收集率提高到60%目标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攻坚;高质量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和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迎检,落实“十年禁渔”措施。

  7. 突出人民至上,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强化基本类民生保障功能。深入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做好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大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就业蓄水池”,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配合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和医保筹资标准,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等兜底措施,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改善类民生精准落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支持泰州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支持江苏牧院升格职教本科、泰职院建设省高水平高职学校,支持南中医泰州校区发展,提高在泰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继续实施教育名家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完成30个学校项目建设;出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抓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高效运营市第五人民医院,提质发展市口腔医院,谋划建设传染、肿瘤、康复、老年等专科医院,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二期、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稳妥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将工作重心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将救治能力提升、物资保供储备、重点人群服务等工作做细做实,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完善多样化多层次普惠性托育服务布局,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大品质类民生攻坚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擦亮“梅兰芳故里、海军诞生地”核心文化品牌,推进梅兰芳艺术中心、京剧团和海军文化园建设,深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独特文化地标、文化LOGO、文化街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内涵和人文魅力;立足后省运时代建设体育强市,加强竞技体育梯队培养和人才培育,发展极限运动、水上运动等时尚业态,举办铁人三项、马拉松等特色赛事,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和体育场馆建用效益。

  8. 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安全发展能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优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组织第五次经济普查,提高企业配套需求对接和煤电油气保障水平,统筹抓好隐性债务增量遏制、存量化解和经营性债务控量降本,加强金融风险穿透监管和综合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公共领域安全。全面巩固深化“三年大灶”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祥泰行动”系列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压实基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责任,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加强军地协同联动和双拥共建,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三、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奋进新的伟大征程,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用忠诚筑牢信仰之基、用创新提高智治水平、用行动维护法治尊严、用廉洁涵养清风正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工作。

  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府履职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三个务必”的谆谆教导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琢磨群众话语体系,多倾听群众吐槽心声,多考虑群众利益得失,健全民生底数摸排、民生项目生成和民生诉求响应机制,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指引,把群众安危冷暖融入工作日常。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集中整治为官不为混日子、选择执行搞变通、虚浮应付假担当等典型问题,砥砺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让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大行其道,以守正创新方式办好自己的事。

  2. 融入数字浪潮,重塑政府运行形态。树立应用为要、管用为王导向,落实“10+N”年度应用建设任务,建立项目化、专班化、可视化推进体系,以标志性成果带动整体性突破。启动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筹建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数字化治理服务能力,更多用“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防止“工作跑空”。着力打通多跨场景落地堵点,宽领域深层次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促进技术创新、场景搭建、制度再造同步实施,以业务通带动数据通、系统通、体验通、管理通。

  3. 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政府工作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结合“八五”普法强化法治文化润心正行功效,倡树尊崇宪法、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营商环境、生态保护、快速路管理等领域立法,健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工作评估制度,抓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让法治成为行事用权准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诚恳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财政、审计、统计监督,着力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

  4. 狠抓作风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和廉政教育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抓好中央和省市委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新修订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和收入组织水平,把有限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泰州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4

  xx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对标对表抓落实、结合实际造亮点,荣获“xx省森林城镇”称号、成功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现将xx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发展不断壮大

  1、强化政治建设新举措。镇党委定方案、建机制,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以案为戒”警示教育为契机,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突破口,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方式强化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加强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筑牢思想防线;以“激浊扬清”专项行动为指导,把整顿的铁腕重拳对准村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深入查摆,列出问题348条;制定党的二十大专项学习方案,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xx年共发展党员21名,积极分子备案、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同步进行;严格执行党费收缴制度,xx年度估算党费8万元。

  2、打造乡村治理新面貌。以党建引领为切入点,发挥基层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打造英才榜、乡贤榜,打造“道德积分超市”,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风尚;推进“示范创争”行动与“聚心”党建工程,以xx、新塘等八个村为试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3、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坚持“以党建促经济,以党建促发展”,全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总收入达735万元,其中晁仓村、许楼村、谢郢村收入均突破50万元大关,全面消除集体经济15万元以下村;打造晁仓村小龙虾基地,建成30立方米冷库;由政府出资214.6万元采购拖拉机、收割机、冷链车等机械设备,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取到晁仓村稻虾养殖、许楼村养猪场扩建两个中央、省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完成晁仓村260亩稻虾养殖项目建设,全年带动收益38万元;许楼村养猪场500平方米扩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

  二、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有效保障

  1、多措并举抓实疫情防控。在S236与肥西交界处、百洋收费站、六舒路等处设置查验点,严格进行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的摸排与健康检测;积极与包保健康驿站对接,完善“三区两通道”建设方案;加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和出入管理;强化学校防控措施落实,完善镇、村、庄三级网格管理机制。4月4日六安市新冠疫情发生后,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300余名党员干部投入疫情防控。

  2、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苗。及时分析研判,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将工作方向调整为防汛抗旱两手抓,积极兴修水利设施,救急救重、高效用水、倡导群众互帮互助,解决实际矛盾,同时以奖代补鼓励群众打抗旱井,有力缓解全镇4万余亩农田旱情,抗旱保苗工作取得实效,获得金安区8月“效能之星”荣誉;区委办、区政府办就我镇抗旱保苗工作印发信息专报,市委书记叶露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霍绍斌到我镇实地调研抗旱保苗工作。

