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科学论著摘要(2022年11月、12月杂志)

时间:2023-08-18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经活检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分期中的价值(DOI:10.19300/j.2023.r1101)

Diffusion-weighted Breast MRI in Prediction of Upstaging in Women with Biopsy-prove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OI:10.1148/radiol.213174)

S.A.Lee,Y.Lee,H.S.Ryu,M.Jang,W.K.Moon,H.G.Moon,et al.

摘要术前准确预测活检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分期,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但一直缺少采用MRI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目的纳入活检证实的DCIS病人,建立并验证基于术前乳腺MRI预测肿瘤分期的模型,并选择可能受益的高危病人在手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学术型医疗中心2019年6月—2020年3月期间进行手术的DCIS病人(开发组),病例连续入组,术前经活检证实,并进行3.0 T MRI乳腺扫描,包括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采集信息包括DWI的表观扩散系数、DCE影像上病变大小和形态特征、乳腺X线摄影表现、年龄、症状、活检方法和DCIS分级。根据手术病理确定侵犯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分期预测模型,随后在2020年7月—2021年4月招募的病人(验证组)中进行前瞻性内部验证。结果术后发现,开发组140例病人[平均年龄(53±11)岁]中有57例(41%)、验证组105例病人[平均年龄(53±10)岁]中有43例(41%)为进展期。结合DWI和临床病理信息的预测模型,在开发组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0~0.92),在验证组为0.76(95%CI:0.67~0.84)。观察者间预测浸润性导管癌的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9);
阳性预测值为85%(28/33例/),阴性预测值为92%(22/24例)。结论基于乳腺MRI-DWI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发现高风险的进展期病人。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07-316.

胡金玥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心脏MRI T1和T2参数图对疑似心肌病病人的临床价值(DOI:10.19300/j.2023.r1102)

Clinical Impact of Cardiac MRI T1and T2Parametric Mapping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ardiomyopathy(DOI:10.1148/radiol.220067)

W.Warnica,A.Al-Arnawoot,A.Stanimirovic,P.Thavendiranathan,R.M.Wald,M.Pakkal,et al.

摘要日常临床工作中,对于疑似心肌病病人的心脏MRI基础方案,参数图的附加价值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增加心脏MRI T1和T2参数图,对于诊断准确性、阅片医师诊断信心和进行后续心脏成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该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0月临床疑似心肌病的病人,采用有或无T1和T2参数图的心脏MRI进行连续评估。随机分组评估诊断准确性和诊断信心。对至少1年的临床随访(2020年1月结束)后续成像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评估了1 876例病人[平均年龄(51±17)岁,男1 113例],其中751例(40%)采用基础方案进行心脏MRI检查,1 125例(60%)采用基础方案加T1和T2参数图检查。在参数图组中,分别有280例(25%)和47例(4%)的病人显示T1和T2增高。对诊断能力亚组(450例)的评估显示,基础方案增加T1和T2参数图在174例(39%)的病例中提高了阅片医师的诊断信心。基础方案加参数图比仅用基础方案对心肌炎[89%(31/35)与69%(24/35);
P=0.008]、Fabry病[93%(13/14)与50%(7/14);
P=0.01]和淀粉样变[100%(16/16)与63%(10/16);
P=0.01]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对于进行后续检查亚组(903例)的评估显示,47%的有参数图者至少完成一次后续心脏检查,而无参数图者有55%进行了后续检查(P=0.01)。结论对于疑似心肌病病人,心脏MRI检查中增加T1和T2参数图,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减少了进一步的后续心脏成像。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19-326.

陈红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心脏MRI黑血延迟强化评估犬和人的乳头肌梗死(DOI:10.19300/j.2023.r1103)

Assessment of Papillary Muscle Infarction with Dark-Blood Delayed Enhancement Cardiac MRI in Canines and Humans(DOI:10.1148/radiol.220251)

D.Wendell,E.Jenista,H.W.Kim,E.L.Chen,C.F.Azevedo,Y.Kaolawanich,et al.

摘要乳头肌梗死与冠状动脉责任病变之间的关系尚未充分研究。心脏MRI延迟强化可显示乳头肌梗死,但准确性尚不明确。非流动依赖性黑血延迟强化(FIDDLE)心脏MRI检查已证实可提高血池附近心肌梗死的显示。目的评估心脏MRI常规延迟强化和FIDDLE对乳头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探讨乳头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其与冠状动脉责任病变位置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的犬研究以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确定心脏MRI常规延迟强化和FIDDLE对乳头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前瞻性收集一所医院2015—2018年期间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上均可见明确的责任病变,并且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较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在犬实验中,评估常规延迟强化和FIDDLE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在犬实验(n=27)中,对于乳头肌梗死的显示,FIDDLE成像较常规延迟强化的敏感度更高[100%(23/23)和57%(13/23),P=0.001],准确度[100%(54/54)和80%(43/54),P=0.01]更好。在43例心肌梗死病人[平均年龄(56±16)岁;
男28例]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占47%(20/43)、26%(11/43)和28%(12/43)。尽管LAD病变概率更大,但心前部乳头肌梗死的发生率仍低于后部乳头肌[37%(16/43)和44%(19/43)]。造成乳头肌梗死的责任病变,位于冠状动脉的“危险”部位,前部乳头肌梗死(LAD第一对角支或LCX第一钝缘支)较后部(后降支或LCX第三钝缘支)的病变范围更小。这些危险区域的责任病变出现乳头肌梗死的发生率相似[前部83%(15/18)和后部86%(18/21)]。结论心脏FIDDLE MRI检查较常规延迟强化对于显示乳头肌梗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心前部乳头肌梗死不如后部乳头肌梗死常见,可能是由于病变局限于冠状动脉分支的较小部分,而非丰富的双重血供所致。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29-338.

陈红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更换碘对比剂预防复发性过敏反应: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DOI:10.19300/j.2023.r1104)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 Substitution to Prevent Recurrent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OI:10.1148/radiol.220370)

H.Umakoshi,T.Nihashi,A.Takada,N.Hirasawa,S.Ishihara,Y.Takehara,et al.

摘要对于曾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更换碘对比剂(ICM)可能会降低ICM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目的系统性回顾更换ICM对于预防复发性过敏反应的有效性差异。资料与方法在不限制语言条件下,检索1990年1月—2021年8月的多个数据库的各种对比研究,纳入所有先前对低渗ICM有过敏反应而后再次注射ICM的病人。方法包括病例资格重新评估、再次提取定量数据、有效性评价以及荟萃分析随机效应。主要结果是各种速发型复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次要结果是严重的速发型复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与更换ICM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6项具有中度至严重偏倚风险的回顾性研究,评价了7 155例成年病人(4 329例在更换ICM组,2 826例在未更换组)。研究采用非标准化更换方法,ICM更换组的比例为19%(27次检查中5次)~80%(3 880次检查中3 104次)。贝叶斯荟萃分析显示,更换ICM降低复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可达61%(发生率降低0.39;
95%CI:0.24~0.58)。此大范围估计的风险降低与风险评级偏倚、未更换组的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或同时应用的非标准化预处理药物无关。严重复发性过敏反应(5个研究中的5项事件)发生率过低而不能得出结论(发生率降低=0.34,支持更换ICM;
CI:0.01~3.74)。未报告更换ICM所致的不良事件。结论质量有限的观察证据显示,对于先前ICM过敏反应的病人,更换ICM可降低速发型复发性过敏反应的风险。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41-349.

