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11篇)

时间:2022-12-16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11篇)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浅议毛泽东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  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为统治阶级当牛做马,是最令人瞧不起的“臭苦力”,連最起码做人的尊严都没有,更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11篇)

篇一: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浅议毛泽东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

  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为统治阶级当牛做马,是最令人瞧不起的“臭苦力”,連最起码做人的尊严都没有,更谈不上当家作主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颠倒了的历史再次颠倒过来,广大人民群众才有了做人的资格,才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问题上,毛泽东毕生做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一、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前提毛泽东曾讲:“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这里所说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他认识到,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建立起人民群众自己的国家,使人民群众成为统治阶级,也就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不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充分享有各种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

  1/9

  的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民主的本质区别所在。毛泽东在他亲自主持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国之初,毛泽东就多次强调要“实行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同建设人民民主”。1954年6月,他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宪法草案贯串了两个原则,即“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的原则贯穿在我们整个宪法中。”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又强调:“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而由工人阶级团结全体有公民权的人民,首先是农民,向着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真实性。真正体现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二、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各项事业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根本体现

  在延安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中共新政权能否跳出兴勃亡速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

  2/9

  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政权理应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也理应成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巴黎公社升起的红旗,实际上只是标志着巴黎的工人政府的建立,……但是他们的共和国的真正‘社会’性质仅仅在于工人管理着巴黎公社这一点”。在马克思看来,它(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与资产阶级的自治政府有着本质区别,其根本之点“仅仅”在于它的主权是属于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并且是由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来当家作主的,即“它是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列宁也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劳动者来管理国家”,“使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并且开始管理”

  毛泽东也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参加各项事务的管理,他曾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是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就没有工作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等。”第一,人民群众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民主革命时期,在各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在

  3/9

  党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对重大的事情和重要的人事任免,采取了民主选举的办法来决定取舍,当时晋察冀地区的“蚕豆选举法”就很有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谈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必须领导和吸引人民群众来参加。他曾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而要制定适合群众要求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来。毛泽东在谈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深得人心的理由时指出:“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领导和广大积极分子相结合的方法”,“过去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后也要如此。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人民群众不仅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而且还要参与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和生产队社员大会,积极参与社队的生产经营管理,凡属不同范围内的重大事情,都应由不同层次的代表大会决定,不能由少数管理者决定。人民群众广泛地参政议政,体现了劳动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了他们当家作主的愿望。第二,人民群众参与经济事务上的管理。毛泽东多次强调工人、农民直接参与企业

  4/9

  民主管理、社队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57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研究有关工人阶级的几个重要问题的通知》指出,必须扩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扩大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的权利,确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在较小企业中为全体职工大会)的组织形式,并“适当地扩大它的权力”。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人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在《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中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规定:“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吸收广大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和监督行政的重要制度。企业各级的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要讨论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讨论和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保证大会决议的实行,切实避免形式主义。各级的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有权对企业的任何领导人提出批评,有权向上级建议处分、撤换某些严重失职、作风恶劣的领导人员,并且有权越级控告。”工人们不断总结参加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著名的“鞍钢宪法”,其基本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技术员、干部相结合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参加企业管理,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干部和工人应平等地参加劳动和参加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既有利于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的较好发展。工人、技术员和干部应共同努力,相互帮

  

篇二: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基层民主建设》——学习心得

  民主的实践是多种多样的,基层民主是民主的基础形态,基层民主越发发展,较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就越有可能拥有强大的物资力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继承以往民主成果的基础上,以及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民主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既有政治民主、经济民主,也有社会民主、党内民主,是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民主的全面发展和协调统一。通过学习《基础民主建设》,我认为做好基础民主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基层民主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才能切实做到有效保证人民的政治权益,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社会基础。第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在我国,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建设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也可以在基层以群众自治等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随着基层民主实践的深入推进,原本由基层政府管理的事项逐渐由自治性组织来负责,并最终由基层群众作出决定。如:椰林镇在各个行政村当中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明确了监督主

