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营”走向“合伙”

时间:2023-08-19 15: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强丽芳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其中提出了“要保障儿童的参与和表达权利”,也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畅通儿童意见表达渠道,重视、吸收儿童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给儿童赋权,无论从大人的角度放权给儿童促进其去成长,还是从儿童的角度在一次次探索中去成长,都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给儿童“赋权”成为现今幼儿园教育的努力方向。

但是从目前“赋权”教育的实际来看,教育者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以什么途径赋权、赋予儿童哪些权利,由于教育者缺乏适宜的支持策略,使得“赋权”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以大班幼儿“竹趣运动会”为载体,尝试着不断优化组织模式和策略,从内部和外部给儿童“赋权”,来挖掘儿童的内在潜力,让儿童获取多元的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亲身发现和创造,最终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从直营走向加盟

每年幼儿园都会开展全园、全年级的大活动,像运动会这样的活动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在组织和实施中,却由于方便管理监督、重视幼儿安全等因素,教师始终处于“直营”的状态,这一类活动被异化成需要严格规范、控制的活动,令人觉得很不“解渴”。在“直營”的过程中,教师也身感疲惫,幼儿更是缺少自主活动思考空间并产生过度依赖的思想。因此,我们开始不断思考如何兼顾幼儿共性发展的同时改变教师“直营”模式,把“经营”的权利分给幼儿,以“加盟”的形式走进活动,改变教师主导为幼儿共同参与,让师幼共同实现活动目标。

基于“判断”,赋予儿童“参与权” 要确保“直营”目标转向幼儿“加盟”,这不仅需要教师基于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求进行辨识和选择,更需要教师处理好幼儿在活动中对于“权利”的掌控度,让幼儿在自己能力范畴下参与活动,拥有真正的“参与权”。

一是,调动参与动机。动机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因此,教师要把“我要你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可以从重视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其需求和探究机会等途径进行尝试。以运动会为例,活动前可以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运动会开展哪些运动项目?”“如何比赛、分组?”等,教师要允许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大胆展现自己的活动设想,这是对幼儿好奇心与兴趣的尊重,是为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更是调动幼儿的内在动机,从而彰显其参与权。

二是,关注参与广度。幼儿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幼儿园教育基本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正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判断依据。在运动会的前中后期,我们提供了大量参与的机会,给予孩子们自己支配时间的机会,支持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每个幼儿都是主角,每个人在这个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我很重要”。

三是,重视参与能力。怎样让幼儿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幼儿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活动?活动中教师不断调整给予幼儿活动发展的新坐标。例如在运动会到来前,孩子自由组队开展练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尝试自我解决、同伴互助、教师支持等方式,使其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和学习。

因此,只有当教师从儿童权利的高度深刻认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义,才能进一步去判断和解读幼儿特点,在尊重幼儿主动参与意愿与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返还幼儿的参与权。

基于“培训”,保障儿童“选择权” 成人眼中的培训一般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教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的“培训”,不是一种技能和知识的灌输,更倾向于教师主动去发现和收集幼儿的困惑与需求,从而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每一个孩子参与积极性,鼓励幼儿在理解和内化的基础上有自我选择权,从而更有效推动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辨别真伪,确定“培训”内容。当运动会话题第一次在孩子中开启时,很多孩子纷纷对运动会产生了好奇,“什么是运动会?”“我在电视里看见过,有跑步的。”“还可以领取奖牌。”自由活动时,大家开始讨论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在对话中,当不同的幼儿听到同一个内容时,他们所表达的猜想也是比较分散的,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对于“运动会好玩吗?”“运动会我能做主吗?”这两个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也是幼儿真实的话题。因此教师捕捉话题内容,顺应和解答孩子的需求,及时解答孩子的困惑,开展赋予解决困惑的“运动培训”。

二是,适当留白,拓展“培训”形式。在“培训”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培训”内容的真实性外,还要考虑如何适应和满足幼儿的个体特点与需要,进一步拓展“培训”的多样形式。基于上面幼儿的问题困惑,首先,教师在第一时间调动了去年大班运动会的视频素材投放于阅读区,创设了“我想了解的运动会”问题树,采用留白的方式,鼓励每一个幼儿去寻找资源答疑困惑。其次,为了能知晓孩子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在班级区域中制作了“运动项目投票”,表格上还预留了“你还想增加的游戏”栏目。以问卷、视频、问题墙、留白页面等多种形式为这一场幼儿 “培训”带来了新的经验。

总之,一场有质量的幼儿“培训”,一定要基于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观察以及赋予多种体验互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后续活动建立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

让加盟生发联营

从加盟生发联营的阶段中,幼儿同伴群体与教师往往会自然地产生互相帮助、互相助力的成效,从而更好地帮助“加盟商们”树立自信心,建立友好的关系,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价“上线”,让儿童拥有“话语权” 幼儿是推动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将幼儿从一个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的评价者后,我们发现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参与主体、不同角度的信息和观点,更好地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让孩子感受到“平等”,起到拓展思维、维护幼儿主体地位及权益的作用。在多样的评价方式中,孩子们拥有更多交流表达的空间,也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老师关注、被同伴关注。多样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支持“攻略”,让儿童拥有“主动权” 运动会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幼儿拥有自主空间去开展活动时,他们常常会因为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者同伴间的摩擦而表现出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削弱,降低了对于活动“主动权”向往的情况。因此作为教师要内外助力,保障幼儿享有主动權。

