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通用22篇

时间:2023-08-14 2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通用22篇,供大家参考。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通用22篇

篇一: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题记

天,灰蒙蒙的,我的心是躁动不安。呵!为什么!我在为影片所赞叹,为影片中的角色们所感叹!

《流浪地球2》该影片主要讲述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

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但背后,我看到的更多是团结与责任。

在太阳即将吞没太阳系的紧急情况下,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建成的基地,却突然无故发生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失去控制导致大战,“太空电梯”也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人民对“流浪地球”计划的反抗……一个又一个灾难接踵而来。就在这时,中国队接下了用7个月时间建造两个发动机,简直太不公平!呵!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多么伟大的思想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桂梅校长,为了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受到教育、可以走出大山,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
董宇辉先生,他早已走出农村,却一直心系农村中那些贫穷、痛病、孤独的人们,读完大学,面临三个职业选择,他却选择回家乡为农民谋福利……

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需要300人主动出列完成任务。此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随后紧接着,可以听到:“俄罗斯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英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的。他们明知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先生所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他们同时也做到了团结一心。

就像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年迈的钟南山院士、陈小娟院士奔跑在最前线,一批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医务工作者身披柔软白袍却犹似铠甲,肉体凡胎却挡下枪林弹雨,逆流而上的主动守护在我们身前。没有时间悲伤,没有时间害怕。每次治疗都是一场战斗,每位医务工作者都义无反顾地日夜奋战在一线,用生命和病毒抗争,用双手托起患者一次次生的希望。他们团结一心,现在给人民最好的交代。

影片临近尾声,周喆直先生喊出了:“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是啊,不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困难前,中国人民永远一条心,每个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春节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总体而言很不错,节奏张弛有度,有燃点有泪点,特效拉满不输好莱坞,强烈推荐。

和原著小说对人性辛辣讽刺的暗黑底色不同,电影选取的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最开始阶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一致应对文明危机的浪漫主义故事。电影看完,留在我脑海中最回味悠长的,不是哪一段情节或者哪一个科幻设定,而是全人类不论国籍、种族、性别、年龄,都几乎不计个人得失的为应对危机而努力,是“团结”这两个字。

现实生活中,这种程度的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如果真的面临危机,别说是几百年以后才会造成地球毁灭,哪怕灭顶之灾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仍然是:一开始各国就会为计划中你出多少资源我承担多少损失而争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计划执行过程中有任何的损失都会引发质疑,会有人强调人权,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说被歧视,有人说有阴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执行计划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计划夭折,而灾难终将到来。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胁下人类社会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了。

有点矛盾的是,人类之所以能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通过虚构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说,讲故事的能力,人类可以建立起互相协作的群体,随着人类的发展演化,这些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协作模式越来越复杂,最终迸发出远超个体能力简单相加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协作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财产私有也成为了可能,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协作的摩擦。“协作”和“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协作”的力量,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自私”带来的驱动力。强行摒弃其中任何一个,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至少从已经过去的人类文明历史来看,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所谓“普世价值”成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则被恶毒的和独裁专制划上等号,这导致社会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远,社会协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国为例,从2000年开始,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管是哪位总统在位,除了发动战争以外,美国政府几乎没有能力推动任何重大计划。无论是全民医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枪、重振基建,还是抗击新冠,所有的计划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废。如今的美国社会被各种政治议题切割成了细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寸步不让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任何一项政策总是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即使从比例上来说是少数,但如果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体、懂得抱团发出声音,在美国的选票政治体制下,一定会产生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挠和破坏对他们不利的这项政策。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仍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但近40年来伴随着经济融入欧美主导的国际大循环中,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作为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利器,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甚至一度全面占领舆论高地。直到特朗普上台以后搞经济脱钩和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的拉垮表现,才终于让集体主义思想开始绝地反击,让团结的力量再次在普罗大众面前得以展现,也让像《流浪地球》这样歌颂人类团结的优秀影片有机会得到广泛好评。

可是这样由外部压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团结是脆弱的,是经不起考验的,2022年底的一系列争论和风波就印证了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长期维持住一个团结的社会呢?我认为需要有三个要素:信仰、公平、先锋队。

首先需要有信仰。这里说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别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说的简单点,需要整个社会对“我们应当去往何方”这件事有基本共识。就好像一个企业需要有战略愿景和目标,才能让不同部门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应当做,有多大价值。只有有了这样的共识,有了这样共同的信仰,才会有人能愿意为此承受个人的利益损失,克服协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摩擦。正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我们才能看到虔诚的传道士为了传教披荆斩棘、劳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辈的革命者愿意为了保卫中国和建设中国完全不顾个人得失,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价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机制。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时点上都绝对公平,但是在有人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做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之后,需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做出补偿,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如果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长期普遍存在,必将侵蚀信仰的根基,最终导致信仰坍塌。历史上,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黑暗,苏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阶层僵化,都是典型的负面案例。

最后需要有先锋队。先锋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完善和传播共同的信仰体系。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成长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任何的信仰体系,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经典,必须不断的进化,于是需要有“专家”来开展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而所有的进化调整又需要及时宣传给普罗大众,让理论体系与社会实际不要脱节,于是需要有人来进行信仰的宣传教育。先锋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当带头模范。相对“言传”,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传,如果能看到身边有人为社会共同的信仰做出牺牲,那么我对于这个信仰的相信程度将会显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会最终没有亏待那些做出牺牲的人,那么我对于社会公平体系的信任度也会显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体系中,都有类似神学家、传道士、苦修士这样的角色,而在共产主义体系中,共产党员起到的应当也是这两个作用。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给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我们最终是否能够达成这个愿景,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从目前的现实出发,我暂时看不到实现这个愿景的任何现实路径,甚至无论是从全球视角还是国内视角,和20年前相比,我们离这个愿景似乎还更远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乐观,是因为拉到更长远的时间尺度,人类的组织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最早的狩猎采集团体,到城邦、再到国家,我们人类能够组织起越来越大规模的协作体系,那么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建立起超越国家的组织形式,直至终有一天,覆盖全球所有人。

愿天下大同,人类从此无纷争。

篇三: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今年春节没回去,整个假期哪也没去,每天窝在家里休息,没事看看书,写点东西。昨天临时起意,带着一家老小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流浪地球2,据说《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序,影片是科幻题材,与当年《2012》世界末日影片类似,是对未来地球命运的畅想,主要讲述多年以后太阳即将毁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为了免于此灾难,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促使地球离开太阳系,于是制定了一个伟大的《流浪地球计划》,由此展开人与宇宙的生死之战。

这样的科幻片我竟然落泪几次,被影片中几次危机时刻的大爱感动。但我今天不想煽情太多,而是反思流浪地球这么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如何策划、执行直至最终成功的?

