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本 恪守本真

时间:2023-09-21 2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再隋

当我国主流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意义,而不是关注人生起跑线的竞争之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张胜辉校长几年前就倡导“关注人的成长,让每个人都能舒展生命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设置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应关注学生心灵转向爱、善和智慧,转向人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和践行团队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以及自主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导致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

语文,本应是人的语文,是和人心、人性、人格息息相关的语文。没有了人,还有语文吗?缺失人的交际活动,还需要语文吗?胜辉校长秉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倡导“爱是基础,育是过程,精彩是目标,是人的完整成长”,旨在培养精彩的学生,成就精彩的教师。在胜辉校长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大写的人,而且是有生命激情和思想活力的人,是“有专业尊严的教育者”。教育,尤其是作为母语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对于从小夯实做人做事的基础,打好生命发展的底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胜辉校长响亮地喊出“教师第一”的口号。他认为:

没有精神健康的教师,何来心态阳光的学生;

没有生活幸福的教师,何来美好童年的学生;

没有工作愉快的教师,何来乐于学习的学生;

没有教艺高超的教师,何来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句话,没有教师发展,就不可能成就学生。这本就是常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把教师的作用淡化了,有人甚至脱离了语境误读了“先学后教”“学在教先”的主张,把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对立起来,以为强调“以教导学”必然弱化“以学定教”。其实,在教学活动中,“学好”是“教好”的目的,“教好”是“学好”的保证。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上述教育观,对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人脑思维的工具,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人们学习阅读,正是为了用阅读去学习;
学习写作,正是学习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事实证明,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语文水平,常常决定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整个课程改革的成效。

张胜辉校长提出“课程育人,提升素养,让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这跟当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观点不谋而合。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各异,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也不一样。尽管学生“不一样”,但他们都应该有一样的精彩,这是就教育目标的共性而言的。事实上,在北二分,不一样的学生早已是不一样的精彩了。正是这“不一样”的精彩才让百花园里万紫千红,各具鲜妍,千姿百态,各有特色。

张胜辉校长来自农村,他深知,种好庄稼不仅需要阳光、雨露,还需要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来不得半点虚、浮、空、夸。农谚有“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之说。办学跟种庄稼一样,要求真务实,不能摆花架子,更不能拔苗助长。张校长主张的“固本求真”,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节之点,即固“核心素养”之本,求解决真问题,学习真知识,练就真本领,归根结底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固本方能求真,否则真假难辨,甚至以假为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为着真实的言语交流的需要,进行真实的自主语言实践,日积月累,踏实前行,必能习得言语运用的真本领。

由于课堂是课改的前沿阵地,因此课改应从改课做起。改课即改变课堂,改进课堂,改善课堂。课堂不变,课改难见成效,学校面貌难有变化。为此,以北二分为首的“五校联盟”,总结各校老师们的创新实践经验,归纳提炼出“本真课堂”新的课程理念,旨在追求“最真实的课堂,最真实的学习,最真实的教研,最真实的成长”,并初步建构了课堂范式:课前要有精彩的两分钟,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展示时空;
课中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让每一次对话都有生成的味道;
课后要大胆地讲,讲自己、讲教材、讲成长……对“范式”的表述,没有花腔,更無高调,质朴、简明、实在。

没有真实的教研,就没有真实的课堂;
没有真实的学习,就没有真实的成长。的确,当前,有的课堂并不真实,课堂上花里胡哨的外包装难以遮蔽课堂的假象,表面的活跃也无法掩盖课堂真正的沉闷。至于本真课堂的“课堂范式”(不是模式)只是给老师们提供可资参照的样式,给师生留下了足够的创造空间。其中,“课中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让每一次对话都有生成的味道”颇具深意。教学过程中的“进”是常态,学生的认识不能在原地踏步,习得的能力也不能只是在低水平上徘徊,都需要不断地进步、发展。学习如登山,需要途中休整,有时还要后退几步。退是为了蓄势而进。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细嚼慢咽,还需要适时进行复习巩固。所以,教学过程要进退有序,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快慢有致,使课堂波澜起伏,节奏鲜明,具有美感。

先进的课程理念扎根在洛阳这块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必将根深叶茂,花开满枝,硕果累累。北二分得天独厚,老师们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办学成绩斐然,语文课程质量显著提高。特以北二分几位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予以佐证。

