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集锦10篇

时间:2023-09-14 0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集锦10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集锦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1篇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
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葡萄、西红柿、土豆、萝卜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小朋友快来看呀!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它们吗?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他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幼A:这是弯弯的香蕉,有点象小船;

幼B:这是紫色的葡萄,吃起来有点酸有点甜;

幼C:这是土豆,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

幼D:我觉的这个土豆重,这个苹果轻;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萝卜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

幼A:我猜土豆会沉到水底。

幼B:老师我猜葡萄会浮在水面上。

幼C:老师我猜萝卜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你们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那么这些蔬菜、水果放到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里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正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A: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

幼B:我发现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幼C:我发现葡萄是沉在水底的。

幼D:我发现萝卜横着放是沉下去的竖着放是在年水中间的。

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真棒!那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呢?

幼A:老师,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3篇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
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1、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3)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
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2、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2)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3)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3、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
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
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4、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四、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4篇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2、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萌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二、重点:

通过各种尝试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三、难点:

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动准备: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可乐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组两个、毛巾每组一条。

2、潜水艇沉浮示意图一张。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去找找潜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潜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看王老师这里有些什么?(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

(二)沉与浮

1、谁会沉?谁会浮?

(1)设疑:你们猜一猜橡皮泥球、气泡膜、夹子、乒乓球在水里,谁会沉下去?谁会浮起来?(请幼儿自由讨论,预设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

(2)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样(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小结:原来在水里的时候乒乓球、气泡膜会浮起来,橡皮泥球、夹子会沉下去。

2、换一换。

(1)那怎样才能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呢?(给予幼儿一定时间自由思考讨论。)

(2)请试一试你的想法。(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到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为什么会下沉(上浮)呢?(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对于失败的幼儿,要鼓励他们不气馁,同时引导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失败对幼儿也是一种经验积累的好机会,要适度把握。)

(4)教师小结:当乒乓球和气泡膜变重的时候,他们会下沉。改变橡皮泥球的形状或是借助浮力较大的物体的帮助,可以让沉的物体上浮。原来,沉浮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三)潜水艇的秘密。

1、潜水艇的沉与浮。

(1)我们现在来找找潜水艇的秘密,我们做了实验后发现改变物体的沉浮很困难,可是,为什么潜水艇在水里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儿带着问题思考。)

(2)老师这有一个可乐瓶子,假如它是潜水艇,你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让它浮起来?请你试一试。(幼儿结伴讨论,随后操作。引导幼儿活动后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观看潜水艇沉浮示意图。

(1)出示潜水示意图,提问:潜水艇为什么会沉下去,为什么会浮起来?(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潜水艇是通过排水系统改变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进水下沉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3)结束语:今天我们找到了潜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后我们再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吗?

(四)活动延伸:

1、益智区投放纸船、木材等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体验沉浮实验带来的乐趣。

2、和爸爸妈妈去科技馆参观,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5篇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2、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大盆水、一块擦手毛巾。

2、每组一个筐,内有雪花片、泡沫、硬币、棉签、圆铁片、塑料瓶、铁钉、记号笔若干。

3、个人记录表每2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怎样帮助蚂蚁过河?

(幼儿开动脑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与浮的概念,认识沉与浮的标记

师:为什么游泳圈可以帮助小蚂蚁呢?出示沉与浮的标记,指导幼儿如何画标记。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帮助小蚂蚁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等一会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这些材料放进水里一个个试一试,2个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请一组幼儿讲解记录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签等会浮上来,圆铁片、硬币等会沉下去。

4、引导幼儿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辅助材料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5、展示幼儿探索结果。

请个别组幼儿讲解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三、结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要玩水,学会自救。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你们的帮助下,小蚂蚁已经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不要到河边玩水,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游泳圈、盆、木头等物品自救。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6篇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沉”和“浮”,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

环境创设

1、盛有水的大盆。

2、纸、笔

3、熟鸡蛋一个,盐水、清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在幼儿园里收集3种不同的东西(预先完成)

2、请幼儿试一试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水中会怎样? 一边试一边请幼儿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交流,教师统计,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通过统计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沉和浮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有关。)

3、为什么有的物品会浮到水面上,有的物品却沉到水底?

4、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物品的沉浮状态是否会改变?

5、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让幼儿看到“浮”的状态,再放入盐水杯中,为什么鸡蛋又沉下去了?让幼儿尝尝盐水杯中的水,了解水里放盐(或海水)可以使东西浮起来。

6、引发继续发现: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改变东西在水里的样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7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

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这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

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你们说好吗?

5、猜测活动。

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6、操作活动。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请小朋友对照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

7、师:小朋友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和物体大小没有关系。

8、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类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把垃圾打捞上来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把它们装进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两个带有上浮、下沉符号的纸箱。)

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指导幼儿认识沉浮标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箱子里,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10、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能当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帮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垃圾箱里。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吧!

四、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还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请你们回到家里仔细找一找,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记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8篇

一、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看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现在正是各种水果上市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进了金鱼缸,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鱼儿喂食,结果发现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三、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四、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
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9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活动相互协作,共同探索。

难点:能通过操作、记录,体验盐的多少与鸡蛋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铅笔、小勺、记录纸、盐、纸板、小瓶、海绵、手绢、泡沫板、木板、烧杯、熟鸡蛋、塑料积木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水吗?

幼:玩过。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我们把积木、石子放在水中,看谁能浮起来。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呀?

幼:积木浮起来,小石子沉下去了。

师:出示鸡蛋,请幼儿猜猜看,鸡蛋在水里会怎样?幼儿讨论(沉下去,浮上来)。好,老师现在把它放到水里看看会怎样?放到水中观察结果:沉下去了。那咱们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呢?

幼:纷纷讨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好,请小朋友们找伙伴一起来试一试。

二、幼儿自主操作活动

1、幼儿亲自做实验。

2、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让鸡蛋浮上来的?(把鸡蛋放在木板上让它浮上来,把鸡蛋放在泡沫上让它浮起来等。)

三、师幼共同操作探索

1、出示盐

师:盐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小朋友猜猜看。

幼:能;
不能。

师:好,现在我们试试看。

要求:三个小朋友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操作,一个幼儿用小勺放盐,一个幼儿用筷子搅拌,一个记录,每放一次盐就要做一次记录,还要记录好鸡蛋位置的变化。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并指导。

3、交流记录结果。

(1)鸡蛋浮起来了吗?

(2)检查幼儿记录结果,提问幼儿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盐放的少,鸡蛋浮起来的慢,盐放的多,鸡蛋就浮在水面上了。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放入此材料,供幼儿操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第10篇

一、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发现孩子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便抓住契机设计了科学“浮与沉”这一活动。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孩子们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科学实验现象,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水、小盆、毛巾、水彩笔、记录卡、塑料吸管、树叶、铅笔、泡沫板、钥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针。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里装了好多宝贝,小朋友你们想看看吗?(教师播放PPT)

2、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请幼儿先猜测一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然后教师动手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3、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浮”“沉”并认识浮沉符号。

钥匙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
树叶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师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师继续播放PPT,展示记录卡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做记录的方法。

(一)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用水彩笔在记录卡上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验,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②实验室要注意安全,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把物体进行分类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左边,沉下去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右边,并及时记录结果完成表格。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三)分一分。

教师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将百宝箱中所有物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

(四)延伸拓展。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问题: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2、回形针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1)让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将其和钥匙或石头等捆在一起。

(2)让回形针浮上来的方法:放在浮的物体上,如将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铅笔、吸管上等。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推荐访问:中班 教案 集锦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集锦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集锦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