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1合集)

时间:2023-05-30 13: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1合集),供大家参考。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1合集)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

**村距**镇政府约8公里,与仪陇县大仪镇接界,较为偏远。全村原14个村民小组,现合并为4个大社,共350户,135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80亩,人均0.6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辣椒、青菜、油菜、花生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二、20xx年到户项目规划

全村共有精准扶贫困难户87户,贫困人口270人。其中:产业发展中的种植业以辣椒、青菜种植为主,共31户,贫困人口158人,总面积60亩,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鸡、养鱼为主,共10户,贫困人口32人;易地扶贫搬迁14户,贫困人口44人;危房改造6户,贫困人口23人;低保兜底28户,贫困人口28人。

三、按照“一低七有”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按精准脱贫要求,贫困发生率要低于4%,为达到20xx年脱贫摘帽,按照“七有”要求,我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利用本村地处小溪沿线的有利条件,招引养殖业,发展生态养殖,承包期限20xx年,每年村集体可收入20xx元;二是向对口帮扶单位争取帮扶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取得分红收益,充实集体经济;三是采用集体土地入股产生经济效益,壮大集体经济。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0.8万元,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完成时限:20xx年12月,责任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村地处两市县交界,较为偏远,自然条件差,现村己通水泥路1.2公里,到村委会还有3.5公里未通水泥路。20xx年拟建好通村村道,解改老百姓出行难,项目预计投资175万元,争取交通部门专项补助资金88万元,农户自筹65万元,社会捐资22万元。:完成时限:20xx年12月,责任人:。

(三)安全饮水。由于我村部分农户饮用水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20xx年计划建设供水站2处(和山),预计投资达40万元,争取水务局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资金不足部分由受益农户自筹。力争20xx年10月底前完成,责任人:。

(四)生活用电。全村己实施农网改造,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五)村卫生室建设。我村未有村卫生室,20xx年拟建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现己完成地勘、选址、规划,4月上旬进场施工,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面积60平方米,预计投资达12万元,争取市卫生局专项资金12万元。责任人:蒲纪君。

(六)村文化室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

(七)宽带入户情况。宽带己通至村委会,部分农户也安装了宽带,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八)建设新村集中供气工程。20xx年3月动工,力争8月完成80户安装,使农民用上安全清洁能源。

(九)全年开展科技知识及种养业培训2期,培训174人次,培育产业大户1户,集中成片栽植核桃40亩。

(十)拟新建文化室120㎡,文化院坝396㎡,新建阅报栏1处,建设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点1个,鼓励符合条件的4名青年参加中职高职培训,帮助期申报相关培训补贴,为符合条件的40户贫困户提供小额贴息贷款20万元。

四、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

(一)救助自然灾害和重病发生造成家庭特困农户5户。

(二)积极争引土地整治项目资金220万元。整治地块:原村6社、11社。按照要求,整治土地250亩,约需资金120万元;修建小微水池及整治病害水利工程4口,建设田间作业道路1公里,约需资金100万元。力争20xx年下半年启动,责任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组织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打造“学习型、团结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五型班子,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群众与干部的关系,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微信,确保各项强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对缺乏劳动力及资金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二是对因病致贫的农户,及时开展大病救助,协助办理慢性病卡,及时报销医疗费用等;三是对因学致贫的农户,协调发放助学贷款。总之,保证各项惠民政策及时落实,维护社会及生活稳定。

(三)发挥驻村帮扶工作对队及“第一书记”的作用。全面落实上级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驻村帮扶工作对队及“第一书记”要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二

根据省委关于《关于“部门帮县、处长帮乡、干部驻村”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组建驻村工作小组深化“帮县、联乡、驻村“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开展万名干部“结穷亲”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为进一步做好本庄镇沙沟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推进贫困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单位及帮扶村的实际,制定20xx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扣农民增收、改善环境两大目标,突出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三个重点,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方式、资金管理、社会帮扶四大机制,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沙沟村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整洁、群众健康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实现“宜旅秭归、文化秭归、生态秭归、幸福秭归”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xx年结对帮扶工作主要目标是:一是发展烤烟350亩、蔬菜600亩、生猪出栏2800头,蛋鸡养殖,人均年纯收入净增500元。二是巩固整村推进成果,完善和维修烟水配套及安全卫生饮水水池,疏通配套管网,确保其发挥作用。三是依托主导产业,积极争取资金,发展驻村经济。四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标准,选好地址,保证质量,建好、用好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结对帮扶机构。坚持由院长雷德强同志任组长,副院长周秘萍、徐明芬同志任副组长,李强同志任成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具体人员负责抓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依靠党员、社区理事长的力量,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总揽全局、指导协调能力,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加强对年轻党员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提高村支两委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

(三)调整种植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支柱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好详细的年度、阶段性发展计划,围绕烤烟、蔬菜、生猪等支柱产业,抓好产业布局,发展产业大户,形成产业规模化,着力引导农民向蔬菜、生猪、烤烟等合作社方向发展,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督促村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措施,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建、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抢抓“志能”激发关爱活动的机遇,协调有就业愿望的村民开展无偿培训,实现成功就业。加强调查研究,组织村民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开展清洁卫生大扫除,提高卫生水平,减少疾病发生。