如果把流浪地球看做是一个项目,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哪些经验教训呢?下面说说几点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

1、领导强力支持,策划积极有效

李雪健老演员家在影片中是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在实施《流浪地球计划》时遇到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支持《数字生命计划》的人们,采取一系列的反抗、攻击来阻挡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在危机关头,李雪健老师饰演的中方代表周喆直立场坚定,向各国代表表达了推行流浪地球计划胜于数字生命计划的益处和长远目标,并通过点燃月球1号和2号发动机使地球脱离月球引力的成功来证明实施流浪地球计划的可行性,给世界各国人民建立了信心。李雪健老师在影片中发挥的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资源支持,是现实项目推进软件工程化实施的重要保障,可谓是“定海神针”和“风向标”。

有了上级领导的支持,接下来事情要怎么干?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人、财、物的支持?这就需要进行项目策划了。影片中,负责挽救地球生命,远离太阳危机的人们,充分识别了太阳毁灭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胆想法,策划实现流浪地球所需的各项资源,制定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计划,通过几十代人的努力,分阶段地去完成流浪地球的计划任务。这些举动充分展现了项目策划的作用,如果没有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策划,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展望都是空中楼阁,执行时也会像无头苍蝇似的,毫无计划、秩序可言。

2、大胆求证,勇于创新

影片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是一名工程师,因女儿丫丫的意外去世,想将女儿的生命完整永存于“数字生命世界”。作为一名父亲,他这样的想法是情理之中,但在地球危机与人类生存的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大爱。但他一直在尝试突破,他不认为《数字生命计划》就完全是没有人性的,只要合理的尝试,就一定能达到双赢。于是,他一边投身于流浪地球计划的工作中,一边研究如何在不影响流浪地球计划的前提下,又能借助数字生命计划的技术,给女儿一个完整的数字生命。

在某一个时机,他将存有女儿两分钟生命记忆的数据上传至550W服务器中,当时导致了月球的1号和2号发动机满负荷运行,月球脱离牵引将撞向地球,于是开始了月球自爆计划。任务分为三步,其中一步是启动海底的3台“根服务器”以重启全球网络,图恒宇被委派参加北京根服务器的重启工作。当然是困难重重,被派去的两名工程师马兆和图恒宇相继被海水淹没,在最后时刻,图恒宇将只差最后一步要输入的密钥展示给处于数字生命世界的女儿,告知女儿:好好记住这密码,也只有你能记住。果不其然,在最后大家都以为北京根服务器重启无望时,图恒宇进入了女儿的数字生命世界,并通过女儿记住的很长的密码成功将北京根服务器重启。

这里多少有些影视效果,关键时刻奇迹出现,但我觉得这应该跟图恒宇一直想把数字生命世界与流浪地球计划结合起来有关系,如果不是他一直潜心研究,并通过尝试求证,就不会有最后时刻通过数字生命世界女儿的AI智能识别记忆来挽救危机的奇迹。那么长的密码也只有AI世界能迅速记忆,人类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有时项目实施中需要我们的一些大胆求证和创新,才能在关键时刻突破和实现,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大胆尝试。

3、多手准备技术解决方案

说实话,影片最让我触动的是每一次任务行动的一波三折。但好在每次危机时刻就会有备用方案出现,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化险为夷都是备用方案起了作用。这让我联想到软件工程化实施中“技术解决方案”实践域一再强调的“要有多个备选方案”,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在制定技术解决方案时大多只有一种,而幸运的是,很多时候的项目场景确实没有那么复杂,一种解决方案也能成功。

所以,我提议,无论项目大小、复杂与否,在制定技术解决方案时,一定要有多方案准备思维,大而复杂的项目可以多一些备选方案,小而简单的项目可以不要太多,准备2种解决方案即可,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突发状况时,多一些从容淡定和成功的希望,少一些慌乱无措和失败的机率。

篇四: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
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
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篇五: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技术好,已经是好莱坞大片水准;
演员好,李雪健老爷子很牛;
本子有问题,和第1部差一个《三体》电视剧吧,一部典型的失去了文学核心的电影。

1、线索太多,李雪健老师一个,吴京一个,刘德华一个。虽然刘德华的线索很出彩,拓展了作品的层次,但各线索之间主次不太分明,用力也就跟着分散了。

2、入题太慢,节奏没有第一部好。这一方面是线索太多导致的,也和整个故事时间跨度太大,缺乏有效的叙事设计有关。如果没有后1/3的紧凑情节,我简直就要睡着了。

3、2044年危机应该作为铺垫,但编剧的处理几乎是平分秋色(其实也可以算主次和节奏问题)。这样就导致重点不突出,且时长太长(加上各种强贴的国家主义宣传,删去30分钟就更好了)。

4、有些情节设置和第一部太多雷同,虽然有一定的唤醒运用,但作为观众我不喜欢,总觉得是编剧在投机取巧。

5、有些调侃过了头,比如多次出现黑人宇航员夸张地叫“妈妈”,我觉得这是在迎合某些国内观众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恶趣味。

6、有些塑造过了头,比如点火倒计时那儿刘德华的台词设计,竟然导致观众集体笑场;
还有成功点燃发动机后,所有人都在晃动,作为残障人士的李雪健反而稳如泰山。

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但想要的太多了,又缺乏有效的整合,就失去了更好的可能。

篇六: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大年初二,天微冷微雨,适合抱一桶香甜的爆米花,揣一颗火热的心去观影。第一选项,绝对是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演员带来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我这人有个习惯,在前的珠玉得了我的青睐,我就会死心眼地追着期待追着喜欢下去,成为生生不息粉,即便是某些续篇不尽如人意,我也吐槽也表示失望,但是我还是喜欢一路陪伴着。

