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10篇

时间:2023-02-26 16: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人的通病,希望国人觉醒,革除陋习。

教学重点

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2、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懂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马虎从事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创设

二、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差不多先生传》,作者是谁?

生:胡适

师:谁能帮助老师上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生:上黑板板书。

师:文章的主角是谁?

生:差不多先生。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看屏幕,思考、回答,带着疑问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局部探究,概括归纳

(一)概括人物生平事迹

(二)分析材料内容的安排

(三)把握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究差不多先生的死因。

师:今天早上,我又得到了一个最新消息,差不多先生又带着他的子孙离家出走了。可今天天寒地冻的,他们此时一定是又冷又饿吧。同学们,我们帮帮他们,贴一个寻人启示吧。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分别复习文章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外貌(眼、耳鼻、嘴)、记忆力、思维、口头禅、封号。

老师检查学生板书的课题、作者。

师: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什么?

生:传记

师:传记是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那么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什么所谓的光辉事迹呢?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第5——10段。概括其生平事迹。

师:本文记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这五件事的顺序可否调换?

师:结合文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具体事件和起言行,

说说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师:谁应该对差不多先生的死负责?请分别阐述理由。

明确:<1>牛医王大夫:他用医牛的方法给差不多先生治病,直接导致差不多先生的死,可见在他眼里,医牛和医人是差不多的。)

<3>家人:在家人的眼里,牛医和人医差不多,为差不多的死埋下祸根。

教师引出鲁迅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个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的态度。

师:对差不多先生,众人持什么态度?读11、12段。

师:对差不多先生,作者持什么态度?你有何根据?

学生默读课文5——10段,边读边勾画,思考。

学生发言,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边听边抓重点词体会差不多先生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11、12段,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明确: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要想不做差不多先生,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惰性,在认真做事的基础上,思考,更要反思;在认真思考反思的基础上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如若不然,长此以往,懒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板书:对己——害人对国——误国

板书: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你身上有没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你是否偶尔或经常将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挂在口头呢?你的周围是否有“差不多先生”呢?以此文为镜,想一想,作为一个学生怎样才能不做差不多先生?结束语: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需凭自我驰骋超越,各位同学,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需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於积极,能经得起考[www..com]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李嘉诚《打倒差不多先生》

三级跳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谈感受

看屏幕、聆听

做检测题

做作业

板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差不多:敷衍塞责、做事马虎不认真、至死不悟、愚昧

众人:称赞、学(效仿)——懒人国

作者: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作者虚构了一个凡事都差不多,不肯认真的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用嘲讽的语言揭示一类人的某些人性弱点,反对苟且马虎的待人处事态度。本文语言浅显,条理也清晰,风格幽默却又发人深省。他指出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正式中国积弱的原因所在。作者正是希望通过差不多先生现象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作者思路、认识人物形象的特点估计问题不大。但要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恐怕会流于肤浅。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最怕冷场。故不过分强调文体知识,重点在于通过活动,学生能学习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去感悟作者在立意上的深远。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学生能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 概括典型事件、圈画人物描写,理解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事例的叙述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4、 研读差不多先生的结局,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差不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难点:从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中,体味文中所包含的嘲讽和调侃,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故事导入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 你觉得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概括写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

圈画能表现差不多先生形象特点的语句

明确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三、 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1、课文的五个事例是怎么安排的?

(时间的先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

2、 明确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塑造人物的形象

四、 深入分析,把握主题

1、 分析开头结尾,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作者对差不多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他?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什么?(朗读结尾,圈画讽刺性的词语)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他?差不多的根源——偷懒 差不多的危害——中国变成懒人国

2、 概括主题

五、 赏析语言特色

语言幽默,有讽刺意味——含泪的微笑(目的为了唤醒国人革除陋习)

六、 拓展

你身上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吗?举出现实事例,说出差不多态度的结果危害。

七、 布置作业(二选一):

1、(发生在差不多先生身上的事肯定不只这五件事)发挥想象,为差不多先生补写一件事。

思考你的事例该插在文章第几段?并说明理由。

2、以《红眼病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

2、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

3、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附板书: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买糖

读书 共同点:差很多

事件 记帐 态度: 差不多——根源:偷懒

乘火车

请人医病 危害:中国=懒人国

目的 唤醒国人 革除凡事差不多,不认真的陋习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故事《脚步声》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兔奶奶根据三只羊走路时脚步声的不同,判断是谁来了。利用这个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习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判断,不但发展了幼儿细致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儿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够留意身边不同的声音。通过学学说说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萌发了初步的角色对话意识。

根据孩子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生长的环境,故事里的“姥姥”这一称呼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故事中称呼“姥姥”改为奶奶,出现的象声词走路的脚步声也进行了简单化,便于孩子学说。

【活动目标】

尝试分辨大羊、中羊和小羊以及其他动物与人群走路时不同的脚步声。

【活动准备】

操作图片;故事动画;脚步声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听故事《脚步声》

1、老师分段讲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重点提问:

A、是谁上山去看兔奶奶了?

