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大小事读后感400字,《天大小事》(十篇)

时间:2023-07-15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天大小事读后感400字,《天大小事》(十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天大小事读后感400字,《天大小事》(十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一

上面说:“在我剑桥的家里,经常收到一个别具一格的邮件——两个折叠过的大塑料袋,附信写道:请把你不要的干净整洁的衣服放到这些塑料袋里,并于x 月x 日放到你的门口,我们届时会来领取,并捐给 机构转卖……慈善做得如些周到,让它真正成为举手之劳,正中我这种懒人的下怀。于是我把一批早早淘汰又不知道往哪里送的衣服装了满满一口袋,在指定的日期放到门口,晚上回来一看果然被拉走了。”

上面还说:“美国1902 年建立‘慈善超时’,慈善机构借助超市运作方式,其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市民们们捐赠的旧物,用销售这些物资得到的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兴办各种类型的福利工厂、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安置场所。在加拿大,每周二晚上,人们可以把旧衣物‘扔’到一个固定地方,有需要的人可以去捡。”

读了之后,我想,如果我居住的小区也设一个捐助箱该多好啊。我们的衣服,买的时候都花过成百上千元,穿了一年两年之后,或因为款式、颜色过时了,或因为体型变了穿着不合体了,放在衣橱里除了占地方之外别无他用。前些年,这些不穿的衣服都给了农村的亲戚,那时农村经济条件差,给了他们,他们一脸的感激:“你们穿过的跟新的一样,省了我们的钱了。”如今不同了,尽管他们的经济条件仍然不如我们,但商店里高中低档的服饰很多,打折的,特价的,30 元、50 元,300 元、200 元的衣服比比皆是,人家宁愿花低价穿新的,也不愿再穿我们穿过的“好面料”旧衣服了。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前些日子,我收拾衣橱,收拾出了好几摞各季的旧衣服,有些只穿过一次两次。我试着在农村的亲戚面前问了一下:“有些穿过的衣服,扔了吧,不舍的,给你们吧,怕你们嫌弃。”结果人家和以前不同了,没接话茬。

这次学习期间,我将对旧衣服的烦恼讲给青岛残联的孙理事长听,她说青岛有个叫“笑姐”的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专门为残疾人网上募捐衣物,让我上网查一查。

我真是孤陋寡闻。

青岛市民宋桂华以其网名“笑姐”组建的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20xx 年11 月就成立了。

救助对象以市残联提供的特困残疾人家庭为主,其他特困家庭助困救急为辅。救助方式为入村到户,直接将捐助物品送到残疾特困家庭手中。团队主要特色——量体选衣、打包装箱,将捐赠衣物根据受助家庭成员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逐件挑选搭配、分类整理、打包装箱,确保送到残疾朋友手中的每一件衣物都能穿,都能用。

目前已发展志愿者300 余人,成功组织了100 次爱心助残大活动,义工活动近500 次。

打开电脑,我找到了引导善意流向弱势群体的中间“人”,我的心突然亮堂了许多:我们可以作为志愿者为残疾人奉献爱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被捐助的残疾人也是志愿者,因为是他们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满足,思想得到升华。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二

“魔鬼就在细节中”,这句话我也知道,小事确实比天大——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天有多大。现代社会里,工业化、商业化、信息化,要多大有多大,要多复杂有多复杂。我们从哪儿入手,从哪儿做起?如何把我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推进到现代社会?国民素质和制度安排,哪一个更重要?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我只对抽象的文字敏感,算是只看了“半”本书。但收获一点也不比别的书少。篇幅短小的文字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功力。

作者看西方,说中国,我们的差距其实是社会阶段的差距,是国民素质和制度安排的差距。

小事,很多时候是习惯。我们农业社会里其实不是什么“精耕细作”,而绝对是“粗放式”的。早收割一天与晚收割一天没什么不同,“深耕一寸”也并不等于“上粪”。所以,“差不多”和“将就”成了我们的习惯,马马虎虎是我们的第二天性。而大工业化要求精确,要准确无误,“钉是钉,卯是卯”。因为,“差之毫厘”就要“谬以千里”,这一点都不是夸张。

在农业社会,我们虽不是小国寡民,但也几乎“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注定了我们以“万事不求人”为荣。而在商业社会,分工与交换是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也是生存方式。“商业”就是要以“商”为业,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成了我们的时代难题。(民主就是协商的结果,正如易中天所说的,我们没有协商的传统,民主就难了。)我们的道德,仁爱是有等级的,只是自己集团的道德,对集团之外的,则不用讲道德。所以我们有私德,没公德,遗笑全球。

