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沁县“三件宝”

时间:2023-09-26 11:55: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向明

人们都说,沁县“三件宝”是“鸡蛋、瓜子、吴阁老(指沁州黄)”。但在民国时候的沁县,人们也说沁县“三件宝”是吴淞、赵顺、王懋昭。

全国各地叫“三宝”的东西很多,而且多数都是指土特产或名胜古迹, 但为什么沁县人把吴淞、赵顺、王懋昭三个人也叫“三件宝”呢?因为这三人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太出名了。当时山西省教育厅公派出国的第一批留学学业生共有30人,其中就有沁县这三人。这在当时是扬名三晋,轰动沁州的。清政府闭关锁国200多年,“戊戌变法”后积极寻求强国之路,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向国外派留学生。这第一批留学生,和科举时的硬拔贡一样,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是大浪淘沙般筛选出来的,无疑是马中赤兔、人中龙凤,是真正的凤毛麟角。这三人因为成绩优秀,着实给沁县的“文化县”名号长了脸,因而让沁县人津津乐道,至今仍在传颂。

吴淞(1880—1954),字靖涛,号半野园主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相国吴琠的第九世孙。吴淞由于出生名门望族,饱受家学渊源的滋养,一生显示其出众超群的才华,成为著名的法学家和藏书家。吴淞在19岁时就以沁州第一名考中生员,23岁时肆业于山西政法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过山西巡抚组织的考试被录取为留学生,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宣统二年(1910年),殿试授七品京官,相继任教于山西政法大学、山西大学、并州大学,并任山西省法院检察厅首席检察官、任宁武县法院检察院首席检察官。1938年接受三专署专员薄一波邀请参加革命工作,任专署司法科审判宫、专署县政促进会理事、太岳行署司法科审判官等职,是太行太岳著名的爱国人士、法律学家。据《沁县人物志》记载,吴淞在1941年向《黄河日报》社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同室操戈、破坏团结抗战大好局面的行径。在抗战最困难的年头,他将自己的月薪240斤小米,主动退出150斤,表示尽微薄之力,积极支持抗战。1946年,晋冀豫边区政府杨秀峰和薄一波等聘请他到邢台到北方大学任教,期间在时任校长范文澜的影响下,坚定从事学术研究,更加坚信马列主义。他说:“列宁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稽柱之人,毛主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稽柱之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得新果实”。太原解放后,任山西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委员。吴淞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都有独到之处,著有《易经》《诗综》《礼记》《论语改制》《孟子翼经》《法治学》《法律原理》《中国古法律》等七十多种近二百卷,其著述中把中国之《礼》同西方之《法》融会贯通,主张“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而后能尽鉴往知来之实”,认为“宇宙是以法律来维持的,法律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道德穷而济之以法律”“过去政治不能知行合一,以毕其政治生命,如群起贪污,实则自掘坟墓而已”!吴淞毕生收藏古今中外书籍,私人藏书量在山西仅次于民国期间曾任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人称山西“圣人”、典籍收藏广盈的张贯三。

赵顺(1880—1914),下曲峪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廪膳生员考入太原山西大学堂(肄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到日本留学,专攻理学。毕业归国后不愿进入仕途,甘愿投身教育,主动要求任山西大学堂教授。民国改制仍继续留校任教。民国3年(1914年),惊闻同在日本留学、情同手足的挚友王懋昭病故,使其连日过度伤感而致病,以致不能教学,校方给予假期让其携妻子回沁养病。在返乡途中遭遇匪徒,所携财物被洗劫一空,独生子也因遇匪受惊而夭亡,使其病情加重而逝世,年仅三十五岁。

王懋昭(1880—1914),字德甫,出生在人文底蕴厚重的乌苏村。晚晴时期的乌苏村是古沁州的文风昌盛之地,乌苏王家有十世办私塾享誉沁州的盛况,人称乌苏狗咬都是《三字经》。王懋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过人。父亲为了让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将其送到六十里开外的北乡李家沟,投身到沁州当时的名塾师王恩名下求学,并成为王恩先生的乘龙快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懋昭以廪膳生员考入山西大学堂学习(肄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选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学。学成后归国,经廷试授保和殿钦点七品京官,但其未入仕而任法学堂教习。其后历任山西省议會议员、中央司法会议员、山西省高等检察厅检察长、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官、贵州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民国3年(1914年),王懋昭到任贵州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因上任途中在武汉染病,在上任后不久就去世,年仅35岁。王懋昭去世后,司法部转请大总统追赠为上大夫,葬于乌苏村南凤凰台。其同窗好友民国清史官名誉纂修官郭象升(晋城人)为其作墓表。

吴淞、赵顺、王懋昭三人均出生在清末光绪六年(1880年),步入青年之际正是“戊戌变法”之时,这时的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科举、举办新式教育,进而实现强国的主张。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被迫实行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进行改良,引进西学,兴办各级学堂,同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再加上语言相近且路途较短,成为这一时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近代山西的留学运动从此开始,后来才向英国、美国等派出留学生。山西最早派出的留日学生共50人,分为两类:一类是20个士官生,有官费也有自费的,阎锡山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类是30个学业生,全是官费生,有师范类的也有实业类的。“沁县三件宝”有幸成为第一批学业类官派留学生。据《沁县教育志》第一稿资料及沁县人口口相传,王懋昭是沁县第一个留学生,其实从现有资料看,沁县的第一批留学生应该是吴淞、赵顺、王懋昭三个人。留日期间,沁州三人虽身在异国,但非常关心山西的发展,在山西留日同乡会的组织下,积极参与了山西的争矿运动,为粉碎英国人掠夺山西煤矿作出了留学生的努力。当时的留日学制为五年,宣统二年(1910年)三人学成归国。清朝虽然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了,但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清廷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次年廷试一次。对及第者,结合其学部考试等级及科名,授予相应的官职。宣统三年(1911年),吴淞等三人均参加了清廷的殿试,均被授予七品京官。相传王懋昭在清廷殿试《论人》一文中有“人为万物之灵”一语,皇上问“为何人为万物之灵?”答曰:“草木有生而无智,禽兽有智而无义,而人有智且有义,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也。”出语惊四座,名震京师。山西巡抚张曾敫称派出这批留日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师资和实业人才。沁州三杰在回国后投身于教育和政法等事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

沁县民国 “三件宝”,英名长存!

猜你喜欢沁县检察厅光绪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长治学院学报(2019年1期)2019-04-28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厚重的沁县文化文史月刊(2018年2期)2018-03-31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公民与法治(2016年5期)2016-05-17近代中国侦查权独立的历史考量犯罪研究(2014年4期)2015-01-31日本不起诉香港保钓人士环球时报(2014-07-18)2014-07-18沁县纪委:打响查处网络举报案件“第一枪”支部建设(2010年2期)2010-08-15Scholar and East Lake文化交流(2009年11期)2009-05-28

推荐访问:沁县 民国时期 三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