B、为什么兔奶奶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呢?

C、X羊看见奶奶是怎么说的呀?

(幼儿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重点提问:

A、X羊的脚步声是怎样的?

B、X羊见到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小结:哦,原来大羊、中羊和小羊的脚步声都不一样,所以兔奶奶一下就听出是谁来了。

二、经验迁移

1、你还听到过谁的脚步声

(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三、听录音,猜猜谁来了

1、这里还有脚步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录音磁带:其中有妈妈穿着高跟鞋、爷爷用拐杖、小马跑、大象等各种不同的脚步声。)

重点提问:

A、这是谁的脚步声?

B、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仔细听,开动小脑筋,找找特殊的地方。(幼儿教育)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早上老师来上课之前去了一趟电台,让电台帮我播放了一则寻人启示: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上世纪离家出走,带着他的子孙四处游荡,遍及全国各地至今未归,国家正在收容他们,请知其下落者速与本台联系,大家知道要找谁吗?(生:“差不多先生” )

(板书课题:差不多先生传 简介作者胡适)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过度语:寻找人我们应该告知别人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2、学生交流完成的内容。

3、联系生活进行民意小测:

三。重点研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引导 我们找到了差不多先生,可是作者却说“他就是全国人的代表”这又做何解释?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语句,找出不懂的语句小组交流讨论。

1、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并点评。

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小结。

四。联系生活谈启示

1、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杜绝“差不多”的这种现象?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差不多”的现象?

五。教师总结

“差不多先生做事马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结果一悲剧收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深刻的启示。今天,作为21世纪的缔造者,我们要把差不多先生和他的子孙扼杀在惰性的摇篮里,凡事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依据准确的数据,确凿的事实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六。片段练习

结合我们今天学过的课文分析“徐州鸿济桥坍塌事件和杨利伟成为飞天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蜗牛身体的外形特征。

2、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3、萌发关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蜗牛的房子》ppt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课件,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们,看,它是谁?(小蜗牛)

2、教师以蜗牛的口气自我介绍,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小蜗牛,我有软软的身体,背上背着一个硬硬的贝壳,它就是我的家,可以保护我哦!我的头上还长着两只小犄角,它是来帮我辨别方向的。”

二、播放PPT,引导宝宝听听、说说

1、教师分别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引导宝宝倾听,并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师:春天来了,小蜗牛从窝里慢慢爬出来,来到草地上,快乐的唱呀、跳呀。忽然,从天那边飞来好多好多乌黑的云彩,不一会铺满了天空。呀!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宝宝学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

三、播放课件,引导宝宝听听、看看、讲讲。

1、教师逐一播放课件,边讲边问,引导宝宝看看、讲讲故事内容。

“天空中飞来好多黑黑的云彩,轰隆隆、哗啦啦!发生什么事?”“地上有些什么小动物?下蚂蚁正在做什么?”“小鸟在做什么?”“树上的小鸟在跟谁说话呀?说了些什么话呀?”“小蜗牛的身体怎么不见了?藏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带宝宝玩“小蜗牛避雨”游戏

请宝宝用拇指做身体,其他做壳,听到教师说“轰隆隆”、“哗啦啦”时,将拇指藏进其他手指里,停止不动。“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蜗牛们快再出来玩吧”。游戏再次进行。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学说故事中的人物语言。

2、能和老师一起表演故事。

3、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PPT、头饰、音乐、手偶。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难点】

能跟着老师学说故事中的人物语言。

【活动过程】

1、游戏:爬呀爬。

──随着音乐“爬呀爬”爬进课室去拍拍身体部位图。

2、看PPT倾听故事《鼠小弟爬大山》。

──出示PPT第一幅图,请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鼠小弟准备去干什么?

