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分析

时间:2023-08-17 1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邓小刚

追求高效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与梦想。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问题便始终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亦引起我教育领域相关人士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基于语文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诉求以及新课改深化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课程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等层面梳理语文教学现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目标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本文阐述语文教学目标内在价值诉求与教学目标的主要构成要素,并总结出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措施: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推动教师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生成言语智慧与创新实践目标,并完善目标生成过程的设计与制定,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为语文教学改革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自20世纪开始,教学目标便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但是,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教学目标研究具有一定差异性,理论转化成实践,并指导实践要以学科教学具体语境为着眼点,否则学科教学目标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便会出现割裂现象。虽然教学目标研究属于老问题,但是其在实践领域仍然是永恒的全新问题,其伴随时代发展而持续演化,伴随研究角度的变化历久弥新。所以,新时代环境下,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对个体的发展功能体现在多个维度。以往的语文教学重视文道统一和文以载道等教育功能。尽管现代教育打破了以往教育的桎梏,聚焦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伴随语文教学研究持续深化,语文教学目标也逐步明晰。并且,新课改亦重新建构了语文教学目标,整体包含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使得全面发展的语文学科素养课程目标观念愈发具体化。但尚未明确区分语文学科目标和非学科目标,以及时代目标和终极目标。所以,还应基于课程本质价值、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即言语智慧与创新意识等层面充实语文教学目标内在价值。基于语文教学目标而言,其具备言语智慧价值,能够推动学生灵活且正确应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教学目标时代诉求而言,其具备创新价值,新时代明确要求各学段学生具备时代性,应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且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建构创新能力;
基于教学目标终极追求而言,其具备引导学生群体学会学习的重要价值。

二、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构成要素

(一)合理的目标

一般来说,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合学生们具体学习需求,并明确教学目标应根据哪些角度以及哪些方面制定,同时还要确定课程教学核心目标。在确定适宜且合理的目标以后,教师还应按照学生们实際学习状况展开精准的目标表述。在教学目标制定和生成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群体实际状况,主要涵盖学生自我定位、学习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等诸多内容。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成可以借助师生协同制定方法,如以学情为基准进行二度预设,以教学过程为导向进行学生预设等。

(二)适宜的内容

语文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其基础要素在于目标内容,也就是“教什么”的现实问题。基于宏观角度而言,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要涵盖学生群体知识体系建构及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满足丰富性、正确性及适合性等要求。教学内容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生成。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应高度契合预期目标,并且还应为预设目标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两者可以互相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开发、设置及使用均要与教学目标之间相切合,应能够围绕课程核心目标进行教学。

(三)生活化情境

众所周知,教学情境是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亦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教学实践成效而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为语文课程教学供给丰富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在推动教学目标有效生成层面,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基于下述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以传统课堂分组教学为基础,构建实践共同体,以此推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其次,融合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与学生们实际状况,培育边缘性参与主体,使其在持续推进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边缘者渐渐转变成参与者。最后,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全体学生具体状况,为其提供公平与公正的参与机会。

三、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教学对策

(一)不断强化课程意识,推动教师作用有效发挥

一般而言,课程意识隶属教师的专业意识,是教师教学层面的社会意识,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的基本认知,亦是对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根本映射,涵盖学科课程属性、课程架构和功能、课程目标、特定课程属性和价值、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课程意识作为思想观念,其隐藏于教师个体言行中,成为教师个体教育行为的内在“课程哲学”。课程意识引导着教师教学角色、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若语文教师缺乏明晰的课程意识,则其便会将课程视作法定知识或者法定教学要素,甚至当作是不可变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在课程系统中无所作为。而具备课程意识的语文教师,会以自身对课程的独到见解和理解为着眼点,基于目标、内容、实践教学及评价等层面对教学活动与行为方式进行总体规划,进而成为课程体系的动态生成者。所以,若想促进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与教学活动有效实施,需要不断强化教师课程意识。就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来说,强化其课程意识,一方面,重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认知。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所接受的教育通常为师范教育,而伴随大量非师范生涌入,语文教师课程意识渐渐弱化。导致语文教学混淆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也难以发挥个体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实施等角色任务。强化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重点在于正确认知语文课程,明确语文课程属性、基础知识、价值取向、教学资源、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让教师从思想观念层面正确区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出其课程角色功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自教学改革推行以来,国家层面推出了三级课程管理方针,学校教师可按照本校与本班学情和教育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充分满足课堂中和课外学习的多样性需求。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强化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及课程实施等层面的课程意识,持续加强学生课程参与决策权及主动权,进而转变以往对课程实施中按部就班地僵化、呆板与机械化的理念和行为。除此之外,强化教师批判意识。诚然,批判意识亦是反思意识,其是教师在和课程接触,并参加开发、建设及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针对课程属性、目标、内容及实施等展开理性思考与价值审判,与此同时亦是对个体课程意识、观念及行为的深刻反省,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课程实施及评价的主张和见解,促进语文课程有效实施。并非片面和简单地强化教师课程意识,而是策略性与全面性地增强教师课程意识,让教师真正正确认知课程并参与课程,并落实课程实施过程决策权的赋形,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