这个第二部没有让我失望。它其实是第一部中故事的前传,电影补充解释了第一部的某些内容情节,例如人们为什么要住到地下城去,流浪地球计划的由来等。两部不同主人公的电影非常巧妙地连贯起来了,故事有承接性条理性,看得才叫清爽,一瞬间就唤醒了我几年前的回忆,尤其是达叔的那几个简短的镜头闪现,让怀旧的我顿时泪目。然而,导演郭帆绝对不是在消费观影者的怀旧情怀,他有更大的野心。有连贯,有突破,有进步,有新意,是我对所有续集的期待。《流浪地球2》的场景更大了,不再是第一部里的国内公路线了,有了世界各国的基地点、月球的太空站点,感觉这盘棋下得挺大;
特技制作更炫了,那个无人战斗机群、太空梯的画面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主题线索更丰富了,人物塑造更立体了,有吴京角色的感情故事,有刘德华角色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很多其他人物的惊鸿一面,在各种各样人物的故事拉扯里,梳理出主线与副线,我们在不长的故事里感受着复杂的人性。

有人评论,电影过于煽情了,我却不以为然。电影艺术的呈现是多样性的,有凸显导演风格的叙事手法审美价值,也有如音乐一样优美的节奏,有如法学一般严谨的逻辑……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思想情感的审美吧!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何为选择。图恒宇在事业与女儿中选择了让女儿以数字生命获得完整;
刘培强在自己与家庭间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家人;
张鹏在去与留的中间选择了把生存的机会给更年轻的生命,那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一响起,我情不自禁就泪潸潸了;
李雪健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隐隐约约间总让我看到某个我一直敬佩的人物的影子,他在放弃与坚持中选择了坚信……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出发点,猛然间让我想起了《琅琊榜》里我最喜欢的几句台词:“我曾经因为你的选择非常难过。但我毕竟已经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而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不能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可抱怨的。”是啊,我只管选择我认为值得的!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大义面前,总会有人,总要有人,有所选也有所不择!如果问题摆在我面前,我会如何做这道选择题?不敢深思,还好,这还不是我们要做的选择题!就让我们如此厚颜无耻地选择忽视答案吧!也许,真的有这样一个时刻了,我们也能做出认为值得的选择,毕竟,电影给了观者启发。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感谢作家刘慈欣编写的故事,也感谢影片所有工作人员的呈现!观影让我们获得了精神的愉悦,道德的提升,从而有内心的满足。没有点点滴滴的煽情铺陈,哪里来的情感渲染?

由此,我也突然想起了最近自己的工作思量,在我们的诗词教学里是不是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关于家国情怀的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国人的舍小家就大义的铮铮风骨处处可见,处处可闻!作为老师,我也要像一个导演,去铺陈吧,去渲染吧!

篇七: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IMAX2D,50多元的票价,感觉值了。比第一部更好看:有严肃而宏大的主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场面,有触动心弦的温情瞬间,有令人动容和感佩的壮举。

虽然关于人类文明乃至地球命运的思考并非我等普通人的职分,但影片所探讨和展现的内容还是很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和思维深度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仅凭记忆,可能与原词有出入):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量子计算人工智能550W即Moss,在虚拟世界里和刘德华的对话)

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方法,就是毁灭人类(同上。让人想到人工智能的冷酷)

危难面前,唯有责任(李雪健)

我选择——希望(李雪健)

人类最精密的系统却是用来对付人类自己(在联合政府破解各国核武器密码进展不利的时候,李雪健)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在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未能接通而面临众人质疑和责问的时候,李雪健坚定地说了两次,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和自信)

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宁理饰演的马兆为接通北京根服务器而牺牲前说的,让人思考人类文明以何种方式存续的问题)

因为是灾难片,影片画面主要色彩就和今天的阴雨天气一样灰暗,但其中宣扬的人类团结合作的思想、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珍视人间美好的情怀,都给影片增添了许多亮色。

影片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衔接流转顺畅,倒计时提醒的方式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吴京和刘德华两方面异中有同也曾交叉的叙述条线使得故事繁而有序,观众在不同的情境中来回切换也并无不适。

目前绝对是国产科幻片的天花板,值得一看!

篇八: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要我来评价流浪地球Ⅱ的表现,那就是两个字:炸裂。

个人认为它值得夸赞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它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群像。第二点是它充分展现了人性。还有一些拍摄手法上和情节的设计我认为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夹杂着讲吧。

首先说他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这是相较于第一部而言的。第一部已经做出了尝试,但是最后关头还是只能依靠刘培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这还是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比如速度与激情,经典几个人拯救世界,就很个人英雄主义。这是脱离现实的,像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几个阶级的团结协作的成就。因此,现实往往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历史永远不是个人的。在月球危机的时候,虽然刘培强坚持独自完成剩余的核弹布置,但是他前有队友完成大部分的核弹布置,后有引爆核弹的敢死队。这样的情节弱化了刘培强个人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就算刘培强在小行星带中坠机了也不影响人类渡过月球危机,敢死队完全可以帮忙布置剩下的核弹。群体的力量在剧本上是一种必然性的体现。剧本想要去除个人英雄主义就必须保证宏观上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绝对关联,要把个人因素视作无关变量,或者是弱化个人因素,那么剧本就算是去除掉个人英雄主义了。

修复北京根服务器的情节我认为有点美中不足,还是有点故意制造紧张点的嫌疑。但是总的决策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宏观上影片中的决策必然导向点火成功的结果,后备队的派出也增加了合理性。后备队最后清理出来的缺口是够人进出的,所以大概率即使图恒宇没能完成任务后备队应该也有能力挽回。不过影片中故意让时间卡得很死这点会让上面说法的合理性减少,这是美中不足的。瑕不掩瑜,流浪地球Ⅱ成功地把中国式的价值观——即强调了群体力量而非个人力量——传达了出去,可以说的上是上乘之作。

流浪地球Ⅱ在人物塑造上是顶级的。在重大变故面前,影片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正反两面。图恒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影片当中他所有的行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把550A贡献出去只是想要更强大的算力给女儿完整一生。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使用非法手段强行接入550W。最后修复根服务器也只是为了女儿的人格备份卡。这是人性中自私的部分,不过到了最后他拼尽全力履行职责也确实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流浪地球Ⅱ在对于普通人的刻画上就很有大刘的味道,人们质疑移山计划,发动恐袭暴乱,作为人性的刻画十分真实。