  3、聚力出击守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统筹推进防火防汛、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在建工程等安全隐患排查,紧抓关键节点、严防风险隐患,多部门联合对全镇各类行业领域开展全面无死角的安全生产大检查10次,根据问题导向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向好,获得金安区7月“效能之星”荣誉。

  三、坚持提质增效,经济社会稳步向前

  1、经济发展蹄疾步稳。1-9月,完成财税收入221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4.8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30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71308.4万,占任务的74.3%;固定资产投资12961万元,占任务的16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961万元,占任务216%;自2月统计报表开网以来,我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例始终位全区各乡镇前列,并获得金安区10月份“效能之星”荣誉。

  2、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国创家具项目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年底投产;亿家馨二期、宏诚家具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荣立升家具技改项目已于9月份开工;伊万服装拟投资5000万元用于并购重组,现已完成5400平方厂房建设;完成冉冉机械技改、至高机械技改项目程序报批;对冉冉机械厂区景观绿化区作规划调整,盘活闲置地块,新建三层标准化厂房,目前已经通过区规委会、项目预审会审批,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3、双招双引势头向好。与xx自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已在我镇成立分公司;先后与富特丽服装(张家港)、伊万服装辅料(xx)、富翱家具(xx)、亿家馨金属制品(xx、内贸)、金马羽绒(舒城)、群鑫家具(太仓)等企业达成意向,争取外税。目前,xx省富特丽服装有限公司完税远超去年同期,并已具备规上工业企业申报条件。

  四、坚持精准发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乡村振兴强劲开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关注重点群体,围绕全镇1701户已脱贫户、65户边缘户以及9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精准帮扶;全年实施雨露计划资助学生168人次27万元;“四带一自”自种自养产业奖补共验收665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累计发放奖补资金279.57万元;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累计发放619人次26.8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贷款36户148.8万元;8个到乡到村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入157.46万元新修硬化水泥路5条,合计5.832公里;完成xx年改厕385户;制定水利冬修实施方案,目前已清淤扩挖塘口40座、清淤水库1座。

  2、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优质水稻种植面积74058.8亩,发放稻谷补贴241.89万元,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582.3万元;着力解决因杭埠河治理工程实施水系改道所导致的田地撂荒问题,300多亩撂荒地均完成复耕;完成九十铺村、高峰村共计62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实施xx年度孙岗村30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前期设计工作;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全镇稻虾综合种养计4500亩,其中百亩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家;发展较大规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164家;全面完成4.4万亩秋种任务(含复种);充分挖掘“冬季田”价值,采取“稻菜轮作”种植方式和“公司+集体+基地+订单”的经营模式,在谢郢村、晁仓村、枣林村、xx村试点流转350亩打造村级蔬菜基地,增产白菜、土豆等时令蔬菜60万斤,带动周边40人务工,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0万元。

  3、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全镇享受农村低保909户1587人、城镇低保82户126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04人、城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1人;依托村部闲置房屋及闲置校舍建设三所村级养老服务站,村级老年助餐点正式对外营业;全年累计发放奖扶(含扩面)、特扶(含并发症)资金237万元;城乡居保缴费15895人,完成率84.3%;开发短期见习岗位4个,临时性专项岗位17个;2023年度城乡医保参保15036人。

  4、镇容镇貌焕然一新。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新塘村建设工程、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莲花堰村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全面完工,居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配合市、区土地整治组卷验收土地增减挂418亩,涉及17个行政村,134个地块;1-10月违法卫片图斑35个,全部整改到位;稳步推进G4222征迁安置工作,红线内计划拆迁60户,于11月5日完成所有认证户协议签订;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投入治理资金20万元,清理垃圾800吨,清理沟渠水域15公里,拆除乱搭乱建4间共110平方米,整治广告牌79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xx年2月被省政府评为“xx省森林城镇”,并获得金安区3月份“效能之星”荣誉。

  5、信访维稳和谐有序。以排查化解信访积案为抓手,镇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每天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及人大主席轮流带班,并安排两名班子成员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及时化解矛盾,全力以赴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截至目前全镇共化解矛盾纠纷156件、解决群众诉求112件,并结合开展“重诺言、畅两信、决诉求”工作契机,化解历史积案7件,全年度无越级上访。

  五、坚持从严从实,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切实强化纪律规矩。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警示教育,发挥镇纪委作用,加强党员“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紧盯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发出效能通报17期,主动约谈各村(街)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制度,xx年全年共立案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推进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建设,构建小微权力监督网,目前平台已办理投诉件4件,群众满意度95%,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023年,xx镇党委政府将推动全镇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强镇、现代农旅新镇、和谐文明古镇、平安宜居名镇“四镇建设”。

