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09-28 1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陈玉和,韩 鹏,钢 花

(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改革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良性健康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内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中,旨在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全面、深刻、系统认知深度,并将思想上的变化内化于学生对“四个自信”“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行动中;另一方面通过对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造性、挑战性建设,旨在促进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应用理论解释现实能力、创新发展理论能力等综合学术研究能力。

(二)改革的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理论扎实、信仰坚定的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理论、坚定信仰的重要环节,而教学中的每一门课程内容则是传递科学知识和正确政治思想导向的基本依托。因此,在具体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系统寻找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点,以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深度融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基本教学内容是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年学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学位基础课。从课程基础地位角度看,其教学内容深度有机内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夯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课程内容角度看,其基本内容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系统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点,并借助教学环节传递给学生,在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同时,能够将党和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切实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心;从知与行的联动关系角度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原有的相对抽象、概括的理论将结合现实案例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引导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打下坚实的思想之基[1]。

从课程体系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类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对其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为课程群内的其他课程提供可以共享的思政素材、案例;另一方面可以为理论经济学学科下的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般性的教学设计指导。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改革的现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状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年学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理论经济学学科下的学位基础课,54学时,3学分,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本课程的前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专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从内容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和国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范围要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宽广。从课程地位上看,课程原来的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提升为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程度。

综合本课程及其前身的教学状况,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2]。

第一,教学内容更新度较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对欠缺。在授课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基本是在教学大纲确定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度有限,也很少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内容,科研活动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助益提升度有限。第二,教学方式较单一,未能很好地将课上与课下学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评有机结合。一方面,历年来的课程均以线下方式授课,即便疫情之下开展线上教学,也仅仅是线下课程的简单复制;另一方面,课程缺乏过程性动态考核,仅以期末开卷考试方式进行终结性考评,考评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课程教学的综合成效不高。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丰富教学内容的传递,低更新度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形成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力度改革的推动力,教学内容与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状况

2019年以来,内蒙古财经大学开始通过立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方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日益浓郁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氛围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获批2022年度自治区研究生教学改革“思政专项”下的教学改革项目。综合课程特点以及前期教学实践状况,本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课程思政主线不清、思政育人元素内嵌不足、基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活动单一等问题。第一,课程缺少贯穿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线索,这一主线的缺失使得课程现有的思政水平不高;第二,课程中内嵌的思政育人元素相对不足,相应地体现思政育人元素的思政素材不够丰富,思政素材与元素的相对欠缺使得课程现有的思政内容不够充实;第三,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依然使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手段与新方式探索不够,这也不利于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为指引,以其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两个层面探索如何深入开展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3]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教学方案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考评体系完善三个方面开展并进行探索性工作。

1.教学内容重构

第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逻辑体系重构教学内容。结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对经济分析的层次性论述与《资本论》(1-3卷)的逻辑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按照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国家制度与职能、国际经济关系等五个层次展开。在对这五个层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总体上遵循马克思科学抽象法下叙述方法的逻辑,从最为抽象本质层面的直接生产过程出发,在流通、总过程、国家制度与职能、国际关系层层展开中逐步走向具体现象层面(见图1)。

第二,从“寻经典、悟方法、思现实、鼎创新”四个方向深度挖掘和内嵌思政素材和元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为依托,从四个方向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

“寻经典”是指从课程内容出发,探寻马克思主义作家经典文本表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悟方法”是指引导学生始终将所学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视角进行深刻认识;“思现实”是指注重将教学内容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鼎创新”是指注重通过学习促发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开展创新性研究(见图2)。

图2 四方向挖掘与内嵌思政元素与素材包含的基本内容

第三,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课程思政主线索,系统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在内容重构和思政素材元素挖掘内嵌的基础上,课程以增强“四个自信”作为思政主线来统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三部分内容将主要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国家制度和职能部分将主要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国际经济关系部分将主要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见图3)。

图3 “四个自信”课程思政主线与教学内容的内嵌

2.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

通过上述内容关于对课程全面系统内嵌思政育人元素的同时,还需要配套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总体上,教学改革拟通过两轮次分步骤推进改革实践。

第一,两轮次教学模式与手段安排(见表1)。

第二,两轮次教学过程安排。

两轮次教学中,对于每次课程进行BOPPPS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即每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均按照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这六个阶段来设计。进而在课后环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获得能力提升,根据心理学中“遗忘曲线”所给予的启示,在课后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分别设计难度不同的课后跟踪学习思考作业。

(二)技术路线[4]

教学改革总体上按照“双线教学内容梳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两层次融合→三维成果导向→多元考评”的思路展开研究(见图4)。

图4 技术路线

(一)教学改革的难点

1.难点一:思政素材与元素四方向梳理

课程教学改革对思政素材与元素进行“寻经典、悟方法、思现实、鼎创新”四个方向梳理时,涉及的经典文献量大、包含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资料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凝炼,具有一定的难度。

2.难点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两层次有效融合

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实现有机融合,而如何才能从专业知识体系内部以及专业知识与思政课之间实现两个层次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良好、与思政课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成效的目标成为教学改革的难点,这亦是保障教学改革最终成效的关键点。

3.难点三:教学实施环节同步推进困难

从近三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状况来看,一方面,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数量很少,且一些学生汉语言能力和外语能力以及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程度均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均通过调剂渠道进入我校学习,且大部分同学调剂后的专业与一志愿考试的专业并不一致,这使得这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相对较弱,但这部分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外语能力较强。上述两个方面的学情表明,总体上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学习状态差异度大,这对同步课堂教学构成了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步性成为教学改革的难点。

(二)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为思政主线,从“寻经典、悟方法、思现实、鼎创新”四个方向挖掘和梳理思政素材和元素,并通过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内部知识点与思政素材与元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本课程与思政课两个层次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实现了内容层面对课程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课程思政。

2.师生深度思政。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最终通过教学成果、教研成果与科研成果三个方面来强化产出导向下教学改革成果数量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其中,每一方面的教学成果都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建设的结果,也正是在这样的深度参与互动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共同提升。

3.考评方式灵活多元。考评方式方面,教学改革通过考评方式灵活化、多元化的同时强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从课堂学习状态、课下自主学习、全过程主动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全程动态考评;终结性考评允许学生在闭卷考试、获批项目、发表论文、投稿参会及主题发言等多种方式中自主选择。总体上,过程性考评保障了学生整体的基本学习质量,终结性考评保障了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较好地将学情中的共同与差异予以体现[5-6]。

(一)凸显教学改革的系统完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两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形成的教学要素资源、教研与教改报告论文、师生学习历程记录等三类成果系统完整地记录教学改革过程,进而形成专业课程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案例,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深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体现教学改革的动态累积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以BOPPPS模式指导的教学设计为依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并通过两轮次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实践形成基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教学成果,成果中特别注重常态化收集、整理过程性数据资料,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动态累积性特征。

(三)强化教学改革的学生主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无论是从“寻经典、悟方法、思现实、鼎创新”四个方向进行的课程思政素材与元素的挖掘,还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均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切实在教学改革中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6-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40期)2017-11-17“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4期)2016-11-11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湖湘论坛(2016年6期)2016-02-27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现代哲学(2015年5期)2015-12-04“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

推荐访问:政治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