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验发展“绿道+”经济助力重庆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时间:2023-09-24 2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邓吉敏

摘 要 乡村绿道是以农村道路为依托的融合乡村生态、经济、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开放空间,其作为连接城乡及乡村内部、营造乡村空间的重要元素,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规划设计、功能定位、发展路径、建设投入四个方面总结了美国、荷兰、葡萄牙,以及国内广东、浙江等地区的乡村绿道发展经验。提炼出重庆发展乡村绿道经济的路径建议“加强规划设计,绘蓝图;
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
突出生态本底,促转变;
促进融合发展,挖潜力;
加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增活力”,为重庆加快乡村绿道建设、发展绿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绿道;
绿道经济;
经验借鉴;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32

乡村绿道是以农村道路为依托的融合乡村生态、经济、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开放空间。国内外发达地区在推进乡村绿道建设的同时,重视通过沿线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以及由绿道建设带来的农文旅、农工旅、农商旅等相关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挖掘其经济、生态等功能价值,形成“绿道+”经济新业态,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重庆乡村绿道总体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推进乡村绿道建设,发展绿道经济,是重庆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理论实践问题[1],建设“绿色经济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绿色公路的具体实践,应积极借鉴学习国内外各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更好地通过建设乡村绿道、发展绿道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

1  国内外乡村绿道经济发展经验

乡村绿道作为通道和载体,具有多重功能作用,既能够有效弥补城乡绿地破坏,修复保护农村生态系统;
又能够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结合起来,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还能够连接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为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特色节庆活动等农文旅融合活动提供便利。乡村绿道最早在美国形成,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发展实践,如美国东部的蓝岭风景道和佛罗里达州的乡村绿道,葡萄牙杜罗河葡萄酒产区绿道,以及国内广东、浙江等地区的乡村绿道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已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绿道经济新业态,总结出较为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1.1  从规划设计上看,都是在规划指导下分步推进

国内外乡村绿道建设都制定了长远的计划或规划,并在其指导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小到大分步推进,逐步建立起多层级的绿道网络体系。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在其制定实施的“生态网络”计划指导下,推动乡村绿道建设,构建起生态保护区与乡村、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多层次沟通网络。国内乡村绿道建设走在前列的广东、浙江等地区充分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内容,从省级层面制定绿道建设总体规划;
各市县、镇村又根据上位规划,编制完成市县及特定项目绿道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绿道规划体系,科学指导当地绿道网络建设。目前浙江省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万里绿道网;
广东珠三角绿道网已串联起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的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村落等发展节点。

1.2  从功能定位上看,都注重彰显生态保护

国内外各地区在乡村绿道建设过程中,对绿道沿线的山水田园等自然生态资源都秉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作为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使用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生态网络”计划中就把当地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重点目标。荷兰海尔德兰省通过实施“绿色纽带”工程,推进贯穿村落、农田、牧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全省乡村环境中的动植物物种,保持乡村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2]。广东增城白水寨、浙江淳安千岛湖等在推进乡村绿道建设时,坚持与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不征地、少租地,绿道沿山边、路边、水边穿行,较好保护了沿线的原生态、原民俗。成都温江在建设绿道过程中注重加强沿线湿地、林盘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推进特色林盘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提升绿道资源的生态价值,让城乡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1.3  从发展路径上看,都重视挖掘乡村绿道经济

国内外各地在建设乡村绿道的同时都重视围绕产业基础、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带动绿道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如美国蓝岭风景道遵循“人文关怀”理念,在绿道沿线为游客提供自然教育、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多种旅游体验,助力沿线29个乡村每年旅游收入高达20亿美元。葡萄牙杜罗河谷葡萄酒产区将乡村绿道与葡萄产业发展和“波特酒”历史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葡萄产业链条、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广东增城通过绿道串联各类景区景点,沿线设置驿站、自行车租赁点、快捷餐饮服务、游船码头等设施发展旅游产业,助推沿线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成都温江绿道通过举办天府绿道文化旅游节、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国际水球邀请赛、世警会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完整的乡村绿道产业链,增强了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1.4  从建设投入上看,都得到了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绿道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国内外乡村道绿道建设都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推进完成的。如美国制定了许多关于绿道方面的项目法规和政策措施,把绿道当作经济产业来经营,其沿线道路的改造、标识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及观景台、公园等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的90%由当地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出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南普拉特河绿道,其专门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南普拉特河綠道基金会,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部分来自个人捐赠和各类志愿者帮助,基金会年度预算的50%用于绿道保护信托,50%用于绿道沿线的教育、就业、文化活动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国内各地区的乡村绿道绝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三农”领域的整合资金。但国内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绿道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导致绿道后续管护资金缺口较大,影响绿道沿线设施使用寿命和游客体验质量。