──出示其他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述故事。

3、出示手偶理解故事。

──出示鼠小弟,请幼儿说说鼠小弟背了什么?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鼠小弟的书包会装些什么东西呢?

──请幼儿说说鼠小弟出去玩,先看见远处有什么?走着走着,又发现了什么?最后有大山吗?那是谁呢?

──请幼儿说说为什么鼠小弟会先看到的山是小的?后来小山为什么会变成了大山?

──鼠小弟对熊伯伯说了什么?熊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请幼儿一起拿手偶和老师一起学说故事中人物语言。

4、师幼一起表演故事。

──请幼儿扮演鼠小弟和老师一同表演“爬大山”,引导幼儿在“爬山”时要对熊伯伯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爬山”时(在老师身上爬过去)动作要小心,不能把熊伯伯弄痛。(幼儿教育)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七

活动设计背景

视、听、嗅、品尝、触、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地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爱的笑脸》这一有趣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于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同时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口、眼、耳、鼻的名称。

2、能撕贴五官,巩固五官在脸部位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官在脸部的正确位置并且学会撕贴五官及画五官。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一份固体胶。

2、白纸、彩纸、蜡笔等绘画工具。

3、五官图卡,一张画空白的脸的图片。

4、每组一只装纸屑用的筐子、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找五官:幼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上有什么?

二、幼儿学念儿歌,巩固了解五官的位置及作用。

1、师:眼睛长在脸的那里,有什么用?用相同方法,提问其他五官。

2、学念儿歌,了解五官的作用。这是我的眼睛,眼睛看世界。这是我的鼻子,鼻子闻气味。这是我的嘴巴,嘴巴尝味道。这是我的耳朵,耳朵听声音。

三、教师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比如:不用脏手揉眼睛,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等。

四、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空白的脸的图片及五官图卡,将五官贴在合适的位置

五、幼儿分组活动

1、幼儿撕贴作画:幼儿自由撕五官,并在背面抹上胶水,然后在空白的脸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鼓励幼儿大胆撕贴,提醒幼儿完成后把废纸放入筐内、用抹布擦手。

2、幼儿画五官: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幼儿画五官。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五官的名称的回答,孩子们都能回答得及时、准确,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孩子们也回答很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在动手粘贴和画画时,孩子们都积极动手参与,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掌握了五官的位置与名称,虽然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贴得耳朵与脸分了家,但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八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对一年四季的概念、特征认识比较模糊。现在,冬天来了,而冬天中最富代表性的就是雪景,引导孩子欣赏雪景的美,在故事和音乐声中感受玩雪、赏雪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天会下雪,雪景是美丽的。

2、认真倾听故事,初步意识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很快乐的。

3、初步体验人和大自然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过冬天的主要特征。

2、故事《冬爷爷的礼物》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故事,宝宝你们收到过礼物吗?冬天就要到了,冬爷爷也带来了礼物,礼物是送给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二、欣赏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冬天爷爷的礼物》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

(一)出示冬爷爷的图片及冬天的背景图,讲述故事。

提问:冬天来了,天气变得怎么样?丽丽她的心情怎么样?丽丽生病了,冬爷爷给丽丽送来了什么礼物?后来,丽丽变得怎么样了?

(二)幼儿边观察图片,边一一讨论上述问题,并学习角色对话,用肢体语言、表情等辅以表达自己的理解。

提问:这是什么?什么季节才有它?雪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丽丽收到爷爷的送来的礼物后,病好了吗?她怎么从床上爬起来的?

三、提问讨论,迁移作品经验。

提问:你希望冬爷爷送什么礼物给你?

幼儿自由表达,请部分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你喜欢冬爷爷的礼物吗?

四、幼儿到户外感受冬天,启发幼儿产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律动:《雪花》。

音乐声中,“小雪花”(幼儿)随着“冬爷爷”(教师)吹的风,自由地飞来飞去。教师带领幼儿走到户外,感受冬天的气温、冬天的风、人们的衣着,如果是下雪天还可以感受冬天的雪景。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通过写人记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重点:

初步认识“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

难点:“

事迹”与“影响”“危害”的关系。

教法:

读读议议,说说写写

内容与步骤: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

学生发言。

明确:你们说的都不是。中国20世纪第一个写白话诗的人,叫胡适。他也不是最有名的人。不过他知道这个最有名的人。胡适还专门为其写了小传。介绍了他的一般情况,生平事迹和巨大影响。胡先生说这个人姓差,叫差不多。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差不多先生传》。