(五)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特困户,老党员,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乡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计划生育建设,建立“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做主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六)创新帮扶方式,巩固结对帮扶成果。为了改善部分特困群众的贫苦生活,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一是组织村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聘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开展“攀穷亲、结穷对”的“一帮一”活动,动员单位党员干部省吃俭用,挤出更多资金,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暖送到他们的手中。三是适时组织村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发展。四是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全体村民赠送“文明家庭”手册,组织法律工作者到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定期现场办公,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要积极协调,善于思考,找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要深入调研,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建立定人联系、定时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总之,我们逐步解决沙沟村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在帮扶的这两年里让沙沟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三

xx区xx镇xx村继续按照 “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xx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更好实施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大扶贫的要求。统筹规划,周密部暑,全力实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xx区的平均水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是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宣传好、贯彻好、学习好党的及今年中央“两会”精神,把村党建工作抓牢抓实,继续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培养农村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主要做法:(一)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二)进一步调研、摸底、走访,包括:1、建立民情日记、档案;2、召开村“两委”座谈会;3、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组织召开村民小组座谈会;4、积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党员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有力党员队伍。(三)讨论研究今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探索农民脱贫致富新思路、新办法,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走访村贫困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力争计划内帮扶的贫困户当年脱贫。

二是抓紧抓快协调xx区组织部、计生局、卫生局、文化局等职能部门对村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监督去年我局资助的资金使用情况。主体工程投资35万元,计划3月份动工,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年内交付使用。

三是跟踪、协调xx区水利局对那马屯、六合屯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30万元,力争年内解决两屯600多人口的饮水问题。

四是协调、跟踪xx区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全村8条总长12公里的农田水利渠道及那马屯1.6公里屯级道路的建设。计划7月份完成,总投资480万元。

五是协调xx区扶贫办、国土局等职能部门对那华屯0.3公里,那母屯3公里,平利屯0.5公里,那户屯0.8公里的屯级道路改造,计划8月份完成,投资92万元;二桥头至百拿屯4.8公里的屯级道路硬化工程,投资200万元,计划10月份完成;跟踪xx区国土局对xx大垌田总长3公里的防护坝建设,计划11月份完成,总投资600万元。

六是继续跟踪xx区交通局完成对二桥的修缮工程,计划2月份完工,投资15万元;协调xx区农业局50吨水泥,发动那华屯群众投工投劳年内完成屯内道路硬化。协调林业局年内完成500亩油茶低产改造,形成以油茶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七是通过协调xx区教育局及其他渠道为六合屯教学点建卫生间、硬化操场等基础设施,年内计划投资5万元,力争创造一个较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八是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群众矛盾,确保无重大信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包括:1、调解、处理一些矛盾纠纷;2、开展反警示教育: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3、加强法制教育,帮助村民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勤劳致富的好思想。

九是结合局直属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及动力技校开设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热门教学专业,大力向该村初、高中毕业生等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群体宣传、积极推荐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

十是春节前夕,局组队深入村屯走访慰问特困户,五保、低保户,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贫困大学生及村“两委”干部,送去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使xx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四

为了争取使乡(镇)村组户早日脱贫致富,经多方调查了解,结合县乡扶贫工作相关政策,由帮扶责任人负责,在征得贫困户同意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家庭基本情况

户主,男(女),族,年月出生,文化程度,常年在务工(在家务农或在打零工),全家口人。配偶:,族,年月出生,文化程度,在家务农,患有病;之子,年月出生,文化程度,常年在务工,年纯收入元;之女,年月出生,现在上学。现有主要劳动力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获取,__年家庭年纯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元。

该户共有房屋间,其中主屋间,偏房间,住房面积平方米,属于(不属于)级(c或d)危房。全家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个人简历家庭简单实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二、致贫原因

1、家庭成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且家庭成员都没有一技之长;

2、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或在本乡镇打零工为主;

3、人均耕地面积少,仅为亩,且种植单一,没有特色经济作物,所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仅能维持生计;

4、妻子常年患病,医疗费用较大,家庭主要是因病致贫;

5、家庭有名学生(有学生在外地上大学),供养学生费用较高,家庭主要为因学致贫;

6、家庭有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家庭主要为因残致贫;

7、该户房屋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多处漏雨,属于d级危房,而本户缺资金,没有能力翻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帮扶计划、措施及时间安排

经过前期入户走访、调查了解、建档立卡,对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困难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对该户__年的帮扶计划进行了梳理,具体帮扶计划安排如下:

1、全年:进行思想扶志帮扶,不定期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月:引导其参加乡(镇)扶贫办组织的“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总结根据本户的发展意愿,使其对养羊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争取早日掌握一门养殖技术;同时,为其全家3口人协调办理农村低保,解决其生活困难;协调为其配偶办理残疾证,申请对残疾人的“两项补贴”;