胡金玥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对比增强MRI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T再分期(DOI:10.19300/j.2023.r1105)

Contrast-enhanced MRI for T Restaging of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DOI:10.1148/radiol.212905)

Q.Y.Lu,Z.Guan,X.Y.Zhang,X.T.Li,R.J.Sun,Q.Y.Li,et al.

摘要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准确再分期,对于局部切除病人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规MRI中结合T2WI和DWI方法在再分期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确定对比增强扫描对于鉴别直肠癌NCRT后ypT0-1期和ypT2-4期的诊断效能,以手术病理标本为金标准,与T2WI和DWI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评估2014年1月—2018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MRI结果,连续收集的病人均在NCRT治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生在不知道病人信息、临床情况和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独立评估病人NCRT治疗前后的全部MRI特征。对于NCRT治疗后的T分期,首轮采用高b值(b=1 000 s/mm2)DWI和T2WI(方案1),第2轮通过MRI增强(方案2)进行评估。比较2种方案对于鉴别肿瘤ypT0-1和ypT2-4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性。采用多参数回归分析评估直肠癌病理ypT0-1分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共入组328例病人[平均年龄(57±10)岁;
男227例(69%)]。增强MRI方案预测病理T0-1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77~0.85),显著优于T2W DWI方案(0.66;
95%CI:0.60~0.71;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直肠癌NCRT后的再分期评价,增强MRI检查是病理ypT0-1期肿瘤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对比增强MRI能够准确区分直肠癌NCRT治疗后的ypT0-1期和ypT2-4期。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64-372.

陈红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基于多参数MRI的子宫内膜癌术前风险分层影像组学模型的开发和验证(DOI:10.19300/j.2023.r110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ultiparametric MRI-based Radiomics Models for Preoperativ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DOI:10.1148/radiol.212873)

T.L.Lefebvre,Y.Ueno,A.Dohan,A.Chatterjee,M.Vallières,E.W.Reinhold,et al.

摘要对子宫内膜癌的高危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层,对于治疗计划非常重要。术前MRI的影像组学分析,可能识别出高风险表型。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MRI三维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区分低风险和高风险组织病理学指标,包括深肌层侵犯(MI)、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高级别类型和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资料与方法该项双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5年7月经组织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病人在子宫切除术前均行1.5 T MRI检查。排除标准是肿瘤直径<1 cm、MRI序列或组织病理学报告不完整、未进行新辅助治疗和子宫内膜癌以外的恶性肿瘤。在MRI(T2加权、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序列)影像上进行肿瘤分割后,提取三维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在训练集分别于每个终点选择预测特征,并将训练好的RF模型应用于外部测试集。5名有资质的放射医生对训练集数据进行了基于MRI的分期和深部MI评估。获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均衡准确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放射医生与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共收集157例病人,第一个中心有94例[训练集,平均年龄(66±11)岁],第二个中心有63例[测试集,平均年龄(67±12)岁]。在测试集中,RF模型诊断深部MI、LVSI、高级别类型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AUC分别为0.81(95%CI:0.68~0.88)、0.80(95%CI:0.67~0.93)、0.74(95%CI:0.61~0.86)和0.84(95%CI:0.72~0.92)。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在识别深部MI方面较放射医生具有更高的效能(均衡准确度86%与79%;P=0.03),而对FIGO进展期的效能没有发现差异(80%与78%;P=0.27)。结论采用术前MRI的三维影像组学,能够根据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组织病理学终点对病人进行分层,对于识别进展期肿瘤和子宫深肌层侵犯,与放射医生诊断能力类似或效能更好。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75-386.

袁园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微超声和多参数MRI对未活检男性前列腺癌检测能力比较(DOI:10.19300/j.2023.r1107)

Comparison of Micro-US and Multiparametric MRI for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in Biopsy-Naive Men(DOI:10.1148/radiol.212163)

S.Ghai,N.Perlis,C.Atallah,S.Jokhu,K.Corr,K.Lajkosz,et al.

摘要多参数MRI能提高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目前正在研究微超声对csPCa的检出率。目的对比多参数MRI和微超声显示csPCa(分级≥2)的能力,并确定MRI结节在微超声上的显示比例,以进行实时靶向活检。资料与方法 该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5月—2020年9月未接受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男性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多参数MRI和微超声检查,在未知检查方法的情况下评价2种检查的表现,然后在微超声导向下进行靶向和非靶向系统活检。采用McNemar精确检验比较2种检查的显示能力及差异。结果共纳入94例男性病人[中位年龄61(57,68)岁]。其中,MRI和微超声靶向活检分别确定了37例(39%)和33例(35%)csPCa(P=0.22);
14例(15%)和15例(16%)无临床显著性的PCa(P>0.99);
14例(15%)和13例(14%)筛状型和/或导管内型PCa(P>0.99)。联合MRI和微超声靶向活检可确定38例(40%)csPCa。联合MRI、微超声靶向活检和非靶向系统活检,并不能检出更多的csPCa,但确实有助于检出另外9例无临床显著性的PCa(P=0.04)。94例病人中,32例(34%)通过MRI检查,9例(10%)通过微超声检查,可无需活检(P<0.001)。在93个MRI病灶中,微超声可显示62个(67%)。结论MRI和微超声对PCa的检出率相似,但MRI比微超声可避免更多的活检。联合MRI和微超声靶向活检,再进行非靶向系统活检没有任何获益。大多数MRI病灶在微超声下可见,能进行实时靶向活检。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90-398.

袁园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影像医生采用多参数与多维混合MRI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效能比较(DOI:10.19300/j.2023.r1108)

Comparing Radiologist Performance in Diagnosing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 with Multiparametric versus Hybrid Multidimensional MRI(DOI:10.1148/radiol.211895)

G.H.Lee,A.Chatterjee,I.Karademir,R.Engelmann,A.Yousuf,M.Giurcanu,et al.

摘要由于阅片者的经验和对病变特征的主观评价,尽管采用了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2.1版,多参数前列腺MRI(mpMRI)的判读和阐述仍存在差异。多维混合MRI(HM-MRI)是一种更客观的定量方法。目的比较影像医生采用mpMRI和HM-MRI诊断具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效能、观察者间一致性和判读时间。资料与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8月—2020年2月经前列腺切除术或MRI融合经直肠超声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全部病人均行mpMRI(三方向T2加权、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和HM-MRI(结合多个回波时间和b值)检查。4名1~20年不同经验的医生独立判读mpMRI和HM-MRI检查,间隔4周的洗脱期再进行判读。分别记录PI-RADS评分、病变位置和判读时间。采用自展分析对每位影像医生mpMRI和HMMRI的判读时间、观察者间一致性(Cronbach系数α)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评估了61例男性,平均年龄(61±8)岁。阅片者4的HMMRI较mpMRI具有更大的AUC(阅片者1-4的AUC分别为0.61、0.71、0.59、0.64和0.66、0.60、0.50、0.46;
P=0.57、0.20、0.32、0.04)。阅片者2-4的HM-MRI比mpMRI具有更高的特异度(阅片者1-4的特异度分别为48%、78%、48%、46%和37%、26%、0%、7%;
P=0.34,P<0.001,P<0.001,P<0.001)。对于经验最少的阅片者4,HM-MRI的诊断效能有所提高(AUC分别为0.64与0.46;
P=0.04)。HM-MRI的观察者间一致性[α=0.88(95%CI:0.82~0.92)]高于mpMRI[α=0.26(95%CI:0.10~0.52);
α>0.60提示可靠;
P=0.03]。HM-MRI的平均判读时间短于mpMRI[分别为(73±43)s、(254±133)s,P=0.03]。结论影像医师对于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多维混合MRI较多参数MRI具有相似或更好的诊断效能、更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和更短的判读时间。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399-407.