综上所述,我认为流浪地球Ⅱ好看的原因就是真实、脚踏实地。因为真实,所以不个人英雄主义;
因为真实,所以对人性描摹得精准到位。

篇九: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了网上好评不断的流浪地球2,流浪地球19年当时也是全家一起观看过,所以这次一抽出时间,就再次去捧场。

我个人对吴京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当初的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相比,我也更喜欢后者一点,但是两部流浪地球看过后,我对吴京确实佩服又喜欢上了。

这两部流浪地球,如果1没有吴京的全力支持,无法诞生,至于2里面吴京的演绎,虽然按我这种老影迷有不少槽点可以吐槽,但是整部电影我还是愿意打出9分以上的高分,3个小时全程无尿点名副其实。

流浪地球1-2真正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我从来没想过第二部的完成度会有这么高,导演郭帆功不可没。

资本市场自然是不服气的,远程畜牧业养出来的文艺圈和电影券疯狂的捧国师那历史虚无主义的满江红,我个人对这部电影不想做任何评价。

第五代导演最好早点集体谢幕,他们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新生代年轻导演都自带膝盖骨,话只能说到这份上了。

美国影评人集体恼羞成怒的打低分和绞尽脑汁的找角度批判这些事儿就不用说了,一万多家影院只有100多家愿意上片,这种事也不用多言。

很多事儿就是文化之争,种族之争,文明之争。只不过西方人是全力以赴,咱们国内的很多文化精英是不愿意睁眼,或者心里门清儿,口是心非习惯了。而很多的普罗大众却又懵懵懂懂,被西式价值观的舆论场牵着鼻子走却不自知。

笔者其实是个心胸狭隘的小市民资产阶级软弱左派青年,现实中胆怯又懦弱,做过很多年口嗨骨灰级键盘愤青,如果按我本人,或者说当下逐渐自信许多的新生代网民,左派青年的想法,流浪地球这种剧情不够爽,应对这种百年后的危机,中国人早就按部就班的开启了星际移民,奔赴星辰大海,不跟这破星球上的强盗,骗子,小偷国家们玩了,让它们烂在地球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理智告诉我,口嗨虽然一时爽,但是现实逻辑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口号不是空谈。咱们是真的能做出这种流浪地球里面这种丰功伟业的伟大民族和文明,至于西方人它们配不配?我只能说冷暖自知。

好莱坞的美式价值观不用过多阐述,整个中国70后,80后,90后都是看着这些长大的,三代老中青网民的三观,到底被西方价值观污染了,还是阅尽千帆后觉醒了,每个人自己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说点细节,很多人对片中刘德华的角色工程师图恒宇故事线不太满意,我本人倒是觉得这条线和剧情契合度还可以,我个人感觉,如果能把数字生命细节再完善下,比如加上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时间差流动设定,更能说明为啥数字生命派会反对流浪地球的“移山计划”,因为对数字生命派来说,全体人类逃避式的躲进虚拟空间,无限的拉长和现实世界的时间差,在太阳氦闪最后这100年也许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的永恒。

数字生命派的剧情,以及片尾最后彩蛋揭示人工智能moss是大反派都是原著小说里面没有的原创剧情,我个人感觉整体思路还是比较契合原著小说的。

对于moss是隐藏大反派这一点我倒是没有太多惊喜,因为片中从一开始就各种用监控设备监控全局的片段来隐喻人工智能的叛变。moss和刘培强在流浪地球1里面的剧情对话也早就揭示了自己的目的和逻辑,一个在第一部结局早已暴露的大反派在第二部里面完善自己的人设也不稀奇。

moss这个设定原本是致敬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的角色,在流浪地球2里面的剧情走向,却把它在第一部里面已经明示的死亡结局画上了一个问号,把这个设定打到了一个甚至大幅魔改原著剧情的地位。

因为按照2里面的设定,它甚至对自己的原身量子计算机550W诞生前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干涉,片尾彩蛋moss的阐述,2044太空电梯叛乱事件,他是黑手,流浪地球1剧情里面的2075年逃离木星危机也有它,然后还提到了后续2078年太阳氦闪事件,而且片中披露的一点细节,1978年各国政府就接收过2044这个时间点的警示信号,再加上片尾moss对话中提及的为了克服人类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很明显是暗示了这一切的幕后黑手moss已经开始s涉及时间概念了,我个人感觉设定有点突兀,看完彩蛋,一下从科幻太空人类文明史诗跳跃到了美式时间旅行,日式时间线,或者星际穿越多维空间世界观,懵了。

片尾彩蛋moss还揭露了自身诞生是对图丫丫“人在回路”的学习和多次迭代,加上数字生命父亲图恒宇这个变量,然后诞生的一个逻辑集合,这个设定有点类似传统科幻小说里面量子黑盒计算机的概念,只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内部不可测,诞生混沌无序又偶然,不可复制。彩蛋片尾的无数个图恒宇和图丫丫的场景隐藏在moss电子眼里,和神秘的敲门声,郭导应该是想表现moss的本质,并为第三部埋伏笔。

我少年看过对流浪地球的原著,印象中最震撼的一幕,是逃离木星后的2078年,主角夫妻分道扬镳,各自加入了政府军和反对派,反对派最终攻破了联合政府,处死了全体联合政府人员,然后正要减速行星发动机,返回太阳系的时候,太阳氦闪了,随后反对派沉默了,接手了联合政府的职责,带着人类和地球继续2000多年的流浪计划。

说实话,我对这个剧情很期待,流浪地球3按目前剧情走向,应该就是这里,我想看看郭导会怎么演绎。

换个角度叙事,2022年末咱们被形势逼着放开后,当时很多人也拿这个剧情隐喻过很多东西,我当时也是感慨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流浪地球2是用中国电影工业讲述了中国价值观,东方集体主义,集体牺牲英雄主义,这些优点足以掩盖很多影评人从自我角度寻找的的电影细节槽点。

笔者很少写电影影评,这次愿意这么长篇大论,是真心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和希望,希望每一个感兴趣的中国观众,可以自己去体验这部里程碑作品。