  一、奋力以推动工业发展为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我镇将继续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制定外出招商考察计划,跟进现有招商线索,争取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盘活万凯特高压项目、原南聚工业园项目等闲置土地;盯紧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加快xx国创家具、宏诚家具等企业建成投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养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企业;以双九路拓宽升级改造为契机,为工业集中区提供配套服务;谋划工业集中区人才公寓项目,建成一座集就业、住宿、培训、餐饮、服务等多元化为一体的综合楼,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奋力以坚持产业发展为依托,彰显绿色乡村新风貌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1000亩谢郢双溪生态农业集中连片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善晁仓2000亩稻虾养殖基地产销链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田整治等工程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大托管”试点工作要求,谋划实施村(村民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推进农业服务产业建设,扩大农业服务内容,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丰乐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推进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融合发展,打造丰乐河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及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示范区。下一步我镇将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鼓励发展种养业、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康养等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

  三、奋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把握和谐发展新态势

  统筹推进17项民生工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加大防汛防灾投入,提升应急能力;开展低洼地治理,积极保护有限耕地;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规划土地,探索整村推进、“大社区治理”新方向;严格做好农民建房规划管理,加强地籍动态常态化管理;继续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强化措施推进“重、畅、决”专项行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锲而不舍抓好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坚决不烧“第一把火”;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加速打造“最美村庄”、“最美庭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奋力以深化基层治理为抓手,凝聚共建共享新合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当作一条主线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结合“激浊扬清”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查摆村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以基层党建“示范创争”行动为抓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以点带面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继续开展“晒家风、扬家训”活动,鼓励群众传承优秀文化、摒弃不良习俗,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助力乡村振兴;继续打造英才榜、乡贤榜,塑造“乡贤文化”,营造见贤思齐、争当乡贤和乡贤反哺回报乡村良好的文明氛围;常态化开展“五百”行动,了解群众诉求,常态化组织召开板凳会、书记夜访、线上办理等工作,全面推动“三个三分之一”和“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工作机制的落实;继续坚持“以党建促经济,以党建促发展”,鼓励各村(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路子,多措并举,聚力破题,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极为不易,“三重压力”、新冠疫情、高温干旱、电力短缺等多重困难叠加交织。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围绕加速升腾“成渝之星”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对标赶超、创新实干、奋勇争先中推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增长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3.4亿元、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居全省同类地区第3位。

  过去一年,我们拼应急破难,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战新冠疫情。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实施“入遂即检”,做到快追、快筛、快解,以最小代价顶住多轮疫情冲击。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推动“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统筹调度医疗资源,落实分级分类诊疗,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员干部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最大理解支持,共同守护健康遂宁。

  抗高温干旱。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温度、最少降水量、最大电力负荷“三最”叠加挑战,坚决执行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响应,推动水电机组“能发满发”,企业、商户、机关“能节尽节”,毫不动摇让电于民。全力抗旱保丰收,统筹蓄水保水供水,开展人工增雨33次。着眼标本兼治,推动灵泉220千伏变电站、遂宁500千伏电网加强工程提前投运,有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保市场主体。针对企业成本上升、市场萎缩、利润下滑等困难局面,落实国省惠企纾困政策,打出“稳增长32条”等政策“组合拳”,开展“走访解”“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留抵退税15.7亿元、减免缓税费10亿元,兑现奖补资金1.5亿元,减免国有房屋租金3943万元。实施“雁阵培育”计划,实现“个转企”668户、“小升规”140户,天齐锂业港股上市,5户企业入选“贡嘎培优”名单,6户企业入围“2023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

  过去一年,我们拼经济增长,在提质提效中迈上新的台阶

  农业“稳大盘”。聚焦粮食、生猪、果蔬等精准发力,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制定“耕地保护十条措施”,建立“田长制”,复耕撂荒地28.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8.7万亩,新创建“五良”融合宜机改造示范县3个,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49.6万吨、出栏生猪360万头。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基地建成4万亩,杏鲍菇产量、白芷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遂宁红薯”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蓬溪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船山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工业“挑大梁”。筑“绿色智造名城”,6个工业园区全部创建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兴“锂电之都”,设立锂电产业基金15亿元,磷酸铁锂产能突破40万吨,蜂巢能源20GWh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射洪锂电化工园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锂电产业入列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预计营业收入突破450亿元、增长300%以上。兴“东方气都”,天然气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亿立方米,储气调峰基地项目一期即将竣工。遂宁数字经济研究院实体化运行。

  三产“担大任”。实施提质升规专项行动,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筑“养心文旅名城”,船山、射洪入列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大英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考评居全省前列。持续复苏消费,出台支持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商贸物流发展系列措施,举办熊猫消费节、汽车展销等活动,发放消费券2亿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通过公积金扩面增贷、政府补贴、房企让利等措施,保障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遂宁协同改革先行区揭牌,预计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

  基建“扛大旗”。开展“揭榜挂帅”“竞进拉练”等活动,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基建投资增长20%。233个市重项目预计完成投资870.3亿元,省重项目推进有望连续3年入列全省“红榜”。遂德高速提前半年通车,成达万高铁、绵遂内铁路绵遂段、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开工,遂宁(南坝)机场迁建工程基本完工。涪江六桥开工,圣平岛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中环线全线通车。武引二期主体完工,白鹤林水库下闸蓄水,祥凤寨水库、群英水库全面完工。