符小花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急性脑卒中后CT动脉高密度征与血管取栓术中的阿替普酶效果(DOI:10.19300/j.2023.r1109)

CT Hyperdense Artery Sign and the Effect of Alteplase in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after Acute Stroke(DOI:10.1148/radiol.212358)

Y.Zhou,Y.Jing,J.Ospel,M.Goyal,R.McDonough,X.Yue,et al.

摘要 最近研究提示平扫CT上出现动脉高密度征(HAS)的颅内动脉血栓病人,对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更好的反应。HAS病人联合静脉阿替普酶与血管内介入治疗(EVT)可能效果更佳。目的探讨平扫CT出现HAS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病人,在EVT治疗中加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否会改善临床治疗疗效。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是对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中国三级医院实施的血管内取栓术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进行有效血管重建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比较了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急性大血管闭塞病人在EVT中加入与不加入阿替普酶的情况。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管造影和足够的平扫CT进行HAS评估。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基线平扫CT进行主观评价确定是否存在HAS。根据是否存在HAS,采用校正的多参数回归模型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包括主要临床转归(90 d的mRS评分)、次要转归和安全性情况。结果纳入633例病人[男356例(56%);
中位年龄69岁]中,283例(45%)观察到HAS,仅进行EVT组的313例中有142例(45%),联合静脉阿替普酶组的320例中有141例(44%)出现HAS。出现HAS与主要转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0.001),即在有HAS病人中联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疗效更好[校正比值比(OR):1.82;95%CI:1.18~2.79],而在没有HAS病人中则出现了不良反应(修正OR:0.62;95%CI:0.42~0.91)。对于校正模型中的3个次要转归[最佳疗效(90 d mRS评分0-1),P=0.005;
良好疗效(90 d mRS评分0-2),P=0.008;
最终成功再灌注,P=0.04],也得到相同结果。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基线平扫CT上出现HAS,提示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但对于不伴有HAS病人,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疗效不佳。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10-418.

胡金玥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18F-DCFPyL PET/CT用于初诊和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病理学证实的前瞻性研究(DOI:10.19300/j.2023.r1110)

18F-DCFPyL PET/CT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and Biochemically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Prospective Trial with Pathologic Confirmation(DOI:10.1148/radiol.220218)

G.A.Ulaner,B.Thomsen,J.Bassett,R.Torrey,C.Cox,K.Lin,et al.

摘要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是初诊高危和生化复发前列腺癌的标准检查方法。虽然研究表明2-(3-{1-羧基-5-[(6-[(18)F]氟吡啶-3-碳酰基)-氨基]-戊基}-脲基)-戊二酸(DCFPyL)对靶向标记PSMA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也存在假阳性,并且大部分研究缺少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证实。目的对于初诊和生化复发前列腺癌怀疑存在远隔转移的病人,通过提供DCFPyL摄取灶的组织病理学证据,评估DCFPyL PET/CT的阳性预测值(PPV)。资料与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初诊的高危前列腺癌(样本组1)或生化复发前列腺癌且常规CT和/或骨扫描阴性(样本组2)的男性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DCFPyL PET/CT检查。对于疑似远隔转移和/或复发的病灶进行活检,计算PPV。结果共收集92例初诊前列腺癌病人[中位年龄70(64,75)岁](样本组1)和92例生化复发前列腺癌病人[中位年龄71(66,75)岁](样本组2)。样本组1中,92例中25例(27%)存在DCFPyL摄取灶,可疑远隔转移。25例中23例(92%)进行了活检,其中17例(74%)为恶性,6例(26%)为良性。在6例良性活检中,3例为孤立性肋骨病灶,3例为孤立性骨盆病灶。样本组2中,92例中57例(62%)存在DCFPyL摄取灶,疑似复发。57例中37例(65%)进行了活检,其中33例(89%)为恶性,4例(11%)为良性。在4例良性活检中,2例是亚厘米级骨盆结节,1例肋骨病灶,1例骨盆病灶。结论DCFPyL PET/CT对初诊(74%)和生化复发(89%)前列腺癌的远隔转移具有较高的PPV。但是,仍然存在很多DCFPyL假阳性表现,特别是在肋骨和骨盆部位。这些部位的孤立DCFPyL摄取灶不一定是恶性,治疗前需活检证实。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19-428.

符小花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肺小血管CT定量评价对肺动脉高压的功能和预后价值(DOI:10.19300/j.2023.r1111)

Quantitative CT Evalu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Vessels Has Functional and Prognostic Value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DOI:10.1148/radiol.210482)

Y.Shahin,S.Alabed,D.Alkhanfar,J.Tschirren,A.M.K.Rothman,R.Condliffe,et al.

摘要深度剥离肺血管、肺小血管和肺动脉高压之间在活体内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定量评估不同亚型肺动脉高压病人CT肺动脉成像中的深度剥离肺血管体积(PPVV)和肺小血管体积(SPVV),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评价它们与肺功能和右心导管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8年2月进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CT肺动脉成像定量分析总SPVV(血管直径0.4~2 mm)和PPVV(距肺表面15、30、45 mm)。结果回顾性分析了1 823例病人[平均年龄(69±13)岁;
女1 192例(65%)],1 593例肺动脉高压病人[平均肺动脉压(43±13)mmHg]与230例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19±3)mmHg]进行了比较。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者的15、30和45 mm深度剥离的平均血管体积要高于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者[45 mm深度,平均差异6.4 mL(95%CI:1~11 mL)(P<0.001)和6.8 mL(95%CI:1~12 mL)(P=0.0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者的直径2 mm以下小血管的平均体积低于对照组[1.6 mm血管,平均差异:-4.3 mL(95%CI:-8~-0.1 mL)(P=0.03)和-6.8 mL(95%CI:-11~-2 mL)(P<0.001)]。肺动脉高压者中,肺小血管体积指标与所预测的最大肺活量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总SPVV r=0.30~0.40(均P<0.001),PPVV r=0.21~0.25(均P<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者的肺小血管体积减少,但深度剥离肺血管体积相似。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者,深度剥离肺血管体积减少。在肺动脉高压者中,肺小血管体积与肺功能情况相关。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31-440.

王天灏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肺腺癌病人胸部CT深度学习生存预测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基础(DOI:10.19300/j.2023.r1112)

Histopathologic Basis for a Chest CT Deep Learning Survival Prediction Model in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DOI:10.1148/radiol.213262)

J.G.Nam,S.Park,C.M.Park,Y.K.Jeon,D.H.Chung,J.M.Goo,et al.

摘要一种基于CT的术前深度学习预测模型,能评估肺腺癌切除后的无病生存率。但是深度学习的黑盒特性阻碍了对其结果的解释。目的提供支持深度学习生存预测模型的组织病理学证据,通过无监督聚类算法和一系列回归分析证明该模型识别组织病理学危险因素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从一家三级医学中心回顾性收集了2016年1月—2020年9月接受肺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但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数据。共记录了所切除腺癌的7个组织病理学危险因素:侵袭性腺癌亚型(筛状、桑椹状、实性或微毛细血管为主的亚型),纵隔淋巴结转移(pN2),存在淋巴、静脉和神经周围侵犯,脏层胸膜侵犯(VPI)和EGFR突变状态。基于CT特征建立了80个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分析病人聚类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信息对于组织病理学相关的CT特征[临床T分型和放射学结节类型(如实体或半实性)]的附加价值。结果共评估了1 667例病人[中位年龄64(57,71)岁,女975例]。除EGFR突变状态外(群3的P=0.30),无监督分类病人的群3和群4与所有组织病理学危险因素相关(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模型输出与侵袭性腺癌亚型[比值比(OR),1.03;
95%CI:1.002~1.05;
P=0.03]、静脉侵犯(OR,1.03;
95%CI:1.004~1.06;
P=0.02)和VPI(OR,1.08;
95%CI:1.06~1.10;
P<0.001)相关,与CT特征无关。结论基于CT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替代肺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信息。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41-451.