也说说身边的小事吧。

其一,这几天监考,发现有几十个学生要到我们考试这个教师上自习,而我们在考试,怅然而归。我以前也有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兴致勃勃地去学习,跑了好几个教室,都被占用,“沮丧之中包含了大量的愤怒”,学习的激情早就烟消云散了。8年前我在北大,就看到他们每一栋教学楼的门前都有教室占用情况分布表,标得清清楚楚,学生一目了然,而后选择自习的地点。教室占用情况分布表如有变化,会醒目地标注,以提醒使用者。而我们,就差这么一小步,就谬以万里了。

如果我早知道此王力是彼王力,我或许就不看这本书了。我对策划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坏,他们就是中国人“小智小慧”的代表,总是把损招当作“创意”,使“不要脸”大行其道,把我们残存的信任摧残殆尽。

如今,中国策划人的鼻祖让我刮目相看。但愿他能改变我们的“策划之道”。

还是阿忆说得好:“绝不气馁,在未来的岁月中,一边做着合理的小事一边耐心地等待。”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三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是人类的一个血的印记。而《双城记》真实地描绘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和腐朽。通过阅读《双城记》,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体会到了作者狄更斯的思想“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绘了十八世纪的一位医生梅尼特从监狱中重获自由,和女儿一起到伦敦生活,五年后,他们在法庭上为名叫代尔纳的法国青年作证,露西和代尔纳因相爱而结婚。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纳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一发时刻,一直爱恋露西的英国青年卡尔登代替代尔纳上了断头台。

卡尔登是书中最富魅力,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位人物,他颓废消极,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求学时,他只替同学写作业,工作后,即使拥有一身才华,他仍然选择默默无闻的打工。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没有看到他有一份深沉的感情。他温柔的,执着的爱着露西,甚至最终为了露西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露西那深沉的爱:用自己的性命换回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家庭幸福与她的笑颜。无论在哪个时代,卡尔登对露西的爱都显得那么珍惜和高贵。

相较于卡尔登所代表的温柔与爱,得伐石太太则是杀戮和血腥的象征。因为亲人惨死在代尔纳叔叔与父亲的魔掌下,所以她一生只为仇恨而活。得伐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栗,也叫人不禁感叹仇恨的力量。18世纪末的法国,就被这种执拗复仇的火焰燃烧成了修罗地狱。

小说同样也赞美了其他角色:梅尼特医生正直高尚,且善良宽容,是仁爱的理想化身;露西则是爱和温情的化身;代尔纳是给统治阶级指明出路的人。这些人物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都是作为人道主义者的狄更斯所热情赞颂的。

作者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着称。他所着的《双城记》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着这嘲恐怖的大火“也将在法国上演。

我完全赞同卡尔登在临死前说的:”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这就是狄更斯为”最坏的时代“开出的良药,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理想。有人说,《双城记》作为一部不朽的着作,如果没有卡尔登的存在和所作所为,这部小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光辉。

卡尔登的死,就像是羽毛轻柔地飘落水面,没有水花,却涟漪阵阵。它提醒了我们: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是无法用断头台建立。

我们不能因为岁月而忘记《双城记》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得,学到点什么,希望两百年后的我们能创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世纪,希望卡尔登临死前看到的世界,将会是我们未来的世界!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四

逃亡的日子有多漫长,安宁的日子又会有多久,这是托比发出的呐喊,岁月会改变人,会让人变得成熟、稳重。

橡树对于只有1。5毫米的托比来说,任何树洞都可以躲藏,可是偏偏自己从小到大的挚友背叛了托比,他无依无靠,陪着他的那片星光都为他悬起了心。

活泼、挂念父母的小托比,天真,勤快、聪明的艾丽莎,肥硕、残暴的乔。密西,正直、阳光的尼尔。阿芒,每个角色无不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树,托比在这广阔浩瀚的橡树王国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他的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此全家被流放,继而父母被捕入狱,只有托比一个人得以逃脱,面对族人的追捕,他遇上了艾丽莎,艾丽莎想尽办法只想让托比见一眼离别多时的父母,故事由此开始……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托比的经历不仅让人打起寒颤,托比遇到了可怕的黑寡妇蜘蛛,她用尖利的爪子拍打着树枝,恨不得立刻把他拍昏过去,用吸盘把他吸进去还不容易死里逃生,想向奥尔梅西夫妇求助时,却遭到了他们的背叛,乔。密西的队伍差点就让托比成了狱中犯人……这些都让托比惊悸不已。

这漫长的日子还有多长,安宁的日子还有几天结束?日趋成熟的托比让我深有感触,他面对困难总是能迎刃而解,持之以恒,若是我,便会因为见不到父母而伤心欲绝。托比从哪一面看都是坚强的,我认为他还是个孝子,总是想救出父母。艾丽莎也散发出一股英气,如当年武丁皇帝的妻子妇好一样,在面对困难时冷静对待,让托比一次次逃过灾难,艾丽莎在我看来和托比一样坚强。他们用自己的恒心、孝心、天不怕地不怕的英气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出路,这是让我敬佩的。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五

