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3-08-20 1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刘岳毅 李元宇 冯敬怀 罗旌跃

(永安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永安,366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我国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T2DM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属于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同样具有较高发病率[2]。2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相似,且致病机制相互影响,一旦共病将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及不良预后风险[3-4]。T2DM合并ACI若不及时诊治将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时间窗内积极防治对于控制病情及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5-6]。西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在T2DM治疗中有着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7-8]。但目前临床对该药物在T2DM合并ACI共病患者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仍有待更多试验支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T2DM合并ACI患者,观察西格列汀治疗T2DM合并ACI的临床疗效,旨在明确西格列汀在T2DM合并ACI共病患者治疗中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永安市立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ACI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
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4.37±10.62)岁;
病程5~12年,平均病程(8.43±1.29)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
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4.11±10.69)岁;
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14±1.35)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T2DM诊断的患者;
2)通过磁共振或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ACI的患者;
3)年龄35~80岁的患者;
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2)昏迷的患者;
3)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
4)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等标准治疗,包括给予二甲双胍降糖,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甘露醇预防脑水肿等。对照组联合格列美脲片(重庆康刻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43)治疗,起始剂量为1~2 mg/d,1次/d,于早餐时给药,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每周增加1 mg,最大用药剂量≤6 mg/d,发生低血糖时需缓慢降低用药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治疗,1次/d,0.1 g/次。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疗效:参照T2DM、ACI诊断标准制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其中显效即患者血糖水平达标,面部、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显著改善,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
有效即血糖水平、上述症状有所改善,且NHISS评分下降30%~89%;
无效即血糖水平、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或恶化,NHISS评分下降<30%[9]。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该组患者例数×100%。2)比较2组NHISS评分及血糖相关参数: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NHISS评分评估ACI病情改善情况,NHISS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等11个条目,总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10]。采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评估血糖控制水平,采用HLC-723G7型HbA1c自动分析仪(TOSOH株式会社)检测HbA1c。3)比较2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5 mL,离心操作(速率3 000 r/min,15 min)后获取上层血清液,采用酶循环法(试剂盒来源: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试剂盒来源: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4)比较2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率:记录ADR发生事件,常见事件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皮疹。5)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对睡眠的7个因子进行评估,各因子均按照0、1、2、3分进行计分,总分范围0~21分,睡眠质量与得分成反比。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HbA1c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NHISS评分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2组患者NHISS评分及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HbA1c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2组Hcy、CysC、VEGF、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2组Hcy、CysC、VEGF、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Hcy、CysC、VEGF、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比较

2.4 2组患者ADR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ADR发生率为4.65%,对照组ADR发生率为13.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ADR发生率比较[例(%)]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期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西格列汀属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抗炎、心血管保护、降糖等功效,其药理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在体内的失活,促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继而发挥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功能[11]。熊丽娇等[12]研究报道,西格列汀应用于高糖环境下胎鼠海马神经元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曹璨等[13]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在于西格列汀可以通过刺激胰岛功能细胞,使其释放胰岛素,还可以调控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环境,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继而发挥降糖功效。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HbA1c、Hcy、CysC、VEGF、Lp-PLA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Hcy为含硫分子氨基酸,参与了T2DM患者脑血管病变过程;
CysC属于分泌型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其水平与ACI风险存在密切关系[14]。当机体存在高糖、缺氧缺血病理状态时,VEGF将呈现异常表达,Lp-PLA2参与了粥样斑块形成机制,对于糖脂代谢、炎症反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15]。而西格列汀治疗可以通过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继而改善脑神经损伤;
还可以通过良好降糖功效,降低糖脂代谢对脑神经损伤风险,继而改善病理机制及相关因子表达。2组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应用于T2DM合并ACI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神经缺损评分,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相关血清学指标,提升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西格列汀发生率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3期)2022-06-06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6期)2022-04-11漫长的旅途娃娃乐园·绘本(2021年3期)2021-04-01西格绍尔名枪汇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0年3期)2020-07-27混血“帮派”西格绍尔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0年3期)2020-07-27命悬一线华夏地理(2018年9期)2018-08-06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6年1期)2016-07-10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4期)2016-01-15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5期)2016-01-07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期)2016-01-06

推荐访问:疗效 其对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