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摘要)

时间:2023-08-31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江西省教育厅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教育强省建设取得了新进步,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我们扎实做好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我们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全省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强阵地。我们始终把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

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供给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突出改革攻坚,加快破解影响制约教育强省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我们更加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大力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持续强化条件保障,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我们围绕抓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和省委巡视整改,着力堵漏建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年来,全省教育领域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高压态势,违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全年发放资助金66.3亿元,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断优化教育宣传大格局,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为基层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厅属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机关党建、后勤服务等工作持续加强,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指出我国发展正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强调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我们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基于对形势任务的分析研判,党的二十大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加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系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对标中央,审时度势,围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就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进行全面部署。在2023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3月24日,省委书记尹弘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部署了2023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吹响了“集结号”、绘就了“施工图”。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大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加快崛起的现代化江西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满怀期盼。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对标“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异明显;
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有短板,学科领军人才稀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还不够,支撑全局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系统风险防控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依然严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抓紧解决。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部署要求,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把握发展教育的时代方位、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认真谋划、完善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工作思路、发展路径和政策举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策马扬鞭、奋楫争先,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努力交出一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江西教育答卷”,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开新局。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之年,也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攻坚之年。我省2023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举旗帜、育新人,强作风、勇担当,提质量、创一流,统筹教育发展与校园安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出更高质量、更为公平、更有贡献、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江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召开全省教育大会,系统谋划、不断完善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培训。提高全省教育系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推动“第一议题”转化为“第一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體制机制。推动完善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大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统筹推进、督促检查。推动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全面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引领干部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要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增强委厅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召开第27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大在青年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扎实开展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抓好高校党建创新基地建设,提升高校“双融双育”活动实效。探索党建共建机制,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持续落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加快补齐校外教育培训和中外合作办学等领域党建工作短板。四要努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四看四听”知事识人机制,大力倡导“把个人交给事业、把进步交给组织”,引导干部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举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加强纪律建设和干部监督,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提升“政治谈话”质效。五要坚决维护全系统安全稳定大局。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围绕守住阵地、管好队伍、加强研判、有效纠正等加快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和信息摸排,进一步筑牢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防线。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校地联动,坚决防止校园欺凌、性侵、自杀和意外伤害等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持续抓好校园食品卫生、校车、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和学生防溺水等工作,全力打好安全稳定主动仗。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着力推进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创新

育人的根本在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深入推动“三进”工作,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二要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持续培育建设40个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在高校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化高校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力争把“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成“示范区”,着力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素质能力,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三要推动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完善红色文化育人机制,抓好“红色走读”和“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红色班级”创建等工作,用好红色文化教材,开齐开足红色文化课程,着力建设100所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开展100名优秀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奋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四要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完善心理健康问题防范、监测、干预机制,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做到有效预警、妥善应对,最大限度防范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极端行为。大力开展读书行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科学教育,激发和保护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实施体美劳“保课时”攻坚行动,坚决杜绝“阴阳课表”。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中小学游泳试点工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首批10个省级家校社合作示范县(市、区)、200所示范校。五要提高教材管理和语言文字工作质量。建立省教材研究基地,组织修订省地方课程教材,开展教材教辅选用、教材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扎实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普及行动,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

(三)着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对教育的重要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落实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创新,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动态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补齐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短板,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8%以上,民办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实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年行动,推进20万人口县(市、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特教特办”。认真落实“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力争新增设本科院校3所,新增设高职院校3~5所,积极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二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与认定,积极协调破解财政支持、机构代码、公办教师编制等突出问题。三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聚焦破解“大班额”“大校额”及“城挤乡弱”难题,出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四要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工程,探索区域内高中教师选课走班教学,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新增15所普通高中特色學校。五要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改革试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启动“三引三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引进10所省外优质高职院校和若干家头部企业与省内高职院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升档提速。推动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建设,抓好中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职业院校“小、弱、散”问题。研制高职学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办法,探索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机制,推动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六要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强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协同支持优势、特色、潜力学科率先发展,力争在“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力争新增2~4个博士硕士授权单位。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管理评价改革和综合考核制度设计,建设一批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激励高校在不同“赛道”奋勇争先。