  过去一年,我们拼城乡统筹,在协同协调中促进一体发展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筑“生态公园名城”,推进桃花山、锦华遗址等公园改造,新增遂州绿道124.5公里,获评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城市。兴“西部水都”,唐家渡电航等19个项目加快建设,联盟河百福水街、亲子运动公园建成投运,永盛湖对外开放。遂宁东、遂宁西高速公路出入口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第五立面”改造试点完成30处,城镇燃气管网改造有序实施,入选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市。启动农贸市场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川中大市场等6个老旧市场即将完成改造,龙桥市场等3个新建市场投用。射洪入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河东新区入列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

  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实施“1151”示范工程,“海龙凯歌”“宋井桃源”精彩开园,凤凰村、中皇村、双江村、拱市村核心区如期呈现,26个镇村纳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沱牌镇、拦江镇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1%,5132名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实施美丽乡村共富路建设三年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746公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污水治理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80%、93.9%。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8.3%。推进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协同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持续提升。“新三推”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6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创三年来最好水平,河(湖)长制工作获全省综合评比第一,安居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开展全国首个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试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国家储备林项目获金融机构授信35.2亿元,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

  加快“三中心一枢纽”建设。加快区域文旅康体中心建设,精益影视基地等项目有序推进,灵泉水乡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丝路神灯》实景剧盛大公演,承办中国全民健身走等赛事。加快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13个职教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3.6亿元,四川能源职业学院一期全面竣工,四川文轩职业学院遂宁校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入驻新生2万余人。加快区域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市中心医院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正式投用,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市康复医院、市皮肤病医院如期揭牌,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完成试点。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开工,威斯腾公司完成重整,中俄班列、中老班列开通,入列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

  过去一年,我们拼动能升级,在融圈融链中提升发展位势

  全面融入步伐加快。遂潼快捷通道一期全线通车,安潼大道全线贯通,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全面运营,遂潼社保卡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卡通、一码通”,双城信用增进公司、川渝遂潼投资发展公司分别成为全国首家跨区域专业信用增进机构、全省首家川渝合作和无行政区划冠名企业。28所学校与成都、绵阳、潼南结对开展合作交流。与天府新区共建的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投用。举办2023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中国智慧企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7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4家,新增国省级众创空间4家,成为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中科院遂宁卫星测控站实现卫星入轨测控,市科技馆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施人才新政“3.0版”,引进紧缺硕博人才272名、领军型人才10名、专业技能人才1000余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遂投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丰发担保集团挂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综合排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市民中心投用。

  要素瓶颈有效缓解。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111.1亿元、44.7亿元、10.5亿元。深化银政企融资对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68.5亿元,企业直接融资171.2亿元、增长168.3%。完成“三区三线”划定、578个重大项目落图落位,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84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833亩。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腾出环境容量指标1832吨。

  过去一年,我们拼治理提效,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9%以上,完成39件民生实事,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建设零工市场7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入列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市。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7170套、老旧小区434个、农村危房5445户,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82部。新增养老床位1860张、普惠托位375个,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机构、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实现县级全覆盖。优化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基本医保覆盖276.1万人。做好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工作,社会救助工作获民政部表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社会事业更加优质。出台“强师惠师十条措施”,在全省率先设立教师发展中心,设立5000余万元的教师关爱基金,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7.4%,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46万个,遂宁中学高新学校建成投用,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即将迎接首批师生入驻。市中医院入选省区域中医疫病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6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建设。8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被省文物局认定为文物大市。获省十四运会奖牌94枚、创历史新高。

  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推进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非标油”、水电站、森林防灭火等专项整治,交通安全“减量控大”成效显著,水旱灾害防御连续9年“零死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降幅均达10%以上。健全精准防控机制,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深化“智慧警务”建设,天网前端数量增长1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分别下降10.6%和44.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指数提高1.6个百分点。争取保交楼资金5.5亿元,化解问题楼盘17个。“自管小区”“三无小区”治理有序推进。群众重复信访率下降12.3%。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3件、政协委员提案284件。推进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提升12345热线办理质效,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严肃财经纪律,政府法定债务率水平处于绿色等级。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四风”。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共建工作。民族宗教、气象、档案、保密、文学艺术、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工商联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坚韧前行,从严峻考验中挺了过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民兵预备役,向关心支持遂宁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首奋斗路,展望新征程。我们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分别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个、6.5个百分点;部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民间投资持续下滑、信心不足;工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城镇聚人引流能力不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弱项。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再添举措,全力以赴补齐发展短板。

  2023年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遂宁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按照“1336”总体工作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产城共兴、城乡共富、区域共进”为着力重点,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7万吨以上。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一、奋力融入“双圈”,厚植区域合作优势

  抢抓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机遇,以枢纽为支撑、园区为载体、机制为突破,在更广领域集聚发展动能。