3、月:帮扶争取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元,自筹部分协调办理小额贷款解决,购买山羊只,申请乡畜牧办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发展项目,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4、月:根据户主的劳动技能状况,帮助其申请村级保洁员公益岗位,月工资元,基本解决家庭实际困难;

5、月:村扶贫车间建成后,介绍其子到扶贫车间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6、月:宣传农村低保、五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为医疗卫生部门对接,为其解决新农合缴费问题,解决其配偶的医疗费问题;帮助其解决医疗报销和各项优惠政策;

7、月:帮助家庭办理教育扶贫相关补贴,解决本户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8、月:协调民政部门为其解决临时救助。

9、月:协调帮扶企业为其提供物质帮助,适时赠送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解决生产困难;

10、经常入户了解家庭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及时解决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预期成效

1、帮助办理农村低保(五保)人,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使其吃穿有保障;

2、帮助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发展山羊(黄牛等)养殖,心得体会年预增收元,促其项目永续发展,真正实现脱贫目标;

3、安排家庭成员人在扶贫车间就业(从事公益性岗位),年纯收入增加元;

4、对该户实施“雨露计划”免费养殖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门畜禽养殖技术,可发展养殖;

5、帮助办理扶贫小额贷款元,入股合作社,年可分红元,一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元。

总之,对户的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单纯的输血而解决贫困问题。因此,通过对该家庭的全面了解,掌握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帮助其掌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力争做大做强,实现其永久脱贫致富。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五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促进我镇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狠抓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确保帮扶成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20__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扶贫开发方式,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确保我镇20__年贫困人口在现行阶段下全面脱贫。

二、任务目标

按照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通过“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着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基础,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我镇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都有保障,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确保到20__年全镇105户(最终数据以每年动态调整后为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三、具体工作内容

(1)实施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一是发展和壮大村集体产业,重点解决非困村无支柱产业的问题。通过村集体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一方面通过增加的村集体收入通过开发岗位及小微奖补的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通过带动用工的方式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二是积极发展贫困户特色种养殖业,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2)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户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村主干道和村到组道路硬化、移动电话、电视信号、网络等全覆盖。消灭全部c、d类危房;建设好村级卫生室、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户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通过雨露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贴、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雨露计划”等工程实现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小孩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通过教育扶贫,做到了扶人扶智扶精神目标,杜绝了贫困代际传递。

(4)实施就医帮扶救助工程。重点解决贫困家庭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继续推行贫困人口住院医疗“351”,慢性病补充“180”政策。持续做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和大病医疗救助标准;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机制,采取政府帮扶、慈善救助、村民互助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防止群众因病因灾返贫。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六

**村位于**县城及区政府东北部6公里,全村辖1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28户,村民1560人。村围南北长3.5公里,东西长2公里,总耕地面积1859亩,区域总面积7平方公里。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县区内闲时务工为主。辖区属丘陵地带,黄胶土质,气候温差明显。

(一)基本设施建设状况

全村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10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电视网络覆盖率达75%,村村通公路一条,县级公路纵横贯穿辖区,“*厂”、“饲料加工厂”、“物流”等企业居伏筹建在内。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计划生育及卫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降低4%,村卫生室一个。

2、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农村低保覆盖人数53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7%,农村危房改造占农村危房总数68%。

(三)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

**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畜禽鱼类养殖业为主,盛产玉米、蔬菜、花生、水稻、小麦、红薯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全村已发展养殖黄牛、生猪、山羊专业户12户,增收率同比往年上升40%。

**村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有点儿存款的农户都是近年来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也就是说农民辛苦劳作一辈子或者两代人攥下的辛苦钱不够一次的房屋改造,目前仍有部分农户住着土木或者石木瓦结构的老式房屋,少部分还住着爷爷辈留下的年久失修的危房。

究其贫困原因一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无支柱产业支撑。二是少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商品意识弱,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三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没有项目投入不懂改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大门,也就自然形成了农户经济薄弱,收入不理想。

由于**村地处偏僻,距城区较远,消息相对闭塞,有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不能及时运送出售,村民经济收入不乐观,相应对村组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相应不够。一是部分村庄的道路仍是黄土路,影响农民出行及作物外调;二是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太差,农田不能有效灌溉;三是村民脱贫缺乏资金投入,扶贫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按照扶贫工作的三个基本和三项工作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配套、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强化村两委凝聚力,力求干部务实,民风淳朴。

一是要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利用好**村人多地广的优势,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

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再发展,争取一定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要重视科技教育扶持,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做好科技人才返乡工作,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完善推进,实现全村贫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新农村建设内容:

(1)对上场、上学两个村民组的通组道路进行硬化,投资概算:50万元。

(2)对三源油厂周边的尹东、尹西、邓庄三个村民小组入户道路修复硬化,路灯安装、绿化。投资概算:120万元。

2、水利设施建设内容

(1)对岳庄等14个村民小组重点堰塘整治40处,投资概算240万元。

(2)对西片岳庄至上场组排水河道及邓庄至上场东片两处小河道治理。投资概算160万元。

(3)对东西片9个村民组新建饮水井50口,投资概算95万元。

3、危房改造建设内容

危房改造5户,投资概算120万元。

4、坡岭地整治建设内容

坡岭地整治建设150亩,投资概算150万元。

(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教育发展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1)筹建学前幼儿园一所,技术培训学校一所,投资概算130万元。

(2)新建村部及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投资概算140万元。

效益测算:就近儿童入学,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增强群众生产技能。保障村民集会、学习、娱乐有场所。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建设内容: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组织2个。

1、产业协调资金200万元帮扶成立黄牛、生猪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发展互帮互带、脱贫致富的自我帮带能力。

2、产业协调资金90万元,帮扶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组织4个,提倡科技种植,促进增产增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村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项目建设力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建设资金要捆绑使用,从人、财、物上给与大力支持。同事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覆盖范围。

三、项目设施及资金使用实行“四议两公开”管理,做到规划民主、决策民主,确保扶贫一次成功一次,实施一种见效一种。

四、定点扶贫单位要参与帮扶,制定定员帮扶扶贫规划,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尽可能的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后附**村脱贫规划项目一览表。

投资概算:350万元。

效益测算:不断完善我村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缩小城乡教育环境条件差距,促进区域、社会的协调、和谐与平等。

(2) 、实用技术培训

建设内容:每年进行实用技术培训80人,六年共培训480人。

投资概算:50万元。

效益测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业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3)、示范户培育

建设内容:每年对20户农民进行示范户培育,六年共培训120户。

投资概算:5万元。

效益测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4)、劳动力转移培训

建设内容:每年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六年共培训1200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000人。

投资概算:200万元。

效益测算: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2、基层组织建设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建设内容: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拉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农民的增收,按每个合作组织能促进当地农民10户增收,每户每年增加xx元的收入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1440万元,同时也促进了全村蔬菜产业的发展。

(2)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扩建组级组织活动中心1个。

投资概算:20万元。

效益测算: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

(3)计划生育

建设内容:完善乡、村计生服务设备、设施和队伍建设。

投资概算:20万元。

效益测算:从根本上解决我村计生服务室,有利于为贫困户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4)村卫生室建设

建设内容:维护村卫生院1个。

投资概算:2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群众医疗环境,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疾病能及时、有效得到医治。

(5)社会保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建设内容: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达1680人。

投资概算:15万元。

效益测算:完善医疗制度,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发展。

2、农村低保

建设内容:每年农村低保覆盖人数达89人。

投资概算:12万元。

效益测算:确保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温饱、帮扶低保户早日脱贫,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农村养老保险

建设内容:每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600人。

投资概算:6万元。

效益测算:确保老年人口老有所养,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福利。

(三) 产业发展

1、种植业

(1)蔬菜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王沟、田东、田西、马北4个组新增油桃面积350亩。

投资概算:80万元。

(2)干果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四个村民小组新增面积300亩,主要品种有核桃等。

投资概算:60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栽植六年后进入丰产期,

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48万元。

(3)中药材种植

建设内容:主要在王沟、田东、田西、马北新增面积100亩,主要品种有血参。

投资概算:25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

2、养殖业

建设内容:新增养殖出栏量0.5万只,主要发展以林下生态肉鸡养殖、蛋鸡养殖为主的品种,大力发展生猪生态畜牧业。

投资概算:30万元。

效益测算:预计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

3、资源型加工业

建设内容:建设资源性加工企业3个,主要分布在我村孙洼、马南、马北、马西。

投资概算:300万元。

效益测算:可促进当地农民进厂就业,按促进100人就业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300万元。

4、市场物流业

建设内容:建设市场物流企业1个,分布在我村中坪组。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可解决当地40余农民的就业问题,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10万元,同时能为发展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的物流条件,促进我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5、劳务经济

建设内容:六年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400人次;开展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培训农民200人次;转移就业人数100人,扶持创业人数50人。

投资概算:10万元。

效益测算:可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预计六年内可转移就业和创业人数达200人,按转移就业和创业人数每人每年增收2.4万元计算,六年内可增加农民总收入达2100万元。

(四) 生态建设及环境整治

1、人居环境改造

建设内容:民居及环境改造176户。

投资概算:25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2、污染治理

组内垃圾处理 建设内容:主要处理孙洼、马南、马北、马西和一些人群集居的村寨院落的垃圾,六年内处理垃圾50吨。

投资概算:6万元。

效益测算: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生,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3、环境绿化美化

建设内容:主要在油路两旁、村院落、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及企业生产区等,六年内建设5万平方米。

投资概算:30万元。

效益测算: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天然林保护

建设内容:主要涉及王沟、马北农民自由的天然林地,六年内对全村1300亩生长较好的天然林进行保护。

投资概算:5万元。

效益测算:建立管理较完善的管护制度,管好天然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气候环境,实施有序砍伐,增加农民收入;还可进行适量的林下蛋鸡养殖等特种养殖,发展林下中草药材等。