王天灏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采用较少数据的胸片简化迁移学习模型(DOI:10.19300/j.2023.r1113)

Simplified Transfer Learning for Chest Radiography Models Using Less Data(DOI:10.1148/radiol.212482)

A.B.Sellergren,C.Chen,Z.Nabulsi,Y.Z.Li,A.Maschinot,A.Sarna,et al.

摘要放射学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数据集和计算资源。数据分布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对数据集大小的限制,例如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病人群体和护理标准的快速变化。一种常见的部分解决方法是在大型非医学数据集上预训练“通用网络”,然后采用针对特定任务的放射学数据集进行微调,从而实现迁移学习。目的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监督对比(SupCon)学习]来生成胸片网络,减少胸片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集大小要求。资料与方法将来自印度和美国的821 544张胸片采用SupCon生成胸片学习网络,此胸片网络作为进一步机器学习模型的起点。基于来自印度、美国和中国的684 955张胸片的5个数据集,开发10个预测任务(例如气道通畅性、骨折、结核和新冠肺炎表现)。测试了3种开发模型(线性分类器、非线性分类器和全网络微调),数据集大小从8到85不等。结果在大多数任务中,与来自非医学数据集的迁移学习相比,SupCon能明显降低标签需求,达688倍,在相同数据集大小下能提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在极低数据样本情况下,通过仅45张胸片训练小的非线性模型,在外部验证中对确诊的结核进行分类时,AUC为0.95(不低于放射医生的表现)。在更多的中等数据样本情况下,仅用528张胸片的非线性模型预测严重新冠肺炎表现的AUC为0.75。结论仅使用低至45幅图像,监督对比学习能够在多个临床任务中达到当前最先进深度学习模型相似的表现,是一种采用小数据集或者在变动群体中建立预测模型的有前景方法。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54-465.

王天灏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急性COVID-19综合征后症状病人存在持续性肺129Xe MRI和CT血管异常(DOI:10.19300/j.2023.r1114)

Persistent129Xe MRI Pulmonary and CT Vascular Abnormalities in 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ith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DOI:10.1148/radiol.220492)

A.M.Matheson,M.J.McIntosh,H.K.Kooner,J.Lee,V.Desaigoudar,E.Bier,et al.

摘要发生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综合征(PACS)后,有气体交换和血管密度异常的报道,但这些发现之间及其与症状和运动受限之间的联系,尚未见研究。因COVID-19感染住院治疗(或曾住院)与从未住院的病人出现PACS的病理生理因素尚不清楚。目的确定PACS后病人的持续症状和运动受限,与氙129(129Xe)MRI和CT肺血管表现之间的联系。资料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自2021年4—10月从一家四级COVID-19诊所招募18~80岁PCR检测阳性的PACS病人。PACS病人进行肺活量测定、肺一氧化碳扩散能力(DLco)、129Xe MRI和胸部CT检查。健康对照组无COVID-19病史,进行肺活量测定、DLco和129Xe MRI检查。定量获得129Xe MRI红细胞/肺泡屏障信号比、红细胞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截面积<5 mm2的肺血管CT体积(BV5)和总血容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修正后的Borg呼吸困难评分,评估病人生活质量、运动限制和呼吸困难情况。采用Welch t检验或Welch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进行Pearson(r)和Spearman(ρ)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评估了40例,包括6名对照组[(35±15)岁,3名女性]和34例PACS病人组[(53±13)岁,女18例],其中22例未住院。与对照组相比,住院病人组129Xe MRI的红细胞/屏障比更低(P=0.04)。BV5与红细胞AUC相关(ρ=0.44,P=0.03)。129Xe MRI的红细胞/屏障比与DLco(ρ=0.57,P=0.002)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ρ=0.35,P=0.03)相关;
红细胞AUC与呼吸困难(ρ=-0.35,P=0.04)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分(ρ=0.45,P=0.02)相关。结论感染(34±25)周后出现急性COVID-19后综合征,住院治疗者较对照组的129Xe MRI多项指标更低。129Xe MRI的指标与CT肺血管密度、DLco、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相关。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66-476.

张颖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基于胸部CT评估中度COVID-19肺炎1年后的转归(DOI:10.19300/j.2023.r1115)

Chest CT-based Assessment of 1-year Outcomes after Moderate COVID-19 Pneumonia(DOI:10.1148/radiol.220019)

M.Bocchino,R.Lieto,F.Romano,G.Sica,G.Bocchini,E.Muto,et al.

摘要长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导致肺纤维化。胸部CT能够评估肺实质随时间的改变。目的采用胸部CT观察COVID-19肺炎1年后肺部病变随时间的演变情况。资料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一家三级医疗中心因COVID-19住院,而后在放射科进行连续影像学随访的病人。排除标准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插管和/或机械通气、肺栓塞和任何肺间质性疾病。首次确诊COVID-19肺炎后的第3、6、12个月进行胸部高分辨容积CT扫描,并与基线CT进行对比。分析的影像特征包括磨玻璃密度、实变、胸膜实质带、线性肺不张、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网状密度、牵引性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和蜂窝状病变。记录各个时间点肺部病变的出现和分布情况。结论共分析84例病人[男56例,平均年龄(61±11)岁]。基线期肺部的主要病变是磨玻璃密度和实变,中等严重程度,中位评分为9(7,12.7)分,最高可达20分,提示肺部中等程度受累。病人磨玻璃密度的出现率在1年时从基线时的100%降到2%,实变出现率在6个月时从71%降到0。索条样异常(胸膜实质带、线状肺不张、支气管和/或支气管扩张)的出现率,3个月时为50%,6个月时为42%,1年时为5%。其中,主要是胸膜实质带。3~6个月时,出现纤维化改变(网状密度、牵拉性支气管和/或支气管扩张)出现率2%,1年时保持稳定,没有发现蜂窝状病变。1年时,84例病人中78例(93%)COVID-19病人的肺部病变已完全吸收。结论中度COVID-19肺炎住院病人少见残存肺部病变,1年后胸部CT复查未见纤维化。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2):479-485.

张颖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超快速乳腺MRI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前瞻性评价(DOI:10.19300/j.2023.r1201)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Ultrafast Breast MRI for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ies(DOI:10.1148/radiol.220389)

T.Ramtohul,C.Tescher,P.Vaflard,J.Cyrta,N.Girard,C.Malhaire,et al.