  加快枢纽建设。持续推动交通能级提升,加速成达万高铁及场站枢纽建设,推进南遂潼高速、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建设,做好民用运输机场、三(台)大(英)乐(至)、璧(山)潼(南)安(居)大(英)高速前期工作。推动涪江六桥完成水下工程、东平大道下穿隧道主体工程,加快实施黄连沱渡改桥、遂安快捷通道改造。提升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加快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智慧冷链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常态开行中欧班列、中老班列、陆海新通道班列。

  夯实园区平台。推进现有园区扩区提质,争创全省“5+1”重点特色园区。集中资源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和“三大千亿园区”。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启动园区片区开发,实施西眉河治理工程。四川绿色油气化工产业园推动盛马化工一二期联产稳产、三期加快实施,促进天然气精深加工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加快沱牌舍得增产扩能、酒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天齐绿色低碳产业园探索与甘孜州共建模式,加快裕能磷酸锰铁锂、晨光博达粘连剂、源晗电解液等项目建设。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市属一级集团架构层级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改革,加快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加强财政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行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开展国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川渝通办”“省内通办”,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纵深推进县域集成改革。

  二、奋力扩大需求,激发经济持续回升活力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聚焦项目增投资。抢抓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等机遇,及时动态储备项目,力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省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有更大突破。落实分级协调、极速审批机制,常态化开展竞进拉练等活动,推动遂渝高速扩容工程等70个重点项目开工,高铁低碳(生态)新城、主城区河西生活污水处理提标等8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蓬船灌区等5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

  提振信心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5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省级服务业强县创新发展。围绕建设“养心文旅名城”,加快灵泉水乡、丝路奇幻城等项目建设,培育影视、研学、文创等新业态。围绕打造区域文旅康体中心,实施公共文化“四个一”工程,筹办龙舟赛、马拉松等赛事,积极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加快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实施物流降本增效等“七大行动”。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办好锂电、预制菜、数字经济、高端印务等品牌展会。激发消费活力,改造提升核心商圈,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抓好房地产领域一揽子政策落地,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引培并举扩开放。聚焦锂电、能源化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运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资本招商等方式,加强招商全流程管理,引进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到位市外资金650亿元以上。更加注重从存量中找增量,支持存量企业持续投资、扩产提能。推进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遂宁协同改革先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实施锂电材料产业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支持遂宁经开区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

  创优环境强预期。民营经济是遂宁发展的最大潜力,企业家是最宝贵的资源。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强化政企沟通联系,做好融资帮扶,加强用地保障,优化用工服务,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和涉企收费整治专项行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发挥政府资金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落实“支持电网建设16条措施”,实施清河22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建设同盟220千伏变电站,推进新建500千伏变电站前期工作。

  三、奋力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坚定推进制造强市,以重点突破促进“3+3+3”现代工业体系整体提升,加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

  推动产业提质增量。围绕兴“锂电之都”,推动立业动力电池、当升科技正极材料等项目开工,华创铜箔、中科华联湿法隔膜、鸿鹏电解液等项目加快建设,蜀矿环锂回收利用等项目投产,力争锂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围绕兴“东方气都”,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就地转化,推动储气调峰基地项目二期建成投运。有序发展预制菜产业,引导美宁、高金等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食品专业园区,提升“中国白酒之乡”“中国肉类罐头之都”品质,打造成渝地区川味预制菜基地。

  加速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英创力智能物联电路板等项目加快建设,利普芯智能芯片封装测试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智改数转”,实施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工程,力争70%以上规上企业上云。组建遂宁数字产业集团,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探索公共数据开放运营试点。推动“双千兆”网络城乡全覆盖、5G网络乡镇连续覆盖。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严格做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引导增量企业采用更清洁的生产方式,推动存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强化重点企业用能管理,依法依规腾退压减低效产能。积极探索地热能利用。大力培育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遂宁经开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

  四、奋力补短固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突出宜居、韧性、智慧,促进存量提品质、增量调结构,加快建设“生态公园名城”。

  优化区域格局。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一核三片、三带五区”格局。做优发展主擎,支持船山建设绿色低碳新高地、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安居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建设“锂电之都”引领区,遂宁经开区建设全国知名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智造基地,市河东新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宜居幸福典范城,遂宁高新区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做强县域支撑,支持射洪建设成渝中部共同富裕先行区、“锂电之都”核心区和更高位势的全国百强县,蓬溪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锂电之都”拓展区,大英建设西部绿色油气融合发展样板区、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做好遂潼园区,支持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型产业园区和川渝毗邻地区创新合作典范。

  提升功能品质。编制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推进广德西山、玉龙路等片区综合开发。围绕兴“西部水都”,加快圣平岛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动唐家渡电航工程竣工蓄水,力促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通过水利部可研审查。推进城市“第五立面”改造扩面,加快灵泉大道景观提升、桃花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展“贯通南北、打通东西”攻坚行动,启动通德大桥缓堵保畅等项目,加快明月桥改建等项目建设。实施县城“四大建设行动”,强化中心镇培育,推进省级百强中心镇争创和达标建设。