篇十: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
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篇十一: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流浪地球2并不是1的续集,而是前传,或者说是1的全面优化,讲述了刘培强和图恒宇在流浪地球1之前的经历。

剧中的提到的高科技。1。智能量子计算机。地球要流浪,首先要让它停止转动,然后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这么伟大的举动,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要全人类的奋力协作,那么要多少资源的融合调度,才能满足数万台巨型发动机的协同运作。每个步骤都需要巨大的计算和运行能力,以我们现在使用的经典计算机是无法达到的。2。太空天梯。影片中太空电梯给我们印象深刻却震撼,它高耸云霄直接连接太空站,在飞船急速上升、下降和打斗中,场景非常惊险刺激。3。数字生命。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妻女,他把女儿的意识输入芯片,他能和女儿对话,电脑中的女儿也能根据现实场景判断现实情况的变化,最后在关键时刻靠着爷俩的数字生命体发挥作用,完成了北京站点的联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隔4年,如果说流浪地球1是有新意和创意,那么流浪地球2在视觉和音效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完全不输给好莱坞的大片,特别是作为一部国产科幻作品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值得骄傲的。

影片在满足了观众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没忽视人类的感情,比如亲情、爱情和友情。当需要赶死队奔赴月亮实行引爆计划时,那句“中国航天队,五十以上的出列”喊出时,齐刷刷的出列声让我们感动;
那句“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引人深思;
那句“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联想到我的命运取决于我的选择。

总之,流浪地球2是值得欣赏的一部作品,也希望有类似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作品,因为祖国的未来靠他们。

篇十二: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看完《流浪地球2》,我从电影院走出来,久久不能释怀!赶紧将口罩捂住脸上的泪痕!

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科幻大片。集开拓思维层级和发现人类文明与数字生命密码息息相关不断进化到巅峰时期的科幻大片,很震撼人心!

未来、未知的世界与现实与另外一个维度的人类无缝衔接,影片最后由刘德华主演的“图恒宇”通过数字生命密码死而重生的进入到另一个维度空间世界里拯救地球、拯救人类颇为震撼!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可以拯救自己、拯救世界,还最爱的人一个完整美好的人生!

郭导的奉献精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栽入到有灵性生命的体中,他的这种壮举就是在帮助影响人类精神文明进步。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帮助越多的人那么他就是伟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深有感触,走出电影院的瞬间就有听到一个大叔说这部电影很平平无奇……而我却在一边被感动到泣不成声……我能理解,毕竟人类之间的思维都是有分层级的,能被唤醒和感悟的人他的灵性和感知能力、共情能力都是很高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同频共振的。有的人看电影就只是看了一部电影而已,而有的人看了电影就会有很多感触,并且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见到开悟人生的剧本。

影片的特效制作也是大开眼界。围绕着团结、亲情、友情、爱情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奉献的精神还能够去到另外一个空间里帮助人类、继续创造奇迹才是值得我们敬畏生命和探索科技的焦点!这是该片个人觉得最精粹的地方!

要去探索未知世界,我们时刻都要努力学习着,人类的文明也在随科技发展变化而进化着。电影另外一个角度感觉含沙射影的反映现实世界的不公和残酷!开悟人性明白真正的战争是面对生存大考验!而不是靠掠夺与侵略来获取利益。真正利益是全人类生死共存亡的利益!大家应团结、勇气加信念一起实现更宏大的理想目标。拯救人类、维护好地球才是人类精神文明今后进步该弘扬和发展的宏观核心意识!

话说回来,咱就来寻根究底。这到底是多有才华的导演呢?上度爸一搜,郭帆,生于1980年,也是个人觉得在电影界作为80后的第一个值得被崇拜的偶像了。他在打开我国科幻片的第一扇大门,他就像火箭一样的速度拯救中国科幻市场。这些还不够我抒发情感,我继续追踪到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生于1963年,他才是赋予这部片生命的“女娲”啊!虽然我没有看过小说,但是经过郭导精心打造后的作品就已经带领我们领略到小说中的精华了。如果“刘”是科幻大片的“女娲”,那么“郭”就是科幻大片的“黄帝”!我们中国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进步真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后来居上啊!未来可期!

篇十三: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电影,最终以[Moss小苔藓]来终结,我想一方面希望人类,在恢宏、广袤的宇宙中,即便缈小如苔米,也将以人类的方式,将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是啊:“如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是多么的寂寥。”即使科技如何使人欣喜,具有智慧,但人类,才是这个宇宙,当仁不让的主角,人类自己的主角。一如小苔藓,忽然想起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篇十四: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了《流浪地球2》。我觉得特别好看,而且这部电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看,但是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启发也挺大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催泪片,其中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和情节,而且催泪程度我可以打五颗星。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感人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在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里,会释放很多感人的片段,让你的潜意识来让你哭泣。

并且这部电影也拍摄的很好,特别注重细节。其中的摄像头就拍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演员们的妆也画的很真实,像是真的一样。并且导演编的剧本也非常好看,细节注重的很到位,估计演员们在演戏的时候应该要拍很多遍吧。期待下一部剧的诞生!期待ω

在这给演员们点个赞,演员们辛苦了,加油努力哦。

篇十五: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看了流2,有些幼稚的想法想记录一下,好让明年看3之后,或者看过原著之后的我笑一笑,会涉及剧透,慎入!