  体地位,保障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民主管理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第三,坚持基层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发展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各国的民主实践表明,民主应该由民众理性、有序地参与,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间,曾经存在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既造成社会动荡,也不利于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只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何依法监督,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意识,基层民主才能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发展,基层政治生活才能真正朝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第四,坚持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进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应该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总体框架内有序发展,只有按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总体战略部署,着眼于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生机活力,发展基础民主才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第五,坚持循序渐进。实现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同的条件决定了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以及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提高。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坚持与社会发展步伐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层民主发展意识相适应。既要认真对待群众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又要充分考虑群众政治参与的现实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蹴而就。总之,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反映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民主不断推进,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民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还需要在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上下功夫,还需要在制度建设、程序建设上下功夫,还需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完善进步的基层民主,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日益繁荣发展。

  

  

篇三: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要坚定丌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丌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呾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呾文化事业的权利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丼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不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呾社会生活中丌断夯实把民心作为最大政治的制度基础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人心向背决定党的前途命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就是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客观反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等经典论述,揭示了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民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最大力量,任何政治力量、任何政权成败兴衰的症结,都集中于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是否向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一个政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我们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其实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史,就是一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秘诀就在于植根人民群众沃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衷心拥护,根本原因就是始终敬仰人民、敬畏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就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永不脱离群众,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夯实把民心作为最大政治的制度基础。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党的事业发展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制度、推进改革、谋划发展,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

  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政策和制度,并指导引领人民群众开展新的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发展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保证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谁来评判、以什么标准评判,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一切工作成效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只有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党和人民事业才能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这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的必然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必须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人民群众最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进福祉。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价值所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永葆赤子之心,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奋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共同点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问题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割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是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干部知敬畏、群众有信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担当作为,把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人民公仆,勤勤恳恳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时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共奋进。要兢兢业业干事,聚精会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实干苦干,不务虚功,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以一流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政党才有力量。只要我们党始终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始终做到自身硬,就一定能够具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带领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篇四: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浅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党不仅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适应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而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使党的权力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正常活动。

  【关键词】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我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理解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都需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社会就不稳定,经济就难以发展,人民就不可能幸福。当今的中国,要想干成事,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是不行的。党的正确领导,是进行各项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坚强保证。

  我们党领导人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国度里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领导核心,政治文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

  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原有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我们党对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从制度上进一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力量。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发扬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和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实行,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等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以此为纽带,才能真正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家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都必须更加自觉地相信、依靠和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否则,就必然一事无成。

  三、用法治实现和保障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辩证统一,关键在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包括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依法治国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

  式。人民当家作主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体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结合起来的最佳形式。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党代表人民利益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为法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离开了宪法和法律,缺乏制度和法律规范,党就很难保证实行正确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民主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全体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和法律作为载体,这种本质就无从体现。只有实行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民主才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必须用制度和法律确认人民民主的地位、规范民主的活动,实现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化,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结束语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一样,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同样是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仅有共产党的领导,而没有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就不可能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任何只坚持一项,而忽视另两项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必须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科学的平衡、统筹和统一,才是科学正确的。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党要依法领导,民主要依法有序,三者要有机统一,社会才会和谐,中国梦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

  2.《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九版)

  

  

篇五: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村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800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众既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主体,也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动力、主体,人民群众的愿望、意志和力量最终决定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决定历史发展走向。

  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汇聚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篇六: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信念的力量构筑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家园——读《长征》有感

  趁着党校学习闲暇时光阅读了王树增著《长征》,虽过数日,但脑海仍不断浮现出红军战士翻山越岭、英勇顽强、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场景,被红军“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革命理想信念所深深感动。不禁沉思,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工农红军,面对装备了飞机大炮、兵力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在缺乏补给、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还要投入到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中去?在前有激流险滩后有追兵的危难关头如何走出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的?3支工农红军地处不同区域,如何通过发展、转移根据地,按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军事策略,实现协调合作,最终实现顺利会师的?我想这正是长征被世人所震撼、津津乐道的地方吧。美国时代生活出版社出版的《人类1000年》,总结了人类从公元1000至2000年期间共100件重要事件,包括1088年第一所大学在博洛尼亚诞生,1582年罗马教会颁布第一部历法,1830年第一列火车从英国利物浦开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能量守恒定律等等影响人类最具影响了的事件,中国有3个事件入选,除了1100年火药武器的发明、1211年成吉思汗的帝国打通了东西文明的隔膜外,第3个事件就是1934年开始的长征。因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