(一)资金保障

首先是国家拨下来的项目资金必须阳光使用,政府采购,保障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其次是企业都是良好信誉企业,效益型企业,自己筹资部分不存在困难:其三是该规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产业化发展资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资金,国家政策给予支持。

(二) 技术保障

首先是有省、市、县各级专家的支持,其次是乡内各专业部门的鼎力协助,其三是各村组织相关负责人员具体操作,因此**村脱贫工作有足够的技术保障。

(三) 制度保障

首先是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四议两公开”管理;其次是项目资金阳光使用,政府采购,公示群众,民主监督,跟踪审计:其三是规划民主,决策民主,确保扶贫一片,成功一片,实施一种,见效一种。对各生产环节均建立失职赎职追究制。

(四)机制创新

1、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扶贫项目中的种、养殖的发展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为确保项目实施具有持续性,让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项目实施时区政府与受益户签订项目实施协议,项目实施成功见效后实施户按项目投入上交一定比例作为项目风险金。扶贫项目风险金设专人、专户、专帐管理,用于农户生产中不可抗灾的生产救助。并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保险机制,进一步降低农业项目实施的风险。

2、工作协同、督促与奖励机制

村、支两委负责作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各村民小组要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好、成效显著的村民小组,以及具体项目实施的人员实施专项奖励。

3、定点扶贫单位参与定点帮扶

定点扶贫工作队深入村、组、贫困户及老干部老党员中了解贫困村的贫困现状、经济收入和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特困户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三年到五年扶贫规划,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七

为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根据《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就在册贫困户的走访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贫困人口192人,为使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20xx年底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

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20xx年脱贫102户192人。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02户192人在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

3、时间:20xx年10月底。

四、帮扶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贫资金支持一点、工作组队员干部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村干部对贫困户子女

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组临时党组织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利用集团所属公司职工培训场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安置到集团所属企业就业。同时,要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农业产业项目。四是信息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农村致富项目,搞好网络信息、技术、销售模式(互联网+)服务,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八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中心驻村扶贫的坛城镇祠堂村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中心积极协调农业、

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四、工作要求

驻村干部在工作中重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考虑村民的利益,注重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运用各项惠农政策,争取使祠堂村村民逐步过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活。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九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帮助结对村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和结对村资源环境优势,积极与有关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集中精力,聚焦精准,着力精准,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年度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战役。现将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履行帮扶单位职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履行工作责任。我局始终把帮扶脱贫结对工作作为全局一项中心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结对共建单位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自伦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陈刚为副组长,科室(支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每半年、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分析总结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结对帮扶工作打算,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措施。三月份我局领导班子人员调整,及时明确了由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陈刚具体分管,局办公室负责联系扶贫工作,把具体工作任务逐一分解到各科室(支队),并列入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了工作职责,强化了工作制度,夯实了基础保障,进一步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联络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市直单位部门优势,切实推进部门联动,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在联合党委工作机制下,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联合党委会议或联合党委扩大会议(由于帮扶单位的调整,今年二季度联合党委会议改由召开市安监局、市第二人民医院、慈佛寺村帮扶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并安排下步工作,总结结对帮扶工作,解决结对帮扶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棘手问题,讲评选派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联合党委工作有效运转。加强与结对村、所属彭塔乡沟通交流,研究探讨扶贫工作新路径,研究如何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上去做,如何从发挥村优势和部门优势上去做。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学习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工作,整合各种资源,互帮互惠,建立动态互联机制,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

(三)选优配强驻村干部,为精准扶贫增添活力。20xx年8月,我们严格按照选派干部的标准,选派一名科级干部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今年4月份我们又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选派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原选派干部改任副队长,加强驻村扶贫工作力量,并与单位业务工作完全脱钩,保障其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中去。驻村干部到村后,严格遵守选派选聘制度规定,吃住在村,服从管理,廉洁自律,把自己当成结对帮扶村的一员,积极投身到村日常工作中去,团结、依靠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村民,狠抓班子建设,强化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与协助下,走组入户,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二、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帮助脱贫致富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完善规划措施。为全面、准确掌握结对村的基本情况,局领导班子先后12次赴结对村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主要领导亲自带队3次,与县、镇、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庭了解村情民意,对全村自然条件、人口、土地、贫困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多次同镇、村干部座谈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并结合实际对《市安监局与慈佛寺村结对帮扶三年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种养殖产业、劳务输出产业、乡村旅游业等主导产业,到村级道路建设、河堤水利设施修复、民居环境改造、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卫生室、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建设,都进行了充实完善。依据《三年规划》制定了《市安监局20xx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工作内容、责任人、责任科室、完成时限,逐项落实,逐月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包扶责任,确保扶贫工作实效。全局在编的24名干部职工全部与结对村48户贫困户家庭建立了结对包扶关系,每月至少一次到户走访,了解情况,探明脱贫需求,分析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所包扶的贫困户家庭一起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每户每年帮扶措施至少8条,明确记载在扶贫手册上,接受所包扶的贫困户及村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计划,规定完成时限。指导村两委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帮助有意愿需求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成立种养殖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带领贫困户家庭发展产业,发家致富,并在联系技术指导、开展防疫、资金、销路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建设基础。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结对村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得益于有一个坚强的总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下步要想取得更快发展,仍需抓住这个关键。帮助村总支部班子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目标,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来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进一步夯实党组织建设。结合县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党员“创先争优月点评日”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努力纯洁党员队伍,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市安监局到村开展“七一”慰问贫困老党员,并邀请村两委班子及部分党员到金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到金寨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及共上党课活动,帮助强化为民服务信念,坚定脱贫攻坚信心。