摘要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的参数与乳腺癌的侵袭性相关。但是,这些参数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作用尚未充分研究。目的评估超快速DCE MRI半定量灌注参数能否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资料与方法该前瞻性单中心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8月连续收集非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数据,所有病人首先进行DCE MRI,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拟合曲线,计算每位受试者超快速DCE MRI的6个半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病理完全缓解(pCR)和残留肿瘤负荷(RCB)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平均年龄(49±12)岁],其中20例达到pCR,25例达到低RCB。上升斜率(WIS)1.6%/s对于pCR的诊断敏感度为94%(17/18),特异度为59%(19/32)。WIS>1.6%/s[比值比(OR),8.4(95%CI:1.5~48.2);
P=0.0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OR,6.3(95%CI:1.5~27.4);
P=0.01]、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10%[OR,6.9(95%CI:1.3~37.7);
P=0.03]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综合WIS、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和HER2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4~0.99)。在HER2阳性乳腺癌亚组中,WIS>1.6%/s具有更高的pCR率[OR,21.7(95%CI:1.8~260.6);
P=0.02]。对于管腔内HER2阴性和三阴型乳腺癌,WIS>1.6%/s伴有较低的RCB[OR,11.0(95%CI:1.1~106.4);
P=0.04]。结论治疗前的超快速DCE MRI的WIS可用于预测乳腺癌的病理完全缓解,WIS可用于区分HER2阳性乳腺癌的2个亚群不同的pCR率。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565-574.

陈红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冠状动脉CT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DOI:10.19300/j.2023.r1202)

Relationship of Plaque Features at Coronary CT to Coronary Hemodynamic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DOI:10.1148/radiol.213271)

S.Yang,M.Hoshino,B.K.Koo,T.Yonetsu,J.Zhang,D.Hwang,et al.

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评估和冠状动脉血流指数具有预后意义。目的评价CCTA的斑块负荷和特征与冠状动脉压力和血流之间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多所三级心血管中心的冠心病病人数据,病人进行CCTA检查,而后90 d内进行生理学评估,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静息冠状动脉远端压力(Pd)与主动脉压力(Pa)之比(Pd/Pa)、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充血流量(1/充血平均通过时间)、静息流量(1/静息平均通过时间)和微循环阻力系数(IMR)。根据CCTA的4个高风险斑块(HRP)属性,定义为高疾病负荷(斑块负荷≥70%;
最小管腔面积<4 mm2)和不良斑块(低密度斑块和正性重塑)。采用通用评估方程和边际Cox模型评价这些斑块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特定关系。结果335例病人[平均年龄(67±10)岁;
男259例]的406个病灶中,通过FFR[比值比(OR),0.55;
P<0.001]、静息Pd/Pa(OR,0.47;
P<0.001)、CFR(OR,0.85;
P=0.004)、充血流量(OR,0.91;
P=0.03)能预测高疾病负荷,而FFR(OR,0.67;
P<0.001)、静息Pd/Pa(OR,0.69;
P=0.001)、充血流量(OR,0.76;
P=0.006)、静息流量(OR,0.54;
P=0.001)和IMR(OR,1.27;
P=0.008)可预测不良斑块。在平均2.9年的随访中,高疾病负荷[风险比(HR),4.0;
P=0.004]和不良斑块(HR,2.7;
P=0.02)伴有MACE风险增高(n=27)。在6个血流或压力正常的病变亚组中,至少3个HRP属性伴有MACE发生率提高(HR范围,2.6~6.3)。结论心血管事件与冠状动脉CTA中的高风险斑块特征和斑块负荷相关,而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关。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578-587.

王天灏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超声剪切波弹性频散成像对于慢性肝脏疾病的鉴别价值(DOI:10.19300/j.2023.r1203)

US Shear-Wave Elastography Dispersion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DOI:10.1148/radiol.212609)

X.Q.Zhang,R.Q.Zheng,J.Y.Jin,J.F.Wang,T.Zhang,J.Zeng.

摘要 二维(2D)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黏度相关参数——频散斜率(DS)对于肝脏病变分期的优势尚不明确。目的评估DS作为辅助指标是否能提高对肝脏坏死性炎症、纤维化和脂肪变性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7月—2020年9月进行肝活检和2D SWE的慢性肝病病人。活检前采用2D SWE系统测量DS和肝脏硬度(LS)。对活检样本进行纤维化、坏死性炎症和脂肪变性的评分。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S、LS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共评估了159例受试者(其中79例慢性乙型肝炎,1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DS值在坏死性炎症(P=0.02)和纤维化阶段(P<0.001)的表现不同。此外,在不同的纤维化分期和坏死性炎症活动性的亚组分析中,DS仅与纤维化程度相关(P<0.001)。DS对于诊断临床明显的纤维化(≥F2期)、肝硬化(F4期)和中重度坏死性炎症(活动性≥A2)的AUC分别为0.72(95%CI:0.64~0.79)、0.71(95%CI:0.63~0.78)和0.64(95%CI:0.55~0.71)。联合DS和LS模型与去除DS后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分期≥F2:0.00(95%CI:0.00~0.01),肝硬化分期F4:-0.01(95%CI:-0.02~0.00),坏死性炎症活动性≥A2:0.00(95%CI:0.00~0.01)]。结论2D SWE的DS并不能提高对原发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纤维化、坏死性炎症或脂肪变性的诊断效能。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597-605.

袁园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通过深度学习CT脾体积测量评估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后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DOI:10.19300/j.2023.r1204)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after Trastuzumab Emtansine in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s Determined by Deep Learning-measured Spleen Volume at CT(DOI:10.1148/radiol.220536)

S.J.Choi,S.S.Lee,K.H.Jung,J.B.Lee,H.J.Kang,H.J.Park,et al.

摘要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是一种获准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病例报道提示T-DM1与门静脉高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目的通过CT扫描和临床表现评估T-DM1治疗相关的脾体积变化和门静脉高压,并且与拉帕替尼和卡培他滨治疗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2020年在一家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至少2个周期T-DM1或拉帕替尼和卡培他滨(对照组)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至少进行1次CT检查。通过增强CT评估脾体积变化和门静脉高压征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和腹水]。治疗开始后,病人随访至少2年或至治疗结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和线性混合模型测量和评估脾体积变化。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T-DM1组和对照组脾肿大和门静脉高压的发生率。结果T-DM1组包括111例病人[平均年龄(54±11)岁;
女111例],对照组包括122例病人[平均年龄(50±9)岁;
女121例]。T-DM1治疗组脾体积逐渐增大,但对照组脾体积不变(第33个治疗周期时分别增大104%±5%与-1%±6%;
P<0.001)。T-DM1组的脾肿大[46%(51/111)与3%(4/122);
P<0.001]、GEV[11%(12/111)与1%(1/122);
P<0.001]和SPSS[27%(30/111)与1%(1/122);
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CT检查可见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脾肿大、GEV和SPSS的发生率比拉帕替尼和卡培他滨治疗组更高。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06-613.

符小花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简化LI-RADS在钆塞酸增强MRI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应用(DOI:10.19300/j.2023.r1205)

Simplified LI-RAD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is at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RI(DOI:10.1148/radiol.220659)

M.Kwag,S.H.Choi,S.J.Choi,J.H.Byun,H.J.Won,Y.M.Shin.