  做好管理服务。稳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强城市大脑,实施智慧警务、智慧交管等项目,加快补齐前端感知源和基础算力短板。持续开展城市体检,集约利用城镇地下空间,推进燃气管网、供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建设。加大机动车停车位综合利用整治力度,集约化建设停车设施,合理配备电动车充电设施。按照“六有”目标,治理“自管小区”“三无小区”。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奋力振兴乡村,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锚定农业强市,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突出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强化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和“鱼米之乡”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力争出栏生猪350万头以上。围绕构建“精致农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带,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休闲农业,促进“一环两区六带多园”融合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1151”示范工程,启动建设一批“成渝之星·和美乡村”精品村,争创一批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单位。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新改建美丽乡村共富路400公里,纵深推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加快建设“6+2”骨干水利工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动教育、医疗、数字信息等基本公共服务往村覆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行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企业农户产业联合的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现脱贫群众收入增速“两个高于”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奋力育才聚智,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打好“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组合拳,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公办园在园学生比例达到50.2%以上,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4600个以上、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名中职学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四川能源职业学院、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一园两基地”、四川文轩职业学院遂宁校区二期建成投用,中高职在校生达到7万人,加快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推动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秋季本科招生。

  涵养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0家。开展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建设锂电新材料中试研发平台、国家级锂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争创四川省先进印制电路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遂宁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强化人才引领驱动。依托“遂州英才”组团招聘、“双招双引”等载体,引进领军型人才15名、急需紧缺和重点产业人才2000名以上。健全人才职称评定体系,培育孵化一批产业英才、制造匠才。落实安居工程、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等“人才新政”,推出“遂宁人才码”,扩容“遂州英才卡”,推进550套人才公寓建设。实施“金荷花领军人才工程”“川中明珠计划”,评选激励高端人才50名以上。

  七、奋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探索建设“微创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推进“技能遂宁”建设,培育打造“遂字号”等特色劳务品牌。完善根治欠薪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监察执法。

  推进健康遂宁建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疫情流行强度、医疗机构负荷、社会运行情况监测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分类抓好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农村地区感染防控,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域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创建。加快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大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推动妇幼保健等专科医院组建,做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区域医学医疗中心。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质量。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推动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强化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体系,严打欺诈骗保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完善城乡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市民政福利中心迁建,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有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城镇棚户区7000套,改造老旧小区320个。分类分批推进农贸市场治理提升。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八、奋力守土扛责,夯实安全稳定基层基础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筑牢安全屏障。

  守住生态红线。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抓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秸秆禁烧等工作。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流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稳定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深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一企一策一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区域污染事件。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政策,强化涪江、琼江、郪江等流域生态保护。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首批省级林长制创新试点。扎实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做好迎接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守牢安全底线。完善大安全、大应急工作体系,强化“一主两辅”力量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持续加强危化品、城乡消防、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做好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森林防灭火和蓄水保供工作。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支持安居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守好稳定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政府债务和国企债务管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防范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积极化解“问题楼盘”,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害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民生小案打防和城乡结合部治安乱点乱象整治,高质量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重复信访治理,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保持赶考状态、昂扬姿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忠诚为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做到市委有安排、政府有行动、落实有力度。

  坚持民生为本。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办好民生实事,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民生,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坚持“吹哨报到”“民呼我应”,用好12345热线等平台,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群众评价监督政府机制,把群众“口碑”作为工作“标尺”。

  坚持法治为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理顺园区行政执法体制,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加强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深入实施“八五”普法。

  坚持担当为要。紧扣工作需要,靶向学习提能力、定向考察取真经,破除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不断提升在多难条件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聚焦项目攻坚、助企纾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领域,完善激励机制,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坚持清正为源。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公共投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医保、救助等民生资金的监管,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让铁规铁纪成为内在自觉。