三、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一)在政策宣传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政策不清、获得感不够等问题。走访中,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来,我没用过共产党一分钱”,但经过进一步交谈了解,我们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正享受着或享受过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我们感到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部分贫困户甚至认为他脱不脱贫是政府的事,等靠要、心理失衡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为此,我们在走访中把对国家扶贫政策的宣讲作为一个工作重点,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国家政策的目的与导向,理解并认同国家的扶贫政策,增强获得感中心。

(二)在广泛利用并争取社会资源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扶贫能力手段单一的问题。邀请长江精工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屠仁汉总裁到村开展扶贫调研,以贫困户刘敬成养鸡场为示范点,带动周边养殖户的发展,再逐步向有机蔬菜、优质水稻等生态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展,联系安徽汤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村调研种植红心猕猴桃项目可行性,市水产局专家冯毅到村开展水产养殖调研与培训,为村部分水产养殖贫困户争取水产养殖种苗及发展资金,市水利设计院专家林胜一行到村对部分拟新建改建的水利设施进行论证。市第二人民医院到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在全村范围内进行筛选,对达到白内障指征的患者进行免费实施手术,不定期组织因病致贫贫困户到二院就诊,对需要住院治疗的给予政策上优惠,并为每位住院治疗的患者发放150元的餐补。

(三)在打造旅游扶贫村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一村一品”不强的问题。去年慈佛寺村入选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后,在所属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坚持早着手、早谋划,委托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并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依托霍邱县慈佛园林有限公司,围绕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的“八个一”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三农”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四)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问题。村成立霍邱县慈佛寺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向土地流转承包企业和大户收取劳务派遣、解决纠纷等服务费用约6万余元,慈佛园林有限公司入股分红,每年1.5万元,村集体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6万元的收入。下步,我们准备把在我村地面上现归于县水产局管理的朱家堰水库权属关系争取过来,以出租或承包的形式给企业或个人经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在引导贫困家庭利用国家扶贫政策脱贫致富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贫困家庭有需求无门路的问题。通过走访,切实掌握每个贫困户家庭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了解脱贫致富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利用相关国家扶贫政策脱贫。引导238户贫困户家庭发展水产或畜禽养殖,并帮助享受产业补贴共62.44万元。通过个人申请,两公示一公开等程序,为146户贫困户家庭申请办理小额信贷,为38户贫困户争取危房改造。帮助所有贫困户家庭在校子女落实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贫困人口“351”综合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落实,贫困人口患慢性病患者都能享受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救助,使他们能轻装上任尽快脱贫。

四、下步打算

今年结对村拟定整村脱贫出列,下一步工作,我们重点围绕贫困村出列的条件: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至少有一项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配套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大于5万元的要求,狠抓“精准”,结合包扶对象实际,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整合多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和宣传力度,树立“扶持帮助为辅、自力更生为主”的意识,不断增强村级班子和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和巩固扶贫成果。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

根据汉家岔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xx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xx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1640人下降到20xx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xx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xx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xx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xx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xx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xx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xx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xx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xx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xx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xx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xx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xx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xx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一

根据汉家岔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__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__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__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__年的1640人下降到20__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__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__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__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__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__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__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__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__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__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__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__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__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__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__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__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__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二

整村脱贫规划得到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委召开专项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在原有对口扶贫人员的基础上,抽调专人成立xx村整村脱贫规划设计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通过认真分析、调研,请教有关专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后,初步形成了xx村整村脱贫项目规划书,现将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简介

xx村位于x镇西北部,紧邻江东街道天台和凉水村,与天台、凉水有两条主干道相连,是x镇西北之门户。村下辖5个社,544户1718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5亩(田1137亩,高产稳产田500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6%,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14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07户242人;受限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水资源的不足,我村产业发展和人畜饮水安全受到限制;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63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的7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2.5%,贫困人口全部解决温饱问题。

二、整村脱贫规划原则、内容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我村整村脱贫规划原则是:结合我村实际,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统筹保障民生。

(二)规划内容

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整村脱贫项目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新建村级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会资金支持,已经开始前期铺设,需要后期扩大投入。硬化村级公路10.9公里,形成连接天台、凉水的加宽公路,并形成绕村硬化路格局。建设生产便民道8.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解决我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的难题;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为我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水源条件。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农户脱贫