摘要尽管对钆塞酸增强MRI的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进行各种修改,但LI-RADS对肝细胞癌(HCC)的敏感度并不理想,且过于复杂。目的评估简化LIRADS在钆塞酸增强MRI诊断30 mm或更小的HCC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一家三级医疗机构进行钆塞酸增强MRI检查发现30 mm或更小的局灶性实性结节病人,随后进行切除、移植或活检治疗。根据一个尺寸标准(≥10 mm),采用2种方案进行简化LI-RADS评估(方案A,采用10~19 mm结节分类方法对10~19 mm和≥20 mm结节进行评估;
方案B,采用≥20 mm结节分类方法对10~19 mm和≥20 mm结节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HCC的显著辅助特征。采用通用评估方程比较2018版LI-RADS和简化LI-RADS之间对于LR-5(确定HCC)的诊断效能。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个LIRADS分类之间所需的时间。结果共评估了510例病人[平均年龄(60±10)岁,男393例]中的645个结节。方案B较方案A具有更高的敏感度74%[347/470(95%CI:70%~78%)]和73%[342/470(95%CI:69%~77%)](P=0.02),和相似的特异度96%[168/175(95%CI:92%~98%)]和96%[168/175(95%CI:92%~98%)](P>0.99)。在方案B中,对于动脉期强化且无其他主要特征的10 mm以上LR-4,过渡期低信号是诊断HCC的独立辅助特征(P=0.04)。全部645个结节中,同时采用方案B和过渡期低信号的简化LI-RADS较2018版LI-RADS具有更高的敏感度82%[387/470(95%CI:79%~86%)]和73%[343/470(95%CI:69%~77%)](P<0.001),而特异度没有降低[94%,165/175(95%CI:90%~97%)和96%,168/175(95%CI:92%~98%),P=0.08]。与2018版LI-RADS相比,简化LIRADS能明显缩短LI-RADS的分类时间[(44±23)s和(74±22)s,P<0.001]。结论简化LI-RADS对于钆塞酸增强MRI诊断30 mm或更小的HCC具有临床价值。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14-622.

符小花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多参数前列腺MRI VERDICT分析可避免过度活检:创新性研究(DOI:10.19300/j.2023.r1206)

Avoiding Unnecessary Biopsy after Multiparametric Prostate MRI with VERDICT Analysis:The INNOVATE Study(DOI:10.1148/radiol.212536)

S.Singh,H.Rogers,B.Kanber,J.Clemente,H.Pye,E.W.Johnston,et al.

摘要疑有前列腺癌(PCa)的男性中,高达50%的多参数MRI(mpMRI)阳性表现者[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或Likert评分为3或更高]的活检结果无临床意义(Gleason评分≤3+3,良性)。MRI对血管、细胞外和肿瘤细胞密度的扩散受限程度(VERDICT)进行分析,能区分mpMRI阳性的不同情况。目的评估VERDICT MRI、mp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于确定临床有意义PCa(csP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2016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于2个医疗中心前瞻性招募怀疑PCa的病人,全部病人在一个中心进行VERDICT MRI和mpMRI检查,然后进行靶向活检。基于Likert评分辅助分组,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csPCa与无csPCa病人活检病灶的ADC、细胞内体积分数(FIC)和PSAD。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诊断效能。结果303例既往未活检的病人中,165例[平均年龄(65±7)岁]进行了靶向活检;
其中73例csPCa。对于Likert 3(P=0.002)和Likert 4(P<0.001)的病灶,csPCa病人的FIC中位值(FIC,0.53和0.60)高于无csPCa病人(FIC,0.18和0.28)。Likert 4评分病灶中,csPCa病灶的ADC中位值(0.86×10-3mm2/s)低于无csPCa者(1.12×10-3mm2/s,P=0.03);
但是在Likert 3病灶中ADC无差异(0.97×10-3mm2/s与1.20×10-3mm2/s,P=0.09)。PSAD在Likert 3(0.17 ng/mL2与0.12 ng/mL2,P=0.07)和Likert 4(0.14 ng/mL2与0.12 ng/mL2,P=0.47)病灶中均无差异。FIC(AUC,0.96;
95%CI:0.93~1.00)对于活检病灶中csPCa的诊断效能高于ADC(AUC,0.85;
95%CI:0.79~0.91)和PSAD(AUC,0.74;
95%CI:0.66~0.82)。结论病灶FIC较ADC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能更好地区分有临床意义的PCa。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23-630.

符小花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MR波谱检测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的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DOI:10.19300/j.2023.r1207)

MR Spectroscopy for Detecting Fumarate Hydratase Deficiency in 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DOI:10.1148/radiol.212984)

G.Y.Wu,G.Q.Liu,J.F.Wang,S.B.Pan,Y.S Luo,Y.Z.Xu,et al.

摘要无创性活体检测延胡索酸积聚,有助于确定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综合征的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目的评估磁共振波谱(MRS)检测HLRCC相关肾癌的延胡索酸水平升高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研究包括实验性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和前瞻性临床队列。首先,对病人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对照模型进行MRS检测延胡索酸;
然后,连续收集临床怀疑HLRCC相关肾肿瘤病人。对于延胡索酸的检测,MRS结果分为检测到、交界性、未检测到或技术失败。评估MRS诊断HLRCC相关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计算延胡索酸峰的信噪比(SNR),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全部病人来源的3个异种移植模型中,均检测到6.54ppm(ppm表示10-6)的延胡索酸峰。共评估38例受试者[男21例;
平均年龄47岁(范围18~71岁)]的46个病变。所有原发性HLRCC相关肾癌均显示延胡索酸峰;
7个转移性HLRCC相关病灶中,3个检测到延胡索酸峰,2个为交界性。当检测到延胡索酸峰为阳性结果时,MRS对病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9%(9/13)、100%(33/33)和91%(42/46)。如果交界性也作为阳性结果,则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85%(11/13)、88%(29/33)和87%(40/46)。延胡索酸SNR对于区分HLRCC相关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延胡索酸MR波谱对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31-639.

胡金玥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基于深度学习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骶髂关节MRI表现(DOI:10.19300/j.2023.r1208)

Deep Learning Detects Changes Indicative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at MRI of Sacroiliac Joints(DOI:10.1148/radiol.212526)

K.K.Bressem,L.C.Adams,F.Proft,K.G.A.Hermann,T.Diekhoff,L.Spiller,et al.

摘要MRI常用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早期诊断。但是,由于非炎症性退变表现与axSpA非常相似,评估耗时且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早期征象也容易漏诊。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可用于axSpA的辅助诊断。目的建立检测axSpA骶髂关节MRI改变的深度神经网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0年9月临床怀疑axSpA病人的MRI检查,涉及从大学附属医院直至社区医院的5个中心。4组数据作为训练集,一组数据作为外部测试集。每个训练集和测试集的MRI检查,分别由6~7名观察者进行评分,包括炎性改变(骨髓水肿、炎症)和结构改变(骨质破坏、硬化)。开发了一种检测axSpA的深度学习方法。首先,通过神经网络将图像同质化,然后训练分类网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评估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593例病人[平均年龄(37±11)岁;
女302例]入组。训练集中197/477(41%)和244/477(51%)分别出现炎性和结构改变,测试集中25/116(22%)和26/116(22%)分别出现炎性和结构改变。诊断全部炎性改变的AUC为0.94(95%CI:0.84~0.97),满足国际脊椎关节炎协会定义炎性改变的AUC为0.88(95%CI:0.80~0.95),axSpA结构改变的AUC为0.89(95%CI:0.81~0.96)。外部测试组炎性改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2/25(88%)和65/91(71%),结构改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2/26(85%)和70/90(78%)。结论深度神经网络可以检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MRI的炎性和结构改变。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55-665.

陈红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床旁脑MRI: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初步结果(DOI:10.19300/j.2023.r1209)

Point-of-Care Brain MRI: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DOI:10.1148/radiol.211721)

E.Kuoy,J.Glavis-Bloom,G.Hovis,B.Yep,A.Biswas,L.Masudathaya,et al.