流1我觉得一般般,也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科幻片,佩服作者的脑洞。仅此。

流2,电影制作整体水平跟流1持平,但有一点却让我想写观后感。那就是刘德华的加入,推动的剧情。我觉得一个电影能够令观众随着编剧的思维跟下去那证明是一个合格的电影。如果能看后引发思考那就表示编剧(作家)的功底深厚了,流2这一点完胜流1。让我感慨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大的疑问。这是个哲学问题。

人类为什么不能实现数字人生计划?其实到最后无疑数字人生技术上已实现,刘德华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说刘德华是反派,黑化,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人类真要灭亡,这是一个选择题,并没有对错。人类文明的延续到底是精神意识上的传承还是肉体的繁衍?这恐怕是一个哲学问题。当然,影片主线是在说人才是人类文明,但人出生到死亡又何尝不是意识的传承?所以影片没有完全否认数字人生,最终在550W上也体现了共存的味道,应该是为下一部的铺垫吧,毕竟数字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最大的科幻命题。

思考2。大格局会怎么做选择题。

难道数字人生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不能共存吗?毕竟流浪地球计划百分之五十的人是要被抛弃的。人性是自私的,如能可以选择大多数会选择数字人生吧。因为流浪计划是为了一百代之后的人类有个家园,而这一百代人呢?只能生活在地下,在暗无天日寒冷的环境中要重复劳动来满足制造发动机。一辈子的任务恐怕就是繁衍后代。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如果科技足够发达为何不冷冻人类受精卵到时候进行复苏?或许会说,这样产生的就不是纯粹的人类,毕竟人类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但我们真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是意识还是躯体?或许会说我的格局太小了,人类就是需要自我牺牲来延续香火。但,可但是,延续香火,生老病死归根结底是不是为了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做为一个宇宙的生物本应该遵循这种规律,而此时你会发现,一个物种的灭亡就是自然规律。人类既要对抗规律,又要守住规律。如果此刻没有流浪地球计划,恐怕马上会启动数字人生计划,但又怕人类被有意识的机器完全取代。所以繁衍人类的角度上,流浪地球计划在理论上更有说服力。至始至终人类需要是掌控力,对未知的未来还是恐惧的,没办法放手一搏,除非无路可退。

思考3。你我怎么想?

人类的选择题由谁来做?当然是人类,但永远不可能是你我。但让我选择我想选数字人生,并非想永生,我只想跟我的家人度过无战争,无灾难,无疾病的一生。而一百代后的人类,我并不想考虑。所以我注定是一只蝼蚁。人类的发展其实是少数人推动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所以并没有资格做选择,这是一个很公平的事情。在浩瀚宇宙中普通人就是一粒尘埃,所以,你我的选择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永远是情怀。不管人在哪里,不管面临多么大的困难,只要跟家人在一起,或者让家人活着,赴汤蹈火也愿意。这也是人类永远的情怀,也是影片最终的宗旨,当然也是电影永恒的卖点。

篇十六: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家里的智能语音助手总是听不明白命令,令我非常恼火,它一点也不明白人的想法,我一气之下拔掉它的网线,百无聊赖,干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2044年到2065年之间的故事,在这期间地球经历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最终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化险为夷。

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是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整个影片550系列共有550A、550C、550W和Moss四个型号,数字生命从550A的两分钟到550W的完整一生,再到Moss的几乎永生,人类遇到的灾难数量不降反增,550C研发成功,被反叛军入侵攻击太空电梯;
550W刚投入使用,被图恒宇输入女儿的数据占用大量空间,使月球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引发月球坠落危机,《流浪地球1》中也交代过,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中,Moss也有疑似背叛人类的杀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持续研发这种用来制造灾难的机器呢?其实不论是550C还是Moss都是有苦衷的,它们不是人类,无法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它们只能执行控制者授权的指令,只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人类文明,对宇宙文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叛逃,准确的说是无法叛逃,最高级的Moss虽然拥有自我意识,但也始终没有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就凭借这一点,它再怎么发展也无法代替人类。

看完电影我想通了,回家给语音助手连上了网,它没办法主动找我聊天,即使我问它一些问题,它也只是用死板的语言回答我,有些问题不会也并不感到羞耻,只是让我换个话题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但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AI(人工智能)能够完成的事情很多,在未来它还会掌握更多技能,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它们永远无法掌握的技能“情感”。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这些都是Al所无法掌握并完成的。

机器人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甚至能读取人的记忆,但唯独猜不透人的内心,这是人类的优点,也是未来我们相比于机器人唯一的优点。所以未来地球无论“流浪”到哪里,人类的情感密码都只有人类自己掌握,跟Al没有关系。

篇十七: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刚看完《球2》回到家,继续蹭一下《球2》的热度。看完以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关于特效。《球2》的特效制作水平,在我个人看来,至少达全世界科幻电影第一梯队的水平。而国产科幻电影无出其右。如果非要挑出点什么毛病,那可能就是他是中国产吧,毕竟,国产就是原罪。

二、关于剧情。剧情确实有一些烧脑,有些人反应没看懂,我也有所理解了,因为说实话,我也没有完全看得懂,特别是数字生命这条线。但没有完全看懂不等于否定这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所有观众都能完全看懂的科幻,就不能称之为科幻了。

三、关于科学逻辑。说实话来讲,流浪地球的很多科学逻辑,如果真要按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分析,确实缺乏理论依据,不够严谨,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这样的人如果始终是以同样严苛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科幻电影,那我尊重他个人的了解。毕竟每个人对于电影作品的评判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如果只是在评价《球2》的时候拿着放大镜,那就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故意抹黑了。

四、关于剧中的感情线。我记着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有看到过一条差评,说到过球2中放进了过多的感情戏,而且很多情节过于煽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只回应:纯属瞎扯淡。

五、关于输出中国价值观。《球2》所演绎的中国独有的价值观,似乎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让这些人感觉如临大敌,寝食难安。多少年来,美西方利用其舆论霸权以及文化产业霸权,对我们疯狂输出西方价值观,也从未见这些人出来振臂高呼,而当我们开始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踩到了某些人的尾巴,汪汪直叫。

最后,我想说。电影好不好,要自己去看过才知道,饭只有吃在嘴里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口味。

篇十八: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春节假期闲暇之余,有幸和家人们一起观看了根据刘慈欣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讲述了太阳危机爆发后,人们为了帮助地球摆脱困境,寻找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而大胆地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通过摧毁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进器,使地球摆脱太阳危机。在此计划中,一代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在冲突与分歧之中勇敢做出选择,一次次在生死关头与命运拼搏,用自己的血泪书写流浪地球时代的传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他是联合政府的中国代表,他坚毅、果断,在面对月球危机,联合政府乱成一团时,他依然淡定自若,坚定不移地推进移山计划,带领中国科研团队扛下了建设月球发动机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时,他呼吁大家团结,告诉人们危难当前是责任。他关于“人类股骨”的演讲铿锵有力,说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不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赢得了人类文明延续的可能。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计存亡,不论虚实!”在移山计划的最后环节,我们中国北京的网络通信设备出现问题,当所有人都在指责我们时,当所有人都准备放弃时,他选择坚持,选择相信。当然也有人说他是盲目自信,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那是我们的中国自信、中国力量,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服输的气概!果然,在最后关头,我们的中国团队成功完成任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们看到了他挺拔伟岸的身姿,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相信会看到蓝天、白云,会看到鲜花挂满枝头。”“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我选择希望。”周喆直的话是我们人类的心声,更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们人类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选择希望,选择相信,选择团结,选择携手并进去共同守卫我们的地球家园,要让蓝天、白云常在,要让鲜花挂满枝头,要让人类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续和传承!