  各位代表!团结凝聚力量,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笃定信心、埋头苦干、拼搏奋进,加速升腾“成渝之星”,为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不懈奋斗!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篇6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全镇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经受了疫情和旱情两场大考,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镇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08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37万元,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01.1万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产业、谋发展,经济建设蹄疾步稳。茶业产业迈出新步伐。成立茶叶技术指导组,加强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对接帮扶,实现“抱团发展”,积极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打造茶旅结合示范点,推进洪畈茶叶观光产业园建设;xx年新建茶园1000亩,新增绿色认证茶园3家约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800亩,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有机认证茶园2200亩,绿色认证茶园3000亩,大中型茶叶加工厂30家,色选机4台,年产干茶800余吨,产值近亿元;成功举办太湖县首届红茶手工制作培训班、开展“以茶兴农”助力乡村振兴连线直播访谈活动、“朴初故里 文润茶香”荣获省十大最美茶旅路线。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耕地卫片整改74宗,全年新增耕地19亩、旱改水5亩、耕地找回72亩,完成乔木寨村和安仓村高标农田建设项目2000亩,粮食种植面积达2.35万亩;石斛、黑木耳、草莓、黄花菜等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创新引领推动科技强农,加大高素质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激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选任科技特派员6名,实现全镇行政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夯实基础推进机械强农,积极申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35万元。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加快“茶叶+旅游”产业发展,擦亮“文润茶香 朴初故里”金字招牌,完成小镇客厅布展,推进洪畈、塔镇、义安等精品民宿建设,推动农家乐、民宿集群发展。“双招双引”实现新提升。全力开展“双招双引”,与xx大国佳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茶树花开发与利用项目投资协议;聚焦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立足现有基础,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栀子花产品技术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治理、共创建,镇村面貌显著改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全民健身中心、污水处理厂、养老中心项目完成建设;xx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项目顺利完工;xx大桥、S343太湖至xx公路瓶颈路段鲤鱼山隧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花亭湖风景道中河段前期工作;田寺路王畈段2.525公里双车道完成升级改造;其林旅游步道桥建设完工;投入2000万元完成道路安全防护工程160公里;投入700万元完成6个台区电网改造;投入1924万实施35个移民项目。特色小镇建设加快。紧扣“禅文特色”主题,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强化小镇特色塑造,加快提升小镇文旅氛围;小镇客厅布展完成,其林美丽家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xx镇茶叶交易中心全面动工,小镇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投入670余万元完成佛图寺村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桥冲村美丽乡村市级中心村和6个县级自然村建设;投入150余万元完成S343省道沿线环境整治,完成农村主干道路两侧危旧房屋及无功能建筑拆除;实施农村旱厕改厕326户,危旧房屋拆除改造17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项目、强基础,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谋划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在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产业规模;科学谋划,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库,xx年入库项目84个,批复到村产业项目9个345万元,均已按标准建设完成;xx年罗溪村年糕厂、安仓村粉丝加工厂建成投入生产,罗溪村手套厂、乔木寨茶厂完成厂房扩建。持续聚焦人才振兴。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全镇15个村均配后备干部;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就业、放心家政、徽菜徽厨等职业技能培训10余次;广泛开展人才摸底工作,登记录入1306名优秀人才信息,认真开展春节期间“十个一”人才招引服务活动,营造尊才爱才氛围;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大力推进文化振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1085次、乡村振兴夜校352次,新增、更换文化宣传栏60余块,通过开展理论宣讲、专题研究、书记上党课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举办“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迎新春、送春联”“书香xx 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工程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最美屋场”“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xx年成功选树“安庆好人”2名,义安村荣获市文明村镇、财政分局荣获市文明单位称号。稳步实施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秸秆禁烧日常化管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全力做好生态保护各项工作;生态环境督察调研反馈问题专项整改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完成xx河、林冲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集镇区中心幼儿园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佛图寺中心村、桥冲村高山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建农村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阳光棚15个;实施人工造林350亩,退化林修复3580亩,封山育林28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完成植树7万多株,造林绿化420亩,抚育管护200余亩。

  xx年xx镇荣获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称号。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民生、办实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防控工作,同步开展宣传引导、科学管控、社会稳定和服务保障等;坚决落实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等防控措施;圆满完成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的设置临时隔离点、派出支援等工作;建立完善村级疫情防控体系,构建“镇干包村、村干包组、组干包户”的三级包干责任体系,将疫情防控的触手延伸至最末端;全年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8次,累计检测6万余人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6014针次;摸排重点人群6055人;免费发放退烧药品4225份。持续巩固民生保障。完善救助政策,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伤害陷入困境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救助,发放特困供养、低保救助、临时救助841.6万元;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中的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补贴,发放残疾人两补资金107万元;规范开展农村低保复核,核减低保102户317人,新增城乡低保43户152人,特困供养人员10人,临时救助6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734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980余万元;居民医保参保23300人,参保率95.6%;累计发放冬春救助24.9万元、优抚对象抚恤补助145万元、计生家庭奖励扶助73.32万元、移民直补资金994.56万元。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工作,精准完成全镇7277户农户的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和信用评定;积极探索“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试点村塔镇村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全面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运用“朴风”调解工作法,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创建“无讼村”,从源头上预防、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积极送法上门,塔镇村、乔木寨村分别荣获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全力做好抗旱保水,采取机械打井、大型车量送水、党员干部清理堵塞河道及废旧水井等措施,有效缓解极端天气下群众饮水难问题;认真开展网络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宣传工作。民心工程有力推进。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持续推行“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扎实改善在校生膳食营养,推进爱心营养餐落实落地;着力完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xx中学、罗溪小学运动场新建项目完工投入使用,乔木寨小学新建项目已全面动工;以“文化养老”为纽带,建立老年学校,坚持科学办学,推进“老有所学”;持续开展“红色领航 老年助餐”活动,设置罗溪养老服务中心、佛图寺村2个老年助餐点;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困难问题,投入210万元购买CT机一台,配合市立医院开展健康义诊、肺部筛查等大型义诊活动。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绷紧安全底线,定期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农村自建房、烟花爆竹销售点、学校、企业、建筑工地、加油站、道路等开展了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以及隐患治理,累计排查出隐患76处,均已全部整改;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和巡查力度,加强专业扑火队的日常训练,提升扑灭火技能,洪畈村荣获市森林防火先进村称号;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行动,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清理疫木394株;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23处隐患点的监测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精心编织夏季防溺水安全防护网,逐条落实“防溺水十条硬措施”群防群控、筑牢安全屏障。