摘要床旁MRI在美国临床应用不足5家,尚缺乏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目的评估急诊科(ED)和重症监护室(ICU)使用床旁MRI进行神经成像的临床影响(包括周转时间)和可操作性。资料与方法该初步研究回顾2021年1—6月在一所学术医学中心ED和ICU进行脑MRI平扫中床旁MRI检查的数量。对床旁MRI检查,记录周转时间、检查局限性、相关表现、可能的CT和固定MRI表现。描述性统计分析上述临床信息,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床旁MRI与固定MRI检查的周转时间。结果在638次脑MRI平扫检查中,35例病人[中位年龄66(57,77)岁;
女21例]共进行了36次床旁MRI检查,其中1例病人进行了2次床旁MRI检查。在36次床旁MRI检查中,13次(36%)在ED,23次(64%)在ICU。12/36(33%)的检查结果为阴性,14/36(39%)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像表现,10/36(28%)由于病人运动等原因无法诊断。23次具有诊断意义的床旁MRI同时有CT检查,其中3次(13%)发现了CT扫描未显示的急性梗死。7次具有诊断意义的床旁MRI,随后进行了固定MRI检查,其中2次(29%)显示漏诊或不连续的亚厘米梗死,其余没有差别。床旁MRI在ED的中位周转时间为3.4 h,ICU为5.3 h。结论床旁MRI在ED和ICU中的应用迅速增长,少数床旁MRI能显示CT检查不明显的急性梗死。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66-671.

袁园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基于脑MRI髓鞘形成的深度学习预测新生儿和婴儿的脑龄(DOI:10.19300/j.2023.r1210)

Deep Learning to Predict Neonatal and Infant Brain Age from Myelination on Brain MRI Scans(DOI:10.1148/radiol.211860)

J.V.Chen,G.Chaudhari,C.P.Hess,O.A.Glenn,L.P.Sugrue,A.M.Rauschecker,et al.

摘要根据妊娠校正年龄(GCA)在T1WI和T2WI上评估脑的髓鞘化,需要在了解正常髓鞘形成阶段基础上对脑进行主观观察。目的建立基于MRI脑髓鞘形成来预测新生儿和婴儿GCA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资料与方法该回顾性研究来自单一学术医学中心,199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连续收集年龄0~25个月且髓鞘化正常的脑MRI数据。主观评估MRI中的GCA。应用排除标准后,对T1WI和T2WI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颅骨、线性配准、标准化和下采样。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损失函数,训练三维回归CNN,以预测GCA。采用分层相关传播方法计算兴趣图。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外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Kruskal-Wallis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模型的MAE。结果共纳入518名新生儿和婴儿[平均GCA,(67±33)周,56%为 男 性],包 括469个T1WI、438个T2WI和389个T1和T2WI。在10次运行中,T1WI、T2WI、T1和T2WI网络的MAE分别为(9.8±2.3)、(9.1±1.9)和(7.7±1.7)周。兴趣图分析显示,网络对于GCA<40周新生儿的小脑、后部白质和基底节信号的关注增加,而对于GCA>120周新生儿的前部白质信号的关注增加,与已知的髓鞘形成过程相一致。外部NIH测试集的T1WI和T2WI网络的MAE为9.1周,采用一半外部测试集进一步训练后,MAE减少到5.9周(P<0.001)。结论三维CNN能够根据MRI的T1WI和T2WI中脑的髓鞘化模式来预测0~25个月新生儿和婴儿的GCA。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78-687.

袁园译 李香营 尹建忠校

肺超极化129Xe MR波谱显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1年肺功能降低(DOI:10.19300/j.2023.r1211)

Hyperpolarized129Xe MR Spectroscopy in the Lung Shows 1-year Reduced Function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DOI:10.1148/radiol.211433)

A.D.Hahn,K.J.Carey,G.P.Barton,L.A.Torres,J.Kammerman,R.V.Cadmad,et al.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肺疾病。确定病人的IPF是进展还是稳定,对于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的评估超极化129Xe MRI测量IPF病人通气和气体转移的价值,以及判断IPF进展的早期标志。资料与方法2015年12月—2019年8月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连续招募健康志愿者和IPF病人进行基线超极化129Xe MRI和胸部CT检查。而后对IPF病人的预测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p)、预测一氧化碳肺部扩散能力百分比(DLco%p)和临床转归进行1年随访。IPF进展定义为FVC%p降低超过10%,DLco%p减少超过15%或转入临终关怀。CT和MRI进行空间配准,测量肺气体转移指数(红细胞/屏障比率)和肺体积的高通气百分比,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各组间、CT纤维化与正常区域间的差异。结果评估了16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57±14)岁;
女10名]和22例IPF病人[平均年龄(71±9)岁;
男15例],包括9例IPF进展病人[平均年龄(72±7)岁;
女5例]和13例未进展病人[平均年龄(70±10)岁;
男11例]。IPF进展者基线时伴有高通气百分比(13%±6.1%与8.2%±5.9%;
P=0.03)和红细胞/屏障比率(0.26±0.06与0.20±0.06;
P=0.03)减低。与非进展组相比,疾病进展者的CT结构正常表现区域的红细胞/屏障比率降低(0.21±0.07与0.28±0.05;
P=0.01),但肺部纤维化区域没有降低(0.15±0.09与0.14±0.04;
P=0.62)。结论这项初步研究显示,129Xe MRI测量的气体转移和通气功能指标和CT中的纤维化范围,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进展相关。肺内的非纤维化区域存在气体转移的差异。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88-696.

王天灏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胸部CT中气道的性别差异:COPD基因队列研究(DOI:10.19300/j.2023.r1212)

Sex Differences in Airways at Chest CT:Results from the COPDGene Cohort(DOI:10.1148/radiol.212985)

S.P.Bhatt,S.Bodduluri,A.Nakhmani,Y.Kim,J.M.Reinhardt,E.A.Hoffman,et al.

摘要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正快速接近男性,并且女性症状更严重。虽然肺气肿的性别差异已有报道,气道的性别差异尚未见系统研究。目的评估气道是否存在结构差异,从而阐述COPD发病与临床转归的性别差异。资料与方法再次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多中心关于非吸烟、吸烟及戒烟者的数据,并随访至2020年11月,CT影像中气道病变涉及7个定量指标:气道壁厚、壁面积百分比、内周长10 mm气道壁厚的平方根(Pi10)、管腔直径、气道容积、总气道数和气道分形维数。计算每个气道指标的最小二乘均值,根据年龄、身高、种族、体质量指数、年吸烟数、当前吸烟情况、总肺容量、显示视野和扫描设备类型进行调整。在吸烟者中,评价每种气道指标与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修订的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每种气道指标与死亡率之间的性别特异性联系。结果在非吸烟者(420例)中,男性的气道壁比女性更厚,定量显示CT影像断面中气道壁面积百分比[最小二乘均值,47.68±0.61与45.78±0.55;
差值,-1.90;
P=0.02],女性气道的内径小于男性[管腔断面直径,(8.05±0.14)mm与(9.05±0.16)mm;
差值,-1.00 mm;
P<0.001],这也说明了身高和肺活量的差异。在吸烟者(9363例)中,男性的气道壁面积百分比更大(最小二乘均值52.19±0.16与48.89±0.18;
差值,-3.30;
P<0.001),而女性管腔断面直径较窄[(7.80±0.05)mm与(8.69±0.04)mm;
差值,-0.89;
P<0.001]。和男性相比,女性气道指标的一系列变化(管壁厚或管腔较小),导致FEV1/FVC比率降低、更多呼吸困难、更差的呼吸质量、6分钟步行距离变短、生存率较低(均P<0.01)。结论胸部CT定量分析显示女性气道管腔小于男性,除了身高和肺部大小因素外,女性这些基础值的降低也可导致储备减小,当呼吸道与男性发生相同改变时,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699-708.