二、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现在我把文章读一遍。请一个同学跟我配合一下,凡是差不多现生说的话都由这个同学来读。

2、师生读课文。

3、教师:现在同学们看看文中有哪些生疏的词语,自己查一查字典。

4、学生查字典。

5、教师:我说一个词,并说出两个意思,请同学们选择一下在文中的意思。

凡事:①平凡的事。②所有的事。

赔小心:①赔不是。②道歉。

算账:①计算账目。②吃亏或失败后不与人争执较量。

圆通:①物体形状外圆内通。②为人处世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

6、教师:请同学们看1—3段,准备说一下差不多先生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住址、名声、相貌等。

1、 学生口述,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明确:姓差,名不多,各省县村人,全国人的代表。

2、 教师:请同学们看5—9段,从左往右,每排学生叙述差不多先生的一件事。第6、7、8排的学生分别诉述第1、2、3件事。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

3、 一分钟后,学生叙述。

10、教师:我们分别用几个字概括出这五件事

11、师生讨论

明确:第一件:买错糖;

第二件:答错题;

第三件:记错帐;

第四件:误了车;

第五件:寻错医。

12、教师:看一下文章最后两段,说一下差不多先生死后在众人中起了怎样的反响。用一组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13、师生讨论。

明确:受到称赞

获得雅号

成为榜样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1、 教师:通过差不多先生做的这五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是一个怎样地人。

2、 师生讨论。

明确:做事马马虎虎的人。

3、 教师:作者选用了差不多先生的5件事,有什么用意?

4、师生讨论。

明确:说明这种处世态度害人害己。

4、 作者为什么那么细致地写差不多先生临死前说的那句格言?

5、 师生讨论。

明确:表明他死不改悔

6、 教师:结尾一段怎样写差不多先生的处世态度的危害的?这表明这种危害到了怎样的程度?

7、 师生讨论。

明确:“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危害国家

8、 师生看板书,教师小结:这是差不多先生的思想根源。

这是差不多先生的处世态度和所做的五件事。

这是差不多先生处世态度的危害。

四、引导学生理解疑难问题。

1、教师:我们看文章第11段“圆通”这个词,它的意思是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前文的叙述能得出这个结论吗?还有差不多先生的处世态度害人害己又害国,为什么他本人还要至死不渝,而又有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呢?我们再读文章。男生读1、3、5、7、9、11段,女生读2、4、6、8、10、12段。

2、学生读文。

3、教师:现在我们来确认一下,4段到10段的叙述能不能得出第11段的结论。

4、师生讨论。

明确:不能。

5、教师:那为什么这样写?

6、师生讨论。

明确:为突出这种处世态度有极大危害,不可取。

7、教师:生活当中差不多先生会不会做一些不很认真,不肯计较,灵活变通,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的事呢?

8、师生讨论。

明确:一定会的。所以能得圆通大师称号,成为众人的榜样。

9、同学们想一想,原则、制度、法律、准则等,是到底是应该严格遵守,还是应该变通地执行呢?

10、师生各抒己见。我的意见,除极特殊情况,是不可以变通的。变通过多,就变成了玩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有法等于无法,社会会失去正常秩序。

五、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我们来回忆一下,本文对差不多先生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刻画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回答。

明确:语言、肖像、心理、行为。

做事马马虎虎,不认真,不深入,差不多就行。

马虎做事,害人害己又害国。

3、教师:通过写人记事来阐述道理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我们学过的《为学》《成功的秘诀》等文章都是用了这种方法,我们在《读者》中常看到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借鉴使用。

我们现在该与差不多先生说再见了,这就是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我们也该说再见了,谢谢同学们,再见。

语言领域小班教案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句描述故事内容;

2、能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

三、活动过程

㈠、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看第一幅图,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激发幼儿兴趣。

1、师:谁来了?你觉得小兔子今天要去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看小兔子的装扮,自由猜测。

2、师:小兔子走到哪里?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猜猜它们在叫喊什么?

㈡、观察第二三幅图,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到底谁来了帮助小兔子的呢?

2、集体交流理解图片内容

①观察第二幅图师:是谁来帮助小兔子的?象爷爷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呢?你觉得象爷爷的什么像小桥?

②观察第三幅图师:雄兔子过了河心情怎么样?它们会对象爷爷说什么?它们是怎样感谢象爷爷的呢?

㈢、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10篇《《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推荐访问:教案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10篇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 差不多先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