走“一保二扩”(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蔬菜的栽培面积和立体间套种面积、扩大名优特新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路子,强力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引导肉牛养殖兴趣户变成规范户,在20xx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使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保障民生民计

针对xx村在对口扶贫和“”扶贫项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规划建成2个新村居民点,即冒火山集中居民点、石桥集中居民点,完成12户农户的生态移民建设,106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超市垃圾存放点等便民设施,实现集经济、文化交流、商贸为一体,发展xx村经济。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在整村脱贫规划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之一。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农业中心的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三)规划目标

整合镇扶贫开发、“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及全区整村脱贫开发工程等三大政策机遇,推进xx村整村脱贫工程的实施。从20xx年起,人均每年增加9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公路级别达到通畅标准,户户居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安置全村地质灾害户、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到20xx年,建立“三圈一带”体系,即建起一个特色产业圈,一个公共服务圈,一个综合统筹圈,一个生态移民产业带。每年 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200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60人以上,新增就业200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200人以上,全面实现xx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三、xx村整村脱贫项目设计

(一)基础设施建设

xx村“三圈一带”脱贫思路如原则所述,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在整村脱贫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两个基地的实现和发展。

1、产业道路建设。要实现“三圈一带”的目标,必须解决产业运输问题。一是为促使圈与圈的连通,按需构建交通网络,建好一、二组(村公共服务中心所在地)至三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组至五组的环村公路10公里。同时,结合至天台和凉水的两条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区位资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扩大“特色产业圈”影响力和贸易平台。二是为促进生态移民产业带的产业开发,修建各组人行生产便道8.2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历来缺乏。所以解决和改善“三圈一带”居民的安全饮用水和商业用水问题,是保证“三圈一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利用综合统筹圈的优势,建立涵盖“三圈一带”的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区分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一是规划实施产业圈的生产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二是规划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

(二)基础产业发展

在现有牛场规模前提下,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加快附属草场建设,在20xx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

(三)基本素质提升

依托驻社的农业服务中心和区内外专家,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90%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业上,“三圈一带”的建立为周边群众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200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60人以上,新增就业200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200人以上;居住上,规划12户42人的生态移民,106户212人的危旧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态移民产业带,带动移民和改造户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上,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五)基层组织建设

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对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xx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整个中心(含卫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动室、会议室、远程教育点、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于一体,我村将进一步根据“三圈一带”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学校职能,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便利。

四、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xx村“三圈一带”体系所涉四个大类,七个项目预计需投资699.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03万元,用于产业发展63万元,饮水工程40万元。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三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20__年底前,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3户44人在年内连续两年实现收入超过脱贫线,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

四、主要任务

(一)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调研。人社局领导干部要深入对口包联村,走访贫困户,认真做好走访记录,掌握贫困状况,制定脱贫规划。

(二)完善建档立卡资料。认真核对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导致贫困的原因和实际需要,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和精准脱贫信息动态管理。

(三)宣传脱贫相关政策。广泛宣传各级支农惠农和脱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根据走访了解的情况,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到村到户帮扶方案,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推动帮扶项目落地。要跟踪了解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和贫困户发展变化情况,调整完善帮扶措施,研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确保帮扶工作见实效。

(五)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了解所包村发展状况,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教育疏导,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对口包联村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大脱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力度,培养壮大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五、工作措施

(一)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改善基础设施。依托人社局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各项职能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二) 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针对贫困户的需求分类进行,内容精准,让每一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就业”本领。

(三)干部帮扶。人社局机关干部职工,要在苏巴斯提村内确定帮扶对象,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等形式,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对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具体名单见民族团结一家亲人员花名册。

(四)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人社局干部与辖区群众结对子、认亲戚,面对面开展党的民族政策,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民族团结,实现共赴小康社会目标。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四

20xx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苦拼实干,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以“整村推进、消除茅草房、产业开发、易地搬迁”为扶贫手段,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人口为对象,围绕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切实抓好贫困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机制,抓好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抓好种养技术、劳动技能等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脱贫后劲。积极推进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0xx年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省项目重点实施整村推进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解决1.5万户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不断提高2万低标准人口的经济收入;使项目覆盖区受益群众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1、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52个,国家投资2280万元;

2、争取专项茅草房改造5000户,国家投资5000万元;

3、积极争取“整乡推进”项目1-2个,争取国家投资800万元;

4、争取县内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指标300户1200人,投资600万元;

5、力争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放贷指标达到14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00万元;

6、积极争取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新增2-3项产业内容,继续扶持蚕桑、魔芋等。

针对我县的贫困状况,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瞄准强县富民目标,努力实现老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紧紧抓住国家对革命老区县、贫困县扶持力度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机遇,加大我县老区对外宣传力度,尽最大可能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投入,促进部份老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继续实施好“百千万帮扶工程”,扩大社会帮扶的影响力,不断争取社会闲散力量,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充分调动县直各挂钩帮扶