张颖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超级化129Xe MRI显示COVID感染晚期的肺部异常(DOI:10.19300/j.2023.r1213)

Lung Abnormalities Detected with Hyperpolarized129Xe MRI in Patients with Long COVID(DOI:10.1148/radiol.220069)J.T.Grist,G.J.Collier,H.Walters,M.Kim,M.Chen,G.A.Eid,et al.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综合征相关症状可持续至急性感染后4周。症状差别很大,而呼吸困难最常见。目的确定先前COVID-19后综合征住院者中超级化129Xe肺MRI扫描显示的肺部异常,是否在未住院的COVID-19后综合征者中也存在。资料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从2020年6月—2021年8月非住院的COVID-19后症状者(NHLC)和住院的COVID-19后症状者(PHC)。受试者进行胸部CT、超级化129Xe MRI、肺功能检测、1分钟坐立测试和完成呼吸困难问卷。对照组仅进行超级化129Xe MRI检查。采用先前发布的评分系统和全尺寸气道网络(FAN)模型,分析CT扫描中COVID-19后肺间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组分析比较病人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配对检验确定临床症状与影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例NHLC[男4例,女7例;
平均年龄(44±11)岁;
95%CI:37~50岁]和12例PHC[男10例,女2例;
平均年龄(58±10)岁;
95%CI:52~64岁],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C和PHC组的感染后平均时间分别为(287±79)d(95%CI:240~334 d)和(143±72)d(95%CI:105~190 d)。NHLC和PHC组的CT扫描正常或接近正常[平均0.3/25±0.6(95%CI:0~0.63)和7/25±5(95%CI:4~10)]。NHLC和PHC组的气体交换(DLCO)存在差异[DLCO平均值分别为76%±8%(95%CI:73%~83%)和86%±8%(95%CI:80%~91%);
P=0.04],但是没有发现其他肺功能差异。正常对照组的平均红细胞/组织血浆比率(平均值0.45±0.07;
95%CI:0.43~0.47)和PHC组(平均值0.31±0.10;
95%CI:0.24~0.37;
P=0.02)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正常对照组与NHLC组(平均值0.37±0.10;
95%CI:0.31~0.44;
P=0.03)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是NHLC和PH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FAN结果与DLCO或超极化129Xe MRI的结果无相关性。结论非住院的COVID-19后症状者(NHLC)和住院的COVID-19后症状者(PHC)存在超级化129Xe MRI肺扫描和平均红细胞/组织血浆比率异常。虽然肺部CT表现正常,但NHLC组可见较PHC组更低的气体交换率。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709-717.

张颖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超声造影与超声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活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DOI:10.19300/j.2023.r1214)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Contrastenhanced US versus US-guided Biopsy of Focal Liver Lesions(DOI:10.1148/radiol.212317)

W.Wu,X.Jing,G.Q.Xue,X.L.Zhu,J.Wang,R.Q.Du,et al.

摘要较小样本的回顾性或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可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但尚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目的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价超声造影引导活检(CEUS-GB)与超声引导活检(US-GB)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2016年3月—2019年8月在中国9所医院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经US、CT或MRI发现的FLL并拟行经皮穿刺活检的成人,随机分为US-GB和CEUS-GB组。当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变为恶性时,认为是真阳性结果。对于良性或不确定的病变,需要再次活检或临床随访6个月或更长时间来进一步确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主要指标是诊断准确度。结果该研究共分析2 056例病人[男1 297例,女759例;
平均年龄(58±11)岁],1 030例进行了超声引导活检,1 026例进行了超声造影引导下活检。CEUS-GB的总体诊断准确度为96%(983/1 026),而US-GB为93%(953/1 030)(P=0.002),CEUS-GB正确识别96%的病灶(983/1 026例),而US-GB为92%(953/1 030)(P=0.002)。2种活检方法的阴性预测值(NPV)为中等水平,但CEUS-GB显著高于US-GB(74%与57%,P=0.001)。对于<2.0 cm病变,两者差异明显,CEUS-GB的诊断准确度(96%与88%,P=0.004)和敏感度(95%与87%,P=0.007)均高于US-GB。对于<2.0 cm的病灶,CEUS-GB和US-GB诊断肝细胞癌的准确度分别为93%与80%(P=0.008),而对肝转移癌的准确度相近(98%与95%,P=0.63)。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活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较超声引导活检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别是对于<2.0 cm的病灶和肝细胞癌的诊断。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721-728.

胡金玥译 陈泽谷 尹建忠校

基于药物处方数据库和CT表现分析培非格司亭诱发主动脉炎的单中心研究(DOI:10.19300/j.2023.r1215)

Single-Center Analysis of Pegfilgrastim-induced Aortitis Using a Drug Prescription Database and CT Findings(DOI:10.1148/radiol.220357)

A.Takamatsu,K.Yoshida,F.Toshima,K.Kozaka,N.Yamamoto,Y.Sai,et al.

摘要在粒细胞菌落刺激因子衍生物进行抗癌治疗病人中,培非格司亭诱发的主动脉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尽管已有病例报道和系统性综述,但培非格司亭诱发主动脉炎的确切发病率、临床表现和CT征象仍不清楚。目的明确培非格司亭诱发主动脉炎的发病率和临床、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从2015年1月—2021年3月在一所医学中心的处方数据库回顾性收集培非格司亭的应用记录,与CT数据库中的相关表现进行匹配。674例病人共使用1 462剂培非格司亭,收集相应6个月内的CT影像。4位放射科医生分两步评估CT影像中是否存在主动脉炎。对于诊断培非格司亭诱发主动脉炎者,评估临床信息和CT影像中主动脉炎的分布。结果674例病人[平均年龄(62±13)岁;
男424例]中,18例发现培非格司亭诱发的主动脉炎,每例病人的发病率为2.7%(95%CI:1.6%~4.2%),每剂的发病率为1.2%(95%CI:0.7%~1.9%)。最常见原发恶性肿瘤为食管癌(10例,9%)、乳腺癌(3例,4%)和胰腺癌(2例,2%)。发病时的最常见抗癌药物是5-氟尿嘧啶、顺铂和多西他赛。7例有症状,其余11例(61%)无症状。主动脉炎的CT表现,累及主动脉弓分支13例(72%),主动弓10例(56%),腹主动脉2例(11%)。结论培非格司亭诱发的主动脉炎可能比既往报道更普遍,常见于食管癌和接受5-氟尿嘧啶、顺铂和多西他赛作为抗癌药物的病人。这些发现还提示培非格司亭诱发的主动脉炎CT上常表现为主动脉弓和近端分支受累为特征。

原文载于Radiology,2022,305(3):729-740.

张颖译 何占平 尹建忠校

说明:

①本专栏内容为Radiology最近两期部分科学性论著摘要的中文译文。原文DOI由RSNA提供。

②本刊尽量采取了与原文一致的体例(如,原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小栏目的顺序等)。对于原文中提到的新技术名词,如尚无规范的中文名词对应,则在文中直接引用英文原文,以便于读者查阅。

Owned and published by 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n,Inc(RSNA).©2022,RSNA.Translated by CSR an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RSNA.

版权归北美放射学 会(RSNA).©2022,RSNA.RSNA授权CSR翻译重印。

猜你喜欢病人评估谁是病人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4期)2022-04-14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病人膏育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MMP-9、MPO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20期)2016-03-01评估依据质量与标准化(2015年9期)2015-07-10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我帮病人“走后门”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论著 摘要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