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对高校党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运用数字思维,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是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数字赋能、高效协同,从而使党建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一)高校党务管理智能化,提高党建管理质量
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改变了工业时代垂直线性思维带来的信息垄断的特征,将中心化的组织优势和扁平化的连接优势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网状社会。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党建平台,对大数据进行识别、分析、保存、引用,对师生党员进行信息编码,改变过去纸质信息管理的缺陷,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时空错位和组织关系中转的复杂性问题使党务管理真正实现对党员党组织的正确管理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进程重构和模式优化。
(二)高校网络舆论规范化,提升党群服务水平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成果的广泛运用,而且还由此引发了社会更深层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交流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各种信息舆论通过不同渠道广泛传播到社会上。在人人为自媒体的时代,常常因为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虚拟性,而无法及时、有效地管理网络空间的舆情,这就加强了数字技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同时,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为高校党组织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新途径。网络媒体的公开透明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拓宽群众监督提供了渠道,通过网络实现党群面对面的“零接触”,增强了党吸引和团结群众的能力。
(三)党员主体价值回归,提升师生参与感和体验感
传统的党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中心化组织模式,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是静态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确保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党员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出来,党员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流动党员成了“隐形”党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党组织精细高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党建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中心化向扁平化转变,以目标为驱动,赋予了党员新的角色和机会,促使每一位党员主动参与工作,提升高校师生党员的主体价值感,为党员个体民主参政提供了价值追求。高校数字化党建工作不仅要从中央要求出发,加强一致性,还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开展工作,关注党员的个性化选择和需求,实现“要我做一名合格党员”向“我要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转变。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管理与高校党建有着质的差异性
基于数字技术的管理是一种量化管理模式,其优势在于便于掌握高校师生党员的动态,也便于管理和考核。但这样的量化管理,与高校党建的组织效果并不是对等的。数字技术改变的是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展示平台、传播方式及表述形式,是服务于党建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党务信息管理、党务工作方法、党务工作流程、党务工作评价是党建工作数字化的核心。一些高校花费大量的资金,漫无目的地购置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搭建党建网站、党建APP 等数字化平台;
一些高校只重视平台建设的形式,但又不重视网站内容的更新和舆论引导,从而使党建平台有名无实;
一些高校只是简单依赖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用线上党建完全代替线下党建,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的基层群众工作,从而削弱了高校党建组织服务师生的功能。
(二)“数字鸿沟”和“信息茧房”带来的高校党建工作的复杂性
“数字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指因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享有差距。”[2]高校党员群体既有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由于经济能力、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党员群体之间在数字资源占有和消费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高校教师党员群体中的退休老党员、后勤服务部门党员,学生党员群体中的贫困学生党员,在数字资源的占有和消费上相对比较少,这使得他们在高校数字化党建工作中成为“边缘群体”,从而造成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上的“数字鸿沟”。
“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数字技术通过算法以大众的兴趣和偏好为中心,向大众传达同质化的信息内容。这样容易导致信息变窄,导致公众陷入“茧房”的现象。随着网络信息多元化,高校师生党员更偏好于通俗幽默的信息内容,从而导致高校党建工作生活化甚至娱乐化的倾向。而高校党建工作是严肃的,它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叙事恢宏,话语严肃,在网络中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推送,导致点击率和阅读量低。
(三)高校复合型数字化党建队伍的缺乏性
数字时代对高校党建工作者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许多党建工作者有着较强的政治意识,有着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因缺乏掌握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及相关知识,所以在党建工作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专业人员的“可遇而不可求”,常常因其党建知识不熟悉不专业,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建设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还有高校对既有党建工作经验又有专业技术基础的复合型数字化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培养不足,导致党建工作数字化建设没有新进展甚至是“破产”。
(四)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滞后性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任何事物和组织都有其独有的一套机制,否则,就无以维持其存在与运转”。[3]先进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是高校党建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依托,包含了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这些机制构成了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与高校“立德树人”同向同行,提升育人功能。
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推出智慧党建,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校党建工作整体上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而又不能相互融通的特点,高校党组织对数字化党建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升党员数字素养的思维意识。一些高校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关系不够协调,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
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无法与数字化程序有效衔接,造成了部分高校党建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效不显著;
对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缺乏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进而全面了解党建工作运行的效果。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复杂和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4]