(四)着力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

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深化整治,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一要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持续强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提高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水平,努力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严查重处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加强非学科类培训监管,督促指导各地严格落实科技、体育、艺术类等校外培训管理办法。加快配齐配强监管力量,上下联动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二要大力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管,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常态长效机制,依法稳妥推进分类管理改革。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成果,扎实推进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三年行动计划”。三要切实规范招生入学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成果,坚持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禁止跨设区市招生,严格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加大对各类违规招生行为的监管惩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四要扎实做好规范教育收费和学生资助工作。推动出台民办中小学校收费管理办法和公办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政策。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做到“露头就打”,绝不手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工作程序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资助育人水平。五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开拓政策性岗位,大力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联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引领更多优秀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

(五)着力推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

主动融入、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江西需求,切实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级。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持续开展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专业150个左右、新增专业100个左右、交叉融合专业50个、撤销过剩低质专业40个、停招专业90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我省“2+6+N”产业发展要求,建立专业结构优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新型人才培养,培养急需技术技能人才20万人次以上。加强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和运用,提高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占比,加强实习过程规范管理,着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操能力。落实“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中学拔尖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做好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的推介和跟踪,探索建立特聘岗位引才机制,大力引进博士后人才,推动出台推进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指导办法和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二要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力争高校新增1~2个国家级平台。依托南昌大学加强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建设。推进有组织科研,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推出一批创新成果。鼓励支持高校加入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助力全面建设现代化江西“十条措施”,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服务“走园入企”,办好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等重大活动,促进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在赣落地转化。三要推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乡村学校教学网点布局,推进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积极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对接乡村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成果供给、转化和推广力度。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聚焦农民需求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养农民工匠,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部门、地方、学校加强合作,为乡村一线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四要提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能力。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严格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与办学能力相适应的招生计划分配制度。完善社区教育指导体系,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力。持续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办好老年大学,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和学分银行建设,推进落实学分银行制度。

(六)着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使教育强省建设的动能更加强劲、活力更加充沛。一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开展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评价试点,出台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紧盯中高考、人事招聘、职称评审、评先奖励等领域,持续抓好“五唯”乱象整改纠治,树立科学评价导向。组织好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模拟等工作,确保2024年新高考如期实施。进一步扩大省统考范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二要持续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做好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工作,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加大跟踪问效问责力度,压实市、县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稳步推进“两项评估”,试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加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三要提高教育经费运行保障水平。大力爭取教育财政性投入,持续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做好省人大预算重点审查工作,开展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升运行绩效水平。四要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抓住教育新基建、数据治理、素养提升等关键环节,着力构建省、市(高校)、县、校四级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供给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数据治理体系和安全可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数字教育品牌,培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新形态、新场景、新模式。全面落实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任务。统筹发挥智慧教育平台、赣教云、教育大数据中心等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办好第8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五要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办好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江西高校海外展等重大活动。推进职业教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支持职业院校开办“鲁班工坊”。推进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做好教育外宣工作,唱响“留学江西”品牌。六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完善教育法规制度体系,推动江西省教育督导条例尽快出台,抓好《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修订工作。认定100所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抓好法治副校长配备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办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等活动,提升师生法治素养。

(七)着力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办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依靠。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加快锻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一要坚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和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严肃查处师德违规问题,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要推动教师资源优化均衡配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支持力度,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做好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展高校人才集聚提升战略行动。三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推动师范院校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四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巩固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成果,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强化教师待遇保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收入水平。按照有关规定表彰优秀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宣传推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各项举措和优秀教师游览省内主要景区免门票等政策,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舒心从教。

