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606块沙三段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时间:2023-08-29 16: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之旭

摘要:为了分析L606块沙三段储层特征,本次研究在大量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基础上,结合钻录井资料,从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储层物性以及分布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三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及溶蚀孔为主,为中孔低渗储层。这为该区块下步高效评价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储层分布;岩性特征;物性特征

1 沉积背景

L606区块构造上位于青龙台背斜构造的北翼,沙三晚期(E2s31):全区抬升,水退特点明显,湖水由北向南退出,整个凹陷以陆上环境占优势。地势较平坦,略显北高南低状。河流往复改道、变迁形成一片较为典型的曲流河相沉积物,植物生长繁盛,在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炭质层甚至薄煤层。

2 岩性特征

根据对L606块11口取心井及的岩心、录井岩屑观察及粒度分析统计,E3s2储层以细砂岩为主,含少量砂砾岩,分选中等;E2s31储层为包含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以细砂岩储层为主,颗粒分选中等、磨圆度次圆。

L606区块岩石成分统计,碎屑总量为83~96%。石英含量33~55%;钾长石含量8~14%,斜长石含量10~21%;岩屑含量22~36%,其中岩浆岩岩屑含量较高为12~28%,变质岩岩屑含量次之,沉积岩岩屑含量较少。填隙物含量4~17%,成分主要为泥质,少量石英、碳酸岩。

本区沙三上亚段河流相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也有三段式的,即在悬浮总体和跳跃总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带,是两个总体的混合体,这些概率曲线都反映出河流相以牵引流为主的水动力特点。

L606区块储层埋深2500~3280m之间,压实作用较强,表现在岩样致密,颗粒呈线接触。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按成岩阶段划分原则,该块储层属于晚成岩时期。

3 储集空间

依据11口井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孔隙类型包含原生粒间孔、溶蚀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其中以原生粒间孔及溶蚀孔为主,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次之,孔隙连通性较差(图1)。

4 物性特征

岩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E2s31储层孔隙度最大22.9%,最小6.5%,中值16.2%,有效储层孔隙度最大22.9%,最小12.1%,中值17.7%;储层渗透率最大246mD,最小0.39mD,平均2.5mD;有效储层渗透率最大246mD,最小1mD,中值6mD,为中孔低渗储层。

5储层分布特征

5.1 储层预测

综合钻井、地震、波阻抗反演等资料,对储层砂体分布及边界认识描述如下:

E2s31Ⅰ:沙三上亚段物源同样来自北东部,在波阻抗平面分布图上,波阻抗响应表现为蓝白色、黄色条带状的区域占比面积大,只在L62-342井~L44-350一线、L66-348井~牛70井一线两条窄带内呈红色。预测E2s31Ⅰ油组泥多砂少,砂体相对不发育。

E2s31Ⅱ:相较于E2s31Ⅰ油组,E2s31Ⅱ油组波阻抗响应表现为红色片状的区域面积明显变大。L58-348井附近波阻抗响应呈红色片状特征,往南红色片状区域分三支往前延伸,分别为L62-342井~L44-350一线、牛55井~牛70井一线和L609井~L46-58井一线。其它区域波阻抗响应表现为蓝白色、黄色条带状,预测砂体相对较薄。

E2s31Ⅲ:波阻抗响应表现为红色片状的区域主要位于工区的西部,顺牛74断层呈北东向展布,东部和西部局部(L606井附近)区域阻抗响应表现为蓝白色、黄色条带状,预测西部砂体相对发育,东部砂体逐渐变薄。

E2s31Ⅳ:和E2s31Ⅲ有相似的波阻抗响应分布特征。西部除L54-350井~L606-4井一线外,波阻抗响应表现为红色片状,预测砂体发育。牛83井~L609井~L44-56井一线往东,波阻抗响应表现为蓝白色、黄色条带状,预测砂体不发育,指示砂体减薄至尖灭,可作为砂体向东减薄至尖灭的依据。

综上所述,经钻井资料约束解释,本次储层预测研究的砂体边界置信度较高。

5.2 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根据砂体纵向上沉积旋回、岩性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划分为E2s31Ⅰ、E2s31Ⅱ、E2s31Ⅲ和E2s31Ⅳ四個油组。

E2s31Ⅰ油组地层厚度40-90m,砂体厚度一般3-15m;单井最大厚度17m(L44-350井),单层厚度1-6m,平均2m。E2s31Ⅱ油组地层厚度40-80m,砂体厚度一般5-15m;单井最大厚度20m(L606-3井),

单层厚度1-4m,平均2m。E2s31Ⅲ油组地层厚度60-110m,砂体厚度一般10-25m;单井最大厚度36m(牛70井),单层厚度1-9m,平均4m。E2s31Ⅳ油组地层厚度50-120m,砂体厚度一般10-25m;单井最大厚度27m(L47-253井),单层厚度2-8m,平均4m。

6 结论

E2s31Ⅰ油组砂体在L62-342井~L44-350井一线、L609井~牛56井一线砂体发育厚度较大,厚度在10m以上;在L54-350、L606-4和L48-58井区砂体厚度减薄,厚度小于5m。E2s31Ⅱ油组砂体砂体在L609、L606-3和L48-58井区砂体发育厚度较大,厚度在10m以上;L48和L606-5井附近砂体厚度小于5m。E2s31Ⅲ油组砂体西厚东薄。在L48和牛70井区砂体发育厚度较大,厚度在20m以上;西侧牛59井~牛83井一线、L606井附近砂体厚度减薄,厚度小于5m。E2s31Ⅳ油组砂体在L62-342和L48井区砂体发育厚度较大,厚度在15m以上;其它井区砂体厚度减薄,厚度普遍小于10m。

参考文献:

[1] 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三):辽河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谷团.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岩性油气藏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

[3]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3-9.

[4] 单敬福,纪友亮.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与特征地质,2006,26(4):95-120.

推荐访问:三段 特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