部门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扶贫办继续认真履行协调部门的职能,当好县委、政府参谋,组织实施好挂钩扶贫工作,督促落实好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扶贫办将一如既往地围绕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站在构建平安和谐镇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扶贫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扶贫队伍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扶贫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任务纵向分解到乡、到村,横向分解到办各股室和工作人员,按照“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圆满完成20xx年各项扶贫目标任务。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篇十五

整存脱贫扶贫开发规划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xx乡南端,距秀山县城36公路,东接平马、西连官庄,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有水泥硬化公路连通,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335户,1236人;有耕地面积2665亩,林地面积3882亩。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4598元。

全村平均海拔680米,位于头组的梳子山最高海拔1366米,是河的源头所在;xx村因离县城较远,具有、空气、土壤、生态等地理优势,适宜发展种植业,因广种金银花、白术等中药材,被誉为“中药材之村”。

二、贫困现状

(一)客观环境差

xx村位于川河盖下,多为山地,土层薄,坡度大,土壤贫瘠,受地理因素限制,全村土地零散,造成土多田少、田地灌溉不足等问题,传统农业增收困难。

(二)基础设施落后

1、道路交通。全村5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组通有通组公路,两个村民小组通有水泥硬化路,但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地势高,阳雀坳组通组路迟迟未能动工,群众的出行和生产受到一定的困难。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河虽然横穿全村,但由于xx村海拔高,地理条件特殊,河流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xx村二堰”修于1998年,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引水灌溉,迫使部分粮田改旱,影响群众生产。

3、农村住房。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水平低,加之历年火灾、雪灾、风灾影响,全村仍有危房户 户。老式木房数量大,砖瓦房比例只有30%。

4、卫生、服务设施。目前xx村尚未能建立合格的卫生室,现有的门诊室和药房都设在农户家中,条件简陋、设备简单、药品单一,只能对简单的伤风感冒进行治疗。便民商店货源不足,货品单一,不能满足群众日常要求。

三、20xx—20xx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围绕《秀山县整村脱贫工作目标》,按照“八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20xx-20xx年xx村要实现以下八个目标任务:

(一)人均纯收入在20xx年的4598元的基础上在增加20xx元,达到6598元, 实现户均拥有1-2个农业产业,95%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80%村民小组实现硬化公路连接,完成全村16000米人行便道建设。实现畅通任务。

(三)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

(四)疏通“xx村二堰”,完成低效农田改造。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到95%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完善村卫生室,实现治疗室、药房隔离,完善医疗设备、保障药品齐全。

(七)建立规范整洁的农家便民超市,保障货品充足,品种齐全。

(八)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完善村级活动室,室内设施,活动开展正常。

四、20xx—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从该村实际出发,两年计划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46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上级级部门帮扶资金15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7万元。分年度实施如下:

(一)20xx年项目:计划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21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98万元,上级部门解决67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硬化河坝组到头组通组公路1.5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②硬化河坝组、旧屋基组人行便道80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16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6万元。

(2)堰渠整治:维修“xx村二堰” 4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

(3)农房改造: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4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650亩,总面积达2500亩,新增种植户20户,种植户达280户。建立白术种植基地,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6万元,农户自筹6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4万只,年出栏生猪18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农户自筹40万元。

(3)筹办中药材合作社1个,主要为群众种植金银花、白术、泽泻等农产品提供种植技术、种子、产品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4)申办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大的满足群众发展产业的要求。

(5)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农家便民超市。需互助扶贫资金2万元。

(二)20xx年项目:20xx年计划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2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9万元,上级部门解决91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新修旧屋基到阳雀坳通组路15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1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②硬化头组、姚家坡组、阳雀坳组人行便道10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2)农房改造:改造农村老式木房,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3)农村通讯: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全覆盖。需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农户自筹5万元。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亩。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农户自筹5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6万只,年出栏生猪21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农户自筹48万元。

(3)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建立藏书超过500册的农家书屋1个。需上级部门解决2万元。

五、效益分析

上述项目按规划实施后,至20xx年,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将有显著提高。

(一)基础设施

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完成全村18000米入户便道建设;全面消除危旧房改造,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达到300亩,户平达0.9亩。

(二)产业发展

到20xx年,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白术基地400亩;土鸡养殖达到年出栏6万只以上,生猪养殖达到年出栏2200头;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输送4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至20xx年底,全村实现人均增收20xx元以上,达到6598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农户万元增收。

(三)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农家便民超市;农村建卡贫困户基本销号;医保覆盖率达95%以上,养老保险率达80%以上;村“两委”班子和谐,各项制度、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五、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对xx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由乡长刘玉忠同志任该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张波为副组长,抓好项目规划、统筹协调及项目实施。

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搞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专制”即专人、专账、专户,严格执行报帐制管理,做到村务公开,帐、物相符,提高扶贫资金及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组干部及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保证该村扶贫规划的顺利实施。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合集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1合集) 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15篇) 村级脱贫攻坚2023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