2  推进重庆乡村绿道建设的路径建议

重庆的绿道建设作为美丽山水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拉开建设序幕以来,一直以城市绿道建设为主,虽然巴南、铜梁等在乡村绿道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立足发展实际、系统谋划,以“他山之石”促进乡村绿道建设,推动乡村绿道资源向绿道经济转变。

2.1  加强规划设计,绘蓝图

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的乡村绿道均重视规划先行,重庆乡村绿道还处于小范围探索阶段,更应强化规划引领,形成“市级规划引领,区县分类推进,镇村落实落地”的科学规划体系。市级层面,应充分认识乡村绿道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和地位,加快编制《重庆市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等,明确乡村绿道的定义、功能、分类、组成及设计要求,为指导各区县、乡镇、村社规划建设乡村绿道、发挥绿道综合功能提供依据。区县层面,结合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因地制宜分类编制乡村绿道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探索不同方向、不同定位和不同主题的乡村绿道建设模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绿道网络系统。乡镇、村社层面,将绿道建设纳入村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等,构建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为绿道建设及沿线产业发展提供用地指导。

2.2  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

乡村绿道的生态、经济等功能是由原有的农村道路网络和自然农田肌理连通功能延伸而来。因此,要加强乡村绿道与农村道路建设的有效衔接。结合国家绿色公路建设和《重庆市县乡道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要求,促进乡村绿道与“四好农村路”建设融合对接,重点围绕川渝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和“美丽农村路”建设,升级改造连接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一批兼具绿道功能的“旅游路”“产业路”,优化重庆主城及区县城近郊区自行车道、游步道、健身道等布局,增强乡村绿道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各区县城近郊区的农村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乡村绿道的通达性和沿线游玩观景、路线切换的便利性;
完善导向牌、路线图及路灯照明、环境卫生、休闲游憩、商业服务等服务设施。

2.3  突出生态本底,促转变

绿道建设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手段,应以绿道建设为载体和契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快补齐乡村生态短板,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大转变、大提升。1)合理保护和利用绿道沿线自然生态资源,主城都市区重点围绕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量避免开挖、拆迁、征地,以道路翻修改造为重点推进乡村绿道建设;
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坚持新建和改建相结合,严格保护水源山体、民居建筑等,推进沿线森林、水域、农业等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2)强化绿道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联系作用,发挥绿道的连接贯通功能,推动重庆“一核四片”生态保护修复区内部零散的森林绿地、农业园区、产业基地以及具有巴渝特色的传统院落等串点成线,促进田园生产生活景观与山水、林地等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彼此联系与融合。

2.4  促进融合发展,挖潜力

发展“绿道+”是乡村绿道建设的新路径新方向,应强化乡村绿道的复合功能,挖掘沿线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及产业发展潜力,统筹推进乡村绿道建设与农、旅、文、体、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道经济,营造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活消费新场景。1)促进乡村绿道与沿线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绿道搭台、经济唱戏”,强化绿道对沿线农业、旅游、文创、体育、研学、体验等的串联和平台作用,推动“一区两群”绿道体系转化为绿色经济增长动力。主城都市区重点挖掘培育一批果蔬采摘、农田耕作、野营郊游、户外运动等体验性强的乡村旅游项目,“两群”地区突出开发一批以避暑休闲、山地运动、康养度假、文化节庆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发展骑行租赁、驿站服务、特色民宿等相关配套产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2)推动绿道沿线区域集聚发展。坚持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绿道建设,借鉴“一镇一品”“一片一业”等模式,立足“一区两群”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和经济特色,沿绿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道节点和精品板块,形成由小到大、层次分明、处处是景的绿道旅游环线。3)加强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利用重庆旅游网(http://www.cqlyhy.com)及各区县旅游服务网等,加强乡村绿道旅游线路的整体营销和品牌建设,促进绿道沿线旅游资源转换成旅游产品、沿线农产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同时,促进绿道与重大赛事活动、传统节庆日等相结合,将绿道打造成为运动之道、科普之道和知识之道。

2.5  加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增活力

乡村绿道建设是一項长期工程,兼具公益性和经济性,建设阶段和建成后维护,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完全靠政府投入或者完全靠市场主体投入都不现实。应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各类社会投资活力。1)突出政府引导。通过制定规划、计划、建设标准和技术指引等举措,强化政府对绿道的建设引导,促进绿道建设与农田标准化、林网和水利建设的统筹协调。2)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投向体现绿道公益属性的相关领域。探索设立绿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道建设。推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探索建立以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运营机制,以竞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管理、运营和维护,破解建设资金短缺和后期管护问题。3)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宣传乡村绿道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提升乡村绿道关注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并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1-11)[2022-09-15].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1/content_5667663.htm.

[2]   陆超.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绿道规划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经验借鉴重庆市乡村振兴重庆市光海养蜂场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重庆市光海养蜂场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11期)2019-11-22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财会学习(2016年23期)2017-01-07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推荐访问:重庆 助力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