王聪聪的论文《“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增质”的策略与运用》,勾勒了北二分校本研修主题的教研成果。北二分的老师为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学习了《河南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以“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增质的策略与运用为研修突破口,明晰作业标准,制订作业管理制度,改进迭代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制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流程图。明确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三个阶段:优化作业内容,落实“减负增质”;
优化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实际自主选择;
优化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动力。

文章论述全面,其中“深化实践研究”,是将五校联盟提炼出的“本真课堂”范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具体演绎。该研究围绕“提质增效”目标,立足课堂,依托统编本教材进行作业创新设计,并以大单元及单篇阅读设计的两种形式呈现。无论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还是课后延伸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在自主语言实践中培养学习能力。着力构建基于自学交流实践为核心的多维学习实践平台,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个体发展。

裴瑜老师的论文《情理交融 妙趣横生》颇有新意。她从发现课文《两小儿辩日》的“妙点”开始,使教学妙趣横生。在她归纳的八个妙点中,尤以“情理交融之妙”“人物互衬之妙”“对话描写之妙”“镜头切换之妙”以及“语言精美之妙”为最精妙。作者从“妙”入手,在综合考量中,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指向2022年版课标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定位在思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即通过深入理解课文,从两小儿的对话中发现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一次对话说明各自的观点,第二次对话各自阐述理由,都能有理有据。这是本课的教学价值。

两小儿的分歧,在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即思维方式的差异。我想,思辨性的阅读,关健不在于结论,而在于思辨的过程。让学生在彼此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中,发展思维,增长智慧,提高言语运用能力。

高武强老师的论文《多文本阅读提点整合式教学浅探》,这是当前语文教研的热门话题。有的称之为“群文阅读”,有的称之为“群文类学”。高老师论述的“多文本阅读提点整合式”,关键是“提点整合”,在文本中提什么“点”,如何“提点”,提点之后,以何种形式“整合”。“提点”需要分析、比较、选择、判断,“整合”需要综合、归纳、概括,都借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诚如高老师所言,“在进行文本资源关联式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学情,根据每一个文本具有的要素(文体、语言风格、表现方式、谋篇布局、文章主旨等),根据文本作者的相关信息(年代、国家、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等),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定搭配。注重每一种定位搭配与学生学情的匹配度,注重每一种定位搭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度,这样构建出的多文本阅读资源才是实效的,也是高效的”。

雷明老师的论文《学习单:促进自主学习的脚手架》颇具实践价值。何谓学习?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当前,我们强调自主学习,然而对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并非易事,需要拐棍與抓手,即雷老师文中的“脚手架”,“是教师指导学习的工具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阶梯”。关键是学习单如何设计,要把学习单作为助学的梯子,学生经过努力便可以爬到顶层,而不是“升降机”,学生躺在上面,便可轻易达到自己的目的。雷明老师在论文中特别强调:“学习单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支架”“学习单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阶梯”“学习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由于学习单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引了基本的学习路径,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空间,使得像《红楼春趣》这样的难课文变得不难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曾两次到过北二分,特别是在2019年召开的“支玉恒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我现场目睹了北二分学生在名师执教的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孩子们面对一千多名观摩教师,表情自然,思维活跃,言语畅达,尤其是朗读能力,使我赞叹不已。我也接触过学校部分语文教师,他们意气风发,爱岗敬业,待人接物谦恭有礼。不由使人感叹:多好的教师团队啊!我在给大会的讲座中,有一篇短文是一位北二分的老师朗诵的。这位老师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使在座的老师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我也为之感动,对这位老师说:“你读得比我写得好呀!谢谢你!”

的确,要将教学实践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炼为教学思想,有一个认识经验、改造经验、提升经验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由于老师们的本职工作繁忙,很难静下心来系统总结。所以,北二分老师们提供的文章,并不能反映教学的真实水平,好在张校长已拟定了师资培训方案,深知教师发展是成就学生的保证。一位哲人说得好:“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走向何方。”当前,北二分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用智慧和汗水培育的课改之树,一定会结下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作业语文老师《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老师,节日快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9期)2016-03-03老师的见面礼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0期)2015-10-14六·一放假么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6期)2015-07-03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4期)2009-05-11

推荐访问:本真 恪守 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