  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激流险滩的路途上?长征被认为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永载人类史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江西瑞金、于都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大渡河以及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何为长征精神?很多权威专家已进行总结,包括艰苦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这些解读我都认同,但我个人认为,最能体现长征精神的应该是共产党人及普通工农红军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追求及强烈愿望,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红军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出苏区后,国名党军队立即占领了瑞金,从1934-1937年间,整个苏区被屠杀的红军家属达80万人。苏区百姓为何愿意并且能够承担如此巨大的牺牲?原因显而易见:在红军没有到来之前,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贫苦农民,仅拥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几乎所有的贫苦农民都是地主的佃户,人人身上都背负着地主发放的高利贷,他们为了还贷而付出的劳作永无尽头。红军来了后,贫苦农民不但有了土地,还可以享受土地上的收获,他们甚至还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新奇的名词,让他们享受到共产党员给与他们的政治尊严和社会权利,目不识丁的农民因此萌生了“为公家的事出力”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是数千年以来中国农民最为缺乏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首先把产业工人而不是农民视为革命生力军的主要原因。但中国革命实践证明,由于占有万分微薄而导致付出时万分吝啬的农民,当他们眼见为实地认为值得而且必须付出的时候,其毫无保留和不计

  代价的程度是十分惊人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不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就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都在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时,瞿秋白因身体原因被留下来。1935年在苏区转移福建途中被捕,狱中的瞿秋白坚贞不屈,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刘伯坚,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也被留在苏区,1935年3月在率部突围中不幸被俘,在江西大庚被枪杀。刑前国名党给他戴上沉重的镣铐,刘伯坚拖着带有枪伤的腿,沿着长街一步步向前挪,这位共产党员在哗哗作响的铁镣声中留下了那首《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些感人事迹都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真实写照。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伟大时代的亲历者、参与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用长征精神来补精神上的钙,坚定“四个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篇七: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

  41326068刘志周四下午89节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保证的.一、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和本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不断地进一步加以完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立法活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这对加强立法,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监督工作.八届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50多件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国人大认真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题工作报告.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将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作为实施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审查工作监督的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1995年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了选举制度.为不断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1991年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代表法的实施,对于保证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民主程序,加强人大组织建设.二、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根据宪法关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和修改了有关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各项制度.在农村和城市进一步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经过十多年的实践,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正式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亿万农民依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基层群众自治.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产生了重要作用.宪法和法律规定,企业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三、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93年和1999年两次对宪法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在宪法的序言中,增加规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增加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较集中、完善地表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宪法第五条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第六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些规定对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围绕建立和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近十多年来,我国在民商和经济方面的立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为了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点行业的振兴和发展,为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制定或修改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去年,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适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批准程序.同时,认真履行我国承担的义务和承诺,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内维护我国利益,保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国务院制定了保障措施条例等一批行政法规.五、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现在,我国已经有现行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通过的现行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可以说,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从总体上看,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六、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进展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法律能够得到正确执行的基本条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91年、1996年和2001年,通过了三个在全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三个普法教育的五年规划.江泽民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带头学习法律.中央政治局先后举办了12次法制讲座.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建立了法制讲座制度.十多年来,通过普法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了守法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各级行政机关开展了专业法的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断提高法律专业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是:第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们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对国家事务的主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和国家意志.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实现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第二,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是一致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着眼点是为了保证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联系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以法治为保障,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治国理政的法治水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再接再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立法、监督、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篇八: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2019年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感悟

  2019年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感悟"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证明,珍视人民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将为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很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完善、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中国的社会上壤中生长起来,行得通、有强大生命力、富有效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就越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左不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亳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而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方而持续迈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坚立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和创新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左信心、保持左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最磅礴之伟力。

  

  

篇九: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学习“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民主政治,我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主体制、民主系统,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积极性,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通过学习我得出了以下认识:

  一、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我们一定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它就是对我们建国以来,党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经过梳理、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它反映了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开展国家政治生活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准则,这些准则不是因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经过多少年我们不断的摸索、探索才把握到的一个客观规律。三个有机统一,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的地位,是需要通过制度、体制的形式加以保障、完善和巩固的,而且中国的历史,就是革命历史和建设的时间都说明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对于正确推进国家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政治生活,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包括对于整个国家机构、公共事务的效率都有很大的保障,很大的保障,党的领导在意志方面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那么党的领导在组织方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性的组织。