(二)生成言语智慧目标,完善目标生成过程设计

首先,确定言语智慧教学预期结果,准备课程教学资源,合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其中,预期教学结果是以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提示与学情把握等为基准来确定,而后按照教学结果择选并确定课程教学资源,若教学资源只是为了习得语言知识、事实与信息等,教学资源使用量便相对较少,而若是为把握言语能力,则教学资源既要提供语言知识、概念原理、信息与策略等,还要借助应用语言知识、概念原理、信息与策略等形成言语能力,学习和教学所应用的资源在数量层面亦会有所增加。以言语知识为必要前提,这里的智慧教学结果主要以学生言语能力培育为根本目标。

其次,还应评价学生群体在言语智慧目标具体实现过程中映照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证据,即学生群体在语言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表现,这是评判课程教学目标落实与否的关键。以言语智慧生成过程为基准,评价内容要包括语言知识、相关活动、具体方案与策略等,语文教师应借助仔细观察、深入调查、学生阐述、个案研究、作业分析及报告等形式展开评价,并加以反馈。

再次,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设计准备,即教案设计,要涵盖希望学生群体所学的知识内容、技能、操作或策略;
应用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最后,设计说明。根据相关研究证实,聆听并没有观看达到的效果明显,对人物角色语言进行描写的知识与技能需要直接展现给学生群体,最好是采取纸质形式,此种形式便于学生保存和使用。教学资源作为教师面临的教学难点,亦是学生群体是否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着重筛选精炼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评价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成效的意识,评价学生群体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生成创新实践目标,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事实上是以问题解决为基准地教学,亦是以学生群体为中心的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想促进创新实践目标有效生成,第一,确定预期学习成果、相关学习资源与学习评价。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仅侧重教学过程,但若研究的问题已经确定、研究大纲已经生成、所应用的学习资源也已明确,则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学生潜在学习与评价,并且要以课程要求标准为基准。而在此过程中,要留有弹性,避免出现同质化答案的情況,导致研究失去实用价值。以问题学习评价为依托的要根据其作品成就、探讨、发言与报告等进行评价,其主要内容在于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行动以及最终获得哪些结论。第二,教学设计准备。主要为了促进学生群体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操作或者策略以及应用的教学资源。第三,设计说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语文教师应交代清楚探索问题的程序,重视建设和谐学习共同体,并重视语文课程特性,注重探索语文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技能及策略。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表现和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针对表现良好且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而针对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过度批评,要给予其鼓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各国家和地区教育领域永恒的命题,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效教学有着不同要求与特点。若说工业革命时期,教育领域主要强调依靠教师知识传授提升教学工作有效性;
后工业时期,则强调以教师教育和引导为主,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以此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知识已经不再是传统静态性习得,而是动态化生成,学生群体也不再是课堂中被动的知识接受主体,而是主动实践主体。

本文紧紧抓住新时代教育要求及特点,融合国家教育现状,提出以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为基准的教育研究命题,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与特点,也是被国家教育领域长时间忽略重点,大致学生主体性缺失。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其教学有效性往往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只是局部或笼统地对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而不进行具体性与全面性研究,并不会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教学目标有效生成正是借助教师课程意识强化、不同属性教学目标生成设计,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着眼点,充分发挥出各要素协同作用,加强教师教学协调作用发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这亦为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清晰思路与行动方向。

猜你喜欢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意识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意识不会死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2016-03-01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11期)2014-03-01

推荐访问:教学目标 生成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