篇十九: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兔年大年初一,湘西北农村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之中:彩灯高悬,香飘万家,鞭炮声此起彼伏。

是日下午2时30分许,我们一大家10口人结伴来到离村不过10余里的鼎城区灌溪镇影院,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2》。

群星荟萃,场面震撼,故事感人,背景涉及全球各地和多民族,无疑是《流浪地球2》的致胜法宝。不论是科幻价值的表现,还是制作精良、创作精细和工匠精神的开发,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流浪地球2》都将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片。

两线并行展异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枚。《流浪地球2》沿袭了中国艺术的这一传统表现手法:两位素昧平生的男主,重视家庭,珍爱亲人,但更是热血男儿:危难之际显身手,以不同的立场与身份拯救世界。一位是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英武不凡,大义凛然,刚正果断,铁骨铮铮。在太空电梯上,他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的嚣张气焰,为同事们获胜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月球上,他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也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却不辱使命,坚持把剩下的核武器送到了指定位置。总之,刘培强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与深情;
对国家,则饱含着热情与忠诚。另一位则是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图恒宇,他将一个一心爱女儿的慈父演绎得平凡、生动、催人泪下,其演技可用“炸裂”二字形容。青年时代的一场车祸,导致了图恒宇的妻女双亡。好在图恒宇及时将女儿的记忆导入了机器之中,让她活在数字世界,且有两分钟存活时间。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人生,他毕生都在为提高数字与电子化水平而努力,甚至做出了一个科学家不应该做出的举动:用550W重启女儿数字生命,结果直接导致月球发动机停机。最终,他的理性战胜了对于女儿长生的执念,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冰冷的水下,并与女儿联手,用数字生命修复了互联网主线,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而站在刘培强与图恒宇背后的核心人物,则是老戏骨李雪健所主演的周教授。年逾花甲、声音略显沙哑的他,举手投足均极富人格魅力:目光敏锐、沉着冷静、不怒自威。在疑窦丛生时,他力排众议,始终坚持移山计划。在众说纷纭里,他借一根断裂的股骨化石,讲述了一个浅显道理:文明的诞生不是撕裂而是同舟共济。一声压抑的怒吼“点火”,让现场所有的人惊愕得不敢不服从于他的决定。“危难时刻,唯有责任”这句简短的台词,则如洪钟大吕,宣示了大国的力量与责任担当。

场面恢宏撼心魄

毫不夸张地说,《流浪地球2》的特效场面当为时下国产片的巅峰。有人这样慨叹:“那个太空电梯的出现,直接惊艳了我100年!”影片中的道具、布景、电脑特效等硬件,均是成倍数增加,电影所呈现的场景规模,已经堪比好莱坞科幻大片。其中,飞行员被劫持,无人机被控制引爆,空间站陷入一片混乱,劫持与反劫持的胜负数度易位、瞬息万变;
地球表面因遭自然灾害破坏,气温骤降,火球四起,海啸肆虐,洪水滔天;
地球和月球因为洛希极限一步步靠近,且即将相撞,人们被这一危机所索引,紧张、焦灼、窒息、绝望,无法逃脱。凡此种种,均扣人心弦,撼人心魄。还有,画面的远景,可见成千上万架无人机蜂群和垂直起降版歼20在空中激战,近景则可看到每架飞机的部件细节。如此精雕细琢的电影制作,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还辅之了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正是我们千呼万唤的电影工业化水准。

影片结尾处的核爆场面可以视为国产片中最具想象力的震慑画面:全球数百位50岁以上的航天队员,在中国航天队员刘鹏(沙溢扮演)的带领下,视死如归,奔赴太空,自愿手动引爆月球数千枚核弹,从而避免了月球与地球的对撞,拯救了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可歌可泣的故事,精美与死亡相伴,是极富想象力的创意设计,是荡气回肠的悲剧场景!

我们为什么要热衷于科幻与畅想未来?因为人类之梦在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翔,梦有多远,我们的目光就能投向到多远。而这,正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流浪地球2》拍摄制作成功的价值所在。

篇二十: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2022,去影院看的电影不多,在网络上也没怎么看过影片。

2023的大年初一,在小姑娘的提议下,一起去影院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

我是文科生,看惯了文艺生活主题的影片。《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片,一开始,我被其中各种复杂的画面与特效镜头弄得头晕乎乎,大概二十分钟后,慢慢适应影片风格。

因为临时购票,我们坐的是最前排的座位,荧幕太近,不过没影响观影心情,近三小时的沉浸式样静坐,完全被各种情节吸引。《流浪地球2》影片情节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刘培强的爱情线索,一条是图恒宇的亲情线索。线索多,内容丰,错落有致。主要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真可堪称为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不乏脉脉温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家、对故土的情感,更能看到中国的世界主义与人道情怀。

我对该影片印象最深的是李雪健扮演的周先生反复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一字一字蹦出来的“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有这样几个情节特别难忘:

沙溢饰演的张鹏,看着旁边举起手报名的年轻飞行员,对方回报以坚定的目光。作为队长的张鹏拉下了他的手,对方疑惑的看着他。他怼过去:看什么看,月球是我们的。随后跨出队伍大喊一声: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队伍里瞬间站出多位符合年龄的飞行员。和张鹏共同作战过多次的诺夫一看,急眼了:也跟着呼吁50岁以上的出列。很快各国都开始号召超过年龄的队员站出来,而站出来的每个人,都没有丝毫犹疑,而且他们很清楚这样的选择,只有单程去票没有归程,当他们亲手启动引爆器,自己也将粉身碎骨,葬身太空。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大义选择呢?我们都知道答案“责任”。

由此,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斑羚飞度》。一群羚羊被逼至绝境,老羚羊以身体做为年轻羚羊飞跃的垫脚石,情愿笔直坠入悬崖,为跳跃延长两米距离,这2米,就是整个羊群的生机。

让年轻一代好好活下去,是老羚羊们的使命,也更是我们人类的使命。

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使命,所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我想,这可能也是影片获得高票房记录的一个重要看点吧。

篇二十一: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最大的惊喜就是流浪地球2的上映,作为流浪地球的影迷,早早的就在网络上关注到了流浪地球2上映的消息,并且还为高质量的预告片惊喜不已。昨天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了整部影片,作为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能够在影院当中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作品真,真的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情!