  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二者联系紧密,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对象,得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目的就是我们要建设一个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群策群力,在党的领导下能够实现集思广益的政治生活、状态,人民当家作主的生活状态。

  三、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活动方式或者说是它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有高度的纪律性要求,规范性要求,程序性要求的非常复杂的责任重大。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依法治国的法对人民当家作主,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它不是一个个体概念社会主义法制,所以说过去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认识这个道理,也是经过多年摸索,甚至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达成的,所以说党中央到新的世纪就提出了三个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缺一不可。要把这三个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什么呢?而不是以一个取代一个,那么对三个有机统一,它要有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这么一个组合形式,组合形式,比如说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它必须体现在,无论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它对法律的良好和模范的执政上,而不是把法律放在一边,以损害法律的权威来实现你的领导,这不是三个有机统一里的那个领导,这不是。所以三个有机统一,它起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这么一个关系,这么一个关系。

  这是我们从理论上做这么一个概述,那么在实践中,我们经过60年的摸索,我们又总结了很多怎么样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的组合、协调、统一起来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必须我们也承认,这个探索没有结束,还没有划上句号,这就是给我们实践的任务,三个有机统一,它作为一个政治命题,怎么样把这个政治命题变为制度实践,变为一种机制体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讲,这一点我们现在正在什么摸索和探索之中,并没有完全彻底的解决,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这个三个有机统一的规律、特点上,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挖掘和把握。这里面的规律性还有哪些?我们都一览无余了吗?都了熟于胸了吗?那不见得,所以说这就是三个有机统一,这个重大原则或者说这三个重要经验,它同时也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课题,提出一个课题,希望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篇十: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教学反思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反思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这一框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且还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因为正是由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决定了本单元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要依法有序的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决定了后面单元所学习的我国政府的性质与职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及外交政策等知识,所以本框知识可谓是重中之重。

  本框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较零散不系统,同时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方面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较弱。但他们有热情,渴望参与,希望被尊重,这将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符合我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建设和谐高效课堂”的要求,切实改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所以课堂问题设置要区分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并且编写了导学案;注重开放性,我力求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典型事例分析、以及分组比拼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从而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视野。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以身边的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学生最终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加深了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理解,在学生分组比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欲望。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经验尚浅,加之对新课程理念领会的不全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入显的过长。我是从韩红的青藏高原那首歌和纪念农奴解放视频开始导入,实际把教材开头的三个事例取代了,感觉仅导入就用

  1/2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教学反思

  了十分钟多,这一点处理得不太好。2.在每个环节时间上把握不太好,比如让学生讨论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同其他类型民主制国家是不是一样的时间长了,还有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一知识上我讲得有点远了,说得多,时间长,导致最后时间有点紧。

  3.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占用时间还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时候即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而直接给出答案的较多。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总是自认为学生可以轻易回答,就忽略了针对性提问以检测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还是过于大包大揽。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4.整体看来,虽然课堂反应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是还是有些平淡。

  5.对于课堂生成问题没有及时讲解清楚,备课时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以至于讲课过程中突然出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进行全面的讲解。

  6.最后当堂演练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只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回顾,没有起到检测的作用,在难度上应该略高于课本又不太难,要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实际运用能力有一定训练。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开展必要的活动。由于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要在保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强化备课效率,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标准。为上好每一堂课,营造“和谐高效课堂”而不断努力。

  2/2

  

  

篇十一: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三、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产生的,必须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执行人民的意志,向人民负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它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主权,是通过多数人的统治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国家形式。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条件。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促进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减少并及时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并使各项决策实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当然,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表现为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按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来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首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要靠共产党的领导;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也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正是依靠党的领导,广大人民才赢得了民主政治权利;也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才能进一步完善。其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法制的轨道上推进。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具有普遍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因此,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把实行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目标。再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优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此,首先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次,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再次,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不发生失误。最后,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不但提高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使我国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

  

  

推荐访问: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当家作主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