  此外,民族宗教、双拥共建、统计、档案、保密、国家安全、科普、工会、团委、妇联、关心下一代、残联、红十字、文联、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服务、提效能,作风建设明显提升。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553件;坚持依法行政,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抓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18条,人民网留言、“12345”热线、县长信箱办复率100%。廉政建设毫不放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有关实施细则,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强化纪律规矩教育引导。

  各位代表!回首刚刚过去的xx年,奋斗饱含艰辛,成绩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党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上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xx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短板和难点:一是经济发展不快、总量不大,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二是项目谋划储备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旅产业发展成效不显著。

  二、2023年工作任务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 “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县委“一坚持六聚焦”工作安排,找准定位、明确路径,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美丽乡村提升年,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标准、更硬作风,统筹抓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治理、民生保障、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奋力开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增长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

  以“最美茶旅路线”为引擎,做“精”茶业产业。多举措做优做强茶叶产业,高标准完成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实施低产茶园改造80亩,推进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二祖禅茶”“天华谷尖”“xx拜石”等“绿茶”知名品牌,擦亮“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的金字招牌。以“禅文特色小镇”为支撑,做“活”文旅产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以现有景点、民宿、农家乐、农业综合体为基础,打造xx体验游精品路线;实施特色小镇及集镇区综合提升项目,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更新完善集镇区道路、污水管网,新建生态公园、停车场、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以“丰富农业产品”为载体,做“强”农业产业。进一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切实发挥产业专家组及新型职业农民作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加大新机械的推广力度,推广应用山区适用性农业机械;积极发展食用菌、菜籽油、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把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补齐项目短板。招引好项目。梳理现有土地资源,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围绕xx资源禀赋,突出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合作;着力营造“双招双引”浓厚氛围,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制定相应奖励政策,激励各村挖掘有效线索。建设好项目。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确保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义安河道治理、特色小镇及集镇区综合提升、佛图寺建制村通双车道、6.159公里联网路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重点跟进已开工建设的茶叶交易中心、其林美丽家园、乔木寨小学迁建、义安民宿、塔镇民宿等项目早日完工投入使用。保障好项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开展“四送一服”,营造亲商、安商、爱商环境。全力配合县相关部门开工建设xx大桥、S343太湖至xx公路瓶颈路段鲤鱼山隧道工程、花亭湖风景道等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项目建设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保障施工环境,确保项目顺利施工。

  (三)把生态宜居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加快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1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确保发挥规划长效作用;加快街心花园提升改造,新增停车位20个。不断筑牢生态屏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造提升xx镇花亭湖自来水厂,加强花亭湖水域水质监测、定时定期清理河道,保证用水质量;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行动;扎实推进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治、河道治理以及耕地保护。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以S343省道沿线为重点,持续加大省道沿线扬尘治理和绿化治理,在已经完成部分点位整治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完成重点点位的整治;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常态化、全覆盖开展督查暗访;扎实开展占道经营、违规搭建、乱停乱放、噪音扰民等专项治理;启动xx河王畈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乔木寨村美丽乡村市级中心村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罗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

  (四)把民生保障放在核心位置,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 持续保障民生福祉。常态化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产业就业帮扶,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扩大民生保障覆盖;扎实开展十大暖民心行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大力开展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持续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实现应接尽接。及时化解风险矛盾。积极探索“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运用“朴风”调解工作法,从源头上预防、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重点人员、重点事项提前介入掌握,加大化解稳控力度,确保事要解决、怨要纾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氛围。全面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农村道路常态化养护,实施临水临崖等道路安防提升工程43.25公里,分批实施8公里50余处水毁水毁隐患路段治理,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持续关注农村自建房安全,及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持续做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洪灾、旱灾防御能力;紧盯森林防灭火工作,新建无人机巡查技术,打造好全国森林防灭火网格化试点;持续抓好防溺水、项目建设、交通运输、农村自建房、工贸企业等领域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牢记执政之始,始终做到政治坚定、忠诚为政。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衷心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推动党中央、省市县委、镇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担当施政之责,始终做到担当作为、高效履职。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规范程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健全担当激励机制和容错免责机制,锻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过硬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建议提案办结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

  (三)把握为政之要,始终做到民生至上、倾情服务。

  全面贯彻“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严格落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八个强化”意见,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心用情倾听群众呼声,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大力整合优质资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把资源更多向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忧心事、操心事、烦心事。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把资金管牢、资源管住、项目管好。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四)筑牢廉政之基,始终做到挺纪在前、从严治政。

  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不懈强化正风肃纪,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清廉政府建设,扎实开展“虚、躲、冷、粗、假”作风顽疾专项整治,支持开展纪检监督,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凡事之成,必在干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事事争当一流”的斗志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秀美xx!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多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篇多少字 203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3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i年政府工作报告 28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政府工作报告2025 政府工作报告2035 202|年政府工作报告 2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