(八)着力推进勤廉教育、模范机关建设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一体推进,推动全省教育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好转。一要统筹做好巡视整改和以案促改“两篇文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制定实施《工委推动十五届省委第二轮巡视整改方案》及巡视发现教育系统共性问题、高校领域问题整改方案,压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整改责任压力。实施1名工委委员牵头、1个职能处室对口联系1所被巡视高校的“1+1+1”定期调度和联系机制,推动被巡视高校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扎实推进民办学校管理、学平险捐资助教、学校后勤管理等专项整治。把做好“两篇文章”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结合起来,加强整改成果运用,形成监督、整改、治理、发展良性循环,以高质量整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二要持续开展“建设勤廉教育、打造模范机关”活动。加强形势研判,进一步完善委厅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制定落实相应责任清单。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纪委书记的规范管理。把勤廉文化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五型”政府部門建设,适时开展“基层群众评机关”“师生群众评教育”活动。三要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履职,一体推进“三不腐”,保持高压震慑,从严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查办破坏教育公平、靠“教育”吃“教育”等腐败问题。制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实施方案》,分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用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园)行为负面清单。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严实深细”优良作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斩断由风及腐链条,打造作风硬朗、能打硬仗的赣鄱教育铁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和发展环境。

三、担当实干,团结奋斗,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实

全省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已经确定,使命重大、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担当实干、团结奋斗,高质量落实好年度各项任务要求,就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江西教育的“第一等的工作”。

一要重实干、抓落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把“规划书”变成“施工图”,把“任务表”变成“路线图”,让蓝图成为现实。要提高站位抓落实。我们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部署,是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定的,要以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来彰显站位、践行忠诚。要增强本领抓落实。全省教育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挑战和考验,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善学、善谋、善作、善成。要扑下身子抓落实。领导干部要发挥好抓落实的关键作用,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带头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确保全年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要勇担当、创一流。教育战线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事关大局、事关民生、事关长远,需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作支撑。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不同的精神状态,必然会有不同的工作成效。要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攻坚的干劲、夺冠的意志,全力以赴干好工作,奋力争取最好效果。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正气、敢于亮剑的勇气、踔厉奋发的锐气,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努力把各项工作担当好、落实好,力争有更多工作在国家级表彰中“榜上有名”。委厅机关干部尤其要走在前列、争当表率,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成为创先争优的标杆。

三要强作风、促发展。当前,全省教育系统政治生态正持续好转,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在作风建设方面还有不少欠缺。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经常反躬自省,上级交代的工作、群众提出的诉求、发展面临的难题,我们做了没有、做到了没有、做好了没有。只要群众不满意、基层有意见,就要精准施策、加倍努力。要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文件下发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会议研究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关键在于会议要提高效率、开精开好,文件要及时发出、有效有用,能切切实实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委厅决定把2023年作为“作风建设提升年”,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推动问题到一线解决、工作到一线突破、干部到一线攻坚,以作风提升促发展提质。

四要讲团结、重协作。前路漫漫,唯有奋斗。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团结奋斗,才能攻坚克难。五个指头只有握成拳头,才能打出力量。要以大局为先加强团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千家万户、千秋万代。什么是大局?这就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必须讲团结、讲政治、讲规矩,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要以事业为重促进团结。我们在工作中有不同看法很正常,要根据“是否有利于工作推进、任务落实”来取舍权衡,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激发出来,围绕事业发展打出干事创业的“组合拳”。要以协作为要维护团结。始终把团结协作见诸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沟通、多协作、多补台,齐心协力把江西教育办好、办实、办出彩,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激扬只争朝夕的干劲、敢为人先的闯劲、坚忍不拔的韧劲,提振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争创一流,以新时代江西教育的“第一等的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建设作出更大的教育贡献。

猜你喜欢建设工作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不工作,爽飞了?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选工作学苑创造·A版(2014年7期)2014-11-15

推荐访问:工作报告 全省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