一是,外在资源来辅助。外在资源的支持是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通过营造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和空间,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幼儿与“有准备的环境”进行互动,进而形成并引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在确定了运动会内容后,孩子们都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次讨论中,孩子们的疑问来了,“我发现我们小组要训练时,材料被其他小组占用了。”“上一次,训练的时候我们少拿了一份材料,都不能好好训练了。”孩子们的表情马上变得凝重起来。老师:“小朋友不用担心,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孩子提议可以像图书馆借书一样,我们有一个材料库,大家要使用的时候去借材料,随后在本子上登记一下。

在困难面前,孩子们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在这次的讨论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携手联营:从空间上进行拓展,创设材料资源库;
从材料上进行支持,教师分头购买补充材料,完善材料数量;
从环境上进行补充,各班级幼儿自制租赁本子,创设租借墙面,拓展了租借多样性。在共同的行动中,使儿童能够参与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决策当中,更看到了孩子从消极到主动行动的变化。

二是,内在情感来链接。关注幼儿内在情感,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权益和愿望。

为了让自己小组能在比赛中得到大家的认可,火箭队开始了练习。但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看上去都很沮丧,他们停止了练习,都无精打采地坐着。

师:怎么了?

幼1:我们的动作总是不一样。(说话的语气很着急)

幼2:他们都教不会。(语气中带着委屈,眼泪在眼中打转)

师:不要着急,没关系的。我们先一起来找找原因、想想办法。那么有几个人的动作不一样呢?

幼3:彬彬和程程。他们一直做错动作。

教师:彬彬、程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彬彬:我前面几天没来,所以我不会。

程程: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低着头,声音很轻)

师:我觉得他们由于一些原因出现了困难,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呢?

幼1:我们可以帮着他们,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幼2:我是队长,我可以单独训练他们。

幼3:之前我们让老师拍了录像,可以让他们看看,就知道什么时候要做动作。

就这样,孩子们再次开始了他们的练习,投入、认真、开心的样子值得表扬。

幼儿的赋权与成人不一样,更多还是需要成人的及时引导及背后的支持。于是,教师努力做到“学会认可”“适时引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与幼儿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积极地鼓励、后续的支持,让胆小的孩子敢于寻求帮助。

让联营迈向合伙

合伙,就像一列高铁,在运行过程中,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体现团队的作用。而儿童“赋权”的重要方式也在于建立儿童工作小组,使儿童在团体性的环境当中通过与他人共享知识与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效感。也就是说,在运动会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成为动力源,给予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让每一个组长成为“老板”。

盘活团队,让儿童拥有“交往权” 与同伴的交往是幼儿基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拥有“交往权”,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运动会中,我们尝试着从人数、时间、媒介三方面着手,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充分的交往权。在这样的“拥有交往权”的环境下,孩子们更愿意让对方接受自己,也敢于和乐于在交往中展现自己,有时又能善意地批评和帮助同伴改正错误。

激活潜力,让儿童拥有“创生权” “儿童由一百种组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可见,只要教师给予适宜的成长空间,采取有效的方法,他们就会创生出不同的精彩。因此,在运动会中,教师就尝试通过以下方式,激活幼儿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拥有“创生权”。一是观察幼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他们的想法。二是尊重幼儿,把他们当作“小老师”,尊重他们的不同建议。三是理解幼儿,用宽容、激励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来点燃幼儿的创生火花。

后续展望与思考

我园的“竹趣运动会”活动已举办了很多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历经了几次大活动的改变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赋权后带来的新思考:首先,我们要学会“放权”——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不设限、不质疑,相信孩子是可以完成主观预期的探究的,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其次,我们要学会“放手”——把自主权留给孩子,保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由去探索。最后,我们更要学会“引导”——把选择权留给孩子的同时,我们要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用多种方式支持孩子,并付诸行动。

然而,在和孩子们一起行进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也总结了三个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方向。一是基于观察评价,建立“赋权”的判断力。上一阶段,我们的活动评价可能更多存在于观察和记录的层面,还不足以呈现幼儿完整的发展轨迹,因此需要进一步去检验赋权理念在活动中的有效落实,更好地建立一个评价循证机制,有效地帮助教师寻找课程中未能满足或者不适宜幼儿发展的实施误区。二是基于持续发展,持续“赋权”的生命力。一日生活皆课程,作为教师要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一日活动中其他领域的赋权意识,引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有更明确的行走方向。三是基于合作共赢,拓展“赋权”的衍生力。幼儿的教育也不单单是教师单方面掌握主动权,它更需要家庭等多方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协同家园共同拓展“赋权”的意识,让孩子的赋权更加具有衍生力。

猜你喜欢赋权运动会培训教师培训环球时报(2022-10-12)2022-10-12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民族文汇(2022年9期)2022-04-13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现代情报(2021年12期)2021-12-21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客联(2021年10期)2021-12-07会议·培训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年2期)2021-06-15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师道(2021年12期)2021-01-10我要参加运动会小猕猴学习画刊(2020年8期)2020-07-30会议·培训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年6期)2019-09-10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学子(2015年4期)2015-10-21

推荐访问:合伙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