很多的影评说这应该是一部可以划时代的佳作,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讲,我没有能力分析特效优劣与否,总之看着震撼就好了;
我也没有办法细说剧情的逻辑瑕疵,总之看着感动就好了;
更没有水平评价电影的制作水准,总之看着情绪激昂就好了。如果让一个普通人给一个电影做一个评价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先手要表达的一定会是,好看或者是不好看这样一个观感,而我给流浪地球2的观感就是,这部电影真是太好看了!同样的,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果想看到更多的这样好看的电影,那就赶快去电影院买票支持流浪地球2吧。

整部电影虽然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但是剧情紧凑、张弛有度,整场观看下来在剧情的流畅度上来讲没有一点走神跑偏的地方,说实话我是一直憋尿到最后的,因为不舍得错过剧情的重要部分。电影的特效场面非常棒,无论是战斗机的空中对战,还是如蜜蜂般的无人机集群,当然还有太空电梯、空间站、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展现,都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场面宏大,效果强烈,完全不输国外的所谓科幻大片。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我依稀记得当初看到星球大战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与想象力上的震撼,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流浪地球系列给了我当时同样的感觉。

图片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给观赏者以情感上的共鸣,寻求情感共鸣实际上就是大多数艺术创作的最初的目的。之所以为流浪地球2特别的感动,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式的故事,更是一部反应现实世界英雄观的史诗。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与以往电影里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拯救世界从来不是一件快乐或幸福的事情,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牺牲、失去、甚至是毁灭。

无论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本人,还是被拯救的普通人,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经历万般的痛苦与千种的磨难,即使是最后成功了,也要背负着苦难继续坚毅的前行,正如电影中刘培强在给儿子留言时把摄像机转向太空自己掩面哭泣的画面。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延续,从来不是某一位英雄的长生不老与力挽狂澜,而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奋斗。刘培强的父母之于张鹏,张鹏之于刘培强,刘培强之于刘启,马兆之于图恒宇,无不是薪火相传,英雄不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承的精神,一个民族甚至说整个人类才能够不断前行、屹立不倒。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内核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英雄能够单独创造的,而是所有人,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既然拯救世界是那么的痛苦和艰辛,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要前仆后继的去牺牲和奋斗呢?电影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和希望。为什么电影的主角是刘培强和图恒宇,因为在电影里他们的爱最真挚。电影最后刘培强的独白为流浪地球1中他选择自我牺牲解释了因果。而图恒宇的故事线明显要引出更大的剧情起伏,从对妻女的世情俗爱中超脱的图恒宇在拯救世界那一刻也完成了爱的进化。虽然肉体已经死去,但是数字化的图恒宇父女,必将在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存在也为电影的哲学主题进一步升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非常期待流浪地球的后续电影继续保持高水准的制作水平,给我们以更大的惊喜和精神愉悦!

流浪地球2是一部不会让你在电影院开怀大笑的电影,电影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你一笑了之,它想要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如果你仔细品味,它能够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快乐只是人类所有情绪当中的一种罢了,而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我们在电影中所要追求的情感共鸣绝不仅仅是快乐一种,还应该有悲伤、愤怒等很多其他的感情方式,期待中国电影能够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更加多元!

篇二十二: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那是2019年春节,疫情还没出现,贺岁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电影票价也是翻了一倍,仍然抵挡不住国人们的观影热情。这一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口碑票房双丰收,本人看过之后也是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咱们国产的科幻大片终于可以媲美欧美大片了。三年之后,《流浪地球2》出现在2023年的贺岁电影档,虽然电影票价又涨了,自己掂量了一下荷包之后,毅然决然放弃了沈腾哥哥、千玺弟弟主演的《满江红》,放弃了男神王一博的《无名》,放弃了已经连续两年在春晚大放异彩、活跃春节气氛的邓超导演的《中国乒乓》,直奔《流浪地球2》。

话不多说,不剧透但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吴京还是吴京,他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和惊艳了,我们不欠他电影票,但是如果以后他还拍电影我还是会支持的。本片主要讲述了流浪地球的前传,我们为什么去流浪,以及选择流浪我们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坚持。我认为本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围绕刘培强等如何成为宇宙空间站工作人员,争分夺秒推进移山计划
另一条是图恒宇的私下里持续不断的进行数字生命计划,他将女儿残存的意识以数据的形式保留下来,并且想把数字形态仅有两分钟的生命拓展,他想给女儿完整的一生。两条主线,故事情节很丰满,跌宕起伏,既震撼又感人,没有拖沓囧余,围绕人间大义、亲情、父女情、师徒情徐徐展开。

虽然移山计划成功最终是靠图恒宇的女儿以数字形态的机遇助推成功,但是我认为数字生命计划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我们有家国情怀,我们要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只有保住了地球,我们才能以某种形式再开启数字生命计划。

本片不乏一些恰如其分的小幽默,恰到好处,温馨又感动,小尬又好笑,大家自己去寻摸感受吧。影片中还有个极其让人落泪的情节,当马兆、图恒宇为执行计划付出自己的生命时总部的大屏幕上他们的名字后的数据条显示他们已无生命体征,陆续变成红线,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如果把张鹏等33个国家的其他工作人员义无反顾的选择踏上单程飞船去操控核武器爆炸而牺牲时把他们的名字也打在总部大屏幕上,我还能多哭会儿。结尾的彩蛋也很让人耐人寻味,Moss与已经成为数字形态的图恒宇的对话,图恒宇家的敲门声,人类未来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希望来年再上映3,围绕数字生命计划或者1500年的流浪后,人类如何重建文明,如何继续生存,生生不息…期待中。

推荐访问:观后感 地球 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