(一)抓好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的两大关系
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树立数字理念,将数字理念贯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那么就要抓好两大关系:即变与不变的关系,线上与线下的关系。一是抓好变与不变。高校党建工作既要与时俱进又应当保持传统,这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就要抓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变与不变。在不同的时代,党建工作不能改变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平台、传播方式、表达形式必须要改变,否则无法适应高校师生的需要。在变化的同时要把握党建的基本内容和政治方向。二是抓好线上与线下关系。高校党建工作承载着意识形态,有着叙事恢宏的严肃性,因此不能过度的随意化,不能用线上党建完全代替线下党建。数字技术的应用是党建工作的补充,而不是全部。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党建工作是以线下党建、严肃党内生活为根本,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线上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
(二)搭建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平台
有了思想观念这一“软件”的转变,我们还需要强化“硬件”设施——搭建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的创新平台。缺乏丰富、复杂、具有时效性的数据,缺乏分析和发现数据价值的平台,党建工作的数字化只能停留在纸上。用网络平台推进党建数字化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党委可以合理使用微信、学习强国等成熟的网络平台,构建“掌上党支部”,实现不限时间、不限距离的党员之间实时交流。同时,运用数字技术打造VR 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红色题材体验区,深刻感知党的红色基因,丰富高校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形式。通过搭建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平台,将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等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集约整合,为高校党建“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条网络道路。
(三)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全面协同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个全面统一思维,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全面协同过程。一方面,要整合高校各部门的资源匹配与优化。在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平台的建设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高校党建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高校党委应当按照一定的要求建立数据标准,推进高校各部门在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创新平台上的数据统一处理和共享,实现高校各部门全面协同,进而保障数字资源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注重加强高校党建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合作沟通。数字技术应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就必须坚持开放的原则,通过大数据的获取、集成、分析等贯穿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才能确保数据的流动性和真实性,推动“党建+N”模式的建立可以实现高校各项功能的协同发展。
(四)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师生党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5]提升党务工作者和师生党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有助于他们树立批判思维,更好地消除“数字鸿沟”和“信息茧房”,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建设。一方面,建立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中心,加大高校师生党员数字技能的培训力度。对于普通师生党员来说,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应包括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价数字信息的能力培训,以及对数字隐私和身份保护的重要性培训。对于党务工作者来说,将数字化技能纳入党务培训系统,让党务工作者真正将数字化技能应用到党建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拓展外部合作关系,引进数字技术人才,在高校各院系建立精准帮扶机制;
培养专精特新的团队,将大数据与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的价值,真实掌握党建工作中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五)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体制机制
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统筹、科学设计。新时代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创新高校党建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1.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
高校数字化党建工作是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中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建引领作用和监督作用的必然选择。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要在领导机制上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
2.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
建立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确保党组织建设中的各环节的有序整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以党员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字化的党员管理系统如党费管理、党组织生活、流动党员管理、档案管理等并实行动态更新,这样生成的党建数据大大地提高了党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此外,通过数字化党建工作平台,师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得党务部门的相关信息,更充分地参与到党建活动当中,使政策规章的制定更为科学化、民主化。
3.构建可靠的保障机制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需要完善信息数据安全制度、信息数据监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安全制度。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数据被篡改、病毒入侵、人为破坏等给高校党建工作的数字化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运用技术手段保障党建信息安全。二是建立信息数据监控机制。利用大数据对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上的信息和舆论进行整理、分析,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向,制定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方案。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守着高校意识形态的责任田。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保障高校工作的先进性和政治性,更要站在时代的前头,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推进高校工作创新发展。党建工作数字化的建设,可以搭建高效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平台,使党建工作能在互联网上集约整合。党建工作数字化的建设,也可以创新体制机制,高校各部门协同发展,使高校党建工作在先进人才队伍的引领下,同高校“立德树人”同向同行,提升育人功能。党建数字化的建设,有力地引导师生党员消除数字鸿沟、树立数字理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师生数字化党员我是党员向我看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共产党员(辽宁)(2017年12期)2017-07-01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3期)2017-01-15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麻辣师生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2期)2015-12-11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