富春江里江水滔滔不绝,我手中捧着一本《史记》,细细品味,感慨万千……

读着《史记》,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回到了那个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我看到了那个顶天立地,身残志坚的司马迁,看到了一诺千金的男儿形像。司马迁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写好了一篇52万字的史家巨作———《史记》。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对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就像一个华丽的舞台,君王、英雄、谋士、刺客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上台,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

我喜欢的英雄是项羽和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

我欣赏的刺客是专诸、聂政、还有荆轲等人,对君王赤胆忠心,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赤胆忠心的表现。

我印象最深的谋士是韩信,从小忍辱负重,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在他的第一场战役里,就以成功告终。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战役,无一失败。关于韩信的一生有一副极佳的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前半句讲的是萧何和韩信的故事,萧何是韩信一生中的贵人,也可以说断送了韩信的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半句中的两妇人,讲的是漂母和吕后:漂母就是韩信小时候,给他一饭之恩的老婆婆,吕后就是刘邦的妻子,后来杀害了韩信……

读了《史记》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从中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六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妆舞会”、“我们在宇宙里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

合上[美]比尔·布莱森的巨着《万物简史》,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好。心中,无限欣赏、赞叹……这是一本为万物写史、为万物立传的书,作者用极其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现代科学发展: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发展的奇迹……

在生存空间上,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的大山顶,已知生命的几乎全部生存范围只有28公里左右——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上述空间有近99.5%以上,基本上——实际上是完全——对我们关上了大门。即使如此,地球对生命已经很和气了,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要么是一团死寂,要么是一团热寂,总之,他们对生命并不那么友好。所以说,在这个宇宙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它需要一连串差不多永无休止的好运。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种存在并使之更加美好的能力。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某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或是被老师责骂后自杀;某花季少女因感情受挫为情自杀;某中年海归博士因工作不顺,事业受挫而自杀;甚至还有人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杀人越货,草菅人命,这些新闻屡上报端,让人看了不免惋惜。他们不懂生命之可贵,不懂它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地球上,又怎样熬过无数次灭绝的危险,才让拥有智慧的我们出现在地球上,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自以为是世界末日,轻易放弃了希望和奋斗动力,甚至想到轻生,更甚者去杀生。对于这些人,我多希望他们能看看路边石缝间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学习他们的坚韧,感受他们强烈的生存欲望,再看看生命进化的历程、人类血染的历史,就会明白人之为人的幸运。

生命是脆弱易逝的,需要我们努力扞卫。即使我们很幸运,但要确保一路走好,并且永无尽头,仅有好运相伴是远远不够的。如上所述,生命的家园——地球——美丽却危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甚至人类自己,都潜藏着比想象中多得多的危机。战争、瘟疫、地震、火……我们经历过太多灾难。今后,仍有无数生存难题需要面对——温室效应、宇宙射线、星际陨星、太阳耀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需要为“生存”而努力,而勇敢,勇做生命的扞卫者。汶川大地震中,多少志愿者为了拯救生命而奋不顾身;动车事件后,多少市民排着长队无偿鲜血;白求恩的故事我们到现在还铭记着;微博上,土耳其街头的一只流浪猫在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竭力抢救着被汽车撞死的同伴的生命,甚至为其进行“心脏按压”的视频被疯传着……所有这一切,为的都是生命的存续。我们承载着“生”的希望与“存在”的美好,但这确实需要我们一起去扞卫、去努力。

生命短暂而灿烂,更要我们用心经营。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压缩成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是上午四点,但一直到午夜前1分17秒,人类才出现。按这个记录,我们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不过短短几十秒钟,但即使是如此短暂的存在,人类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优越的位置,成为了生命舞会中当之无愧的、最耀眼的明星。就单个人而言,我们的存在更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犹如烟花绽放,短暂而绚烂。每个人都愿意用激情燃烧青春,点燃生命的火花,只求在这场神奇的舞台上,上演最炫目的一出戏。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位着名企业家在了解到中国农村艾滋病儿童生存现状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转而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地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关注农村艾滋病儿童的公益事业中。他反复向主持人强调着一句话:“时间不等人,我们在和时间赛跑。”人生短短三万多天的旅行,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位企业家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生命,传递爱的声音,多为社会做贡献。就当下而言,就是用好自己的青春,“莫惜金缕衣,惜取少年时,不待无花空折枝。”

一位朋友说,生完宝宝后,她见到护士抱到自己身边的那个小生命,感觉无限神奇;杨澜说,女人很伟大,因为女人孕育了生命——世间最最美好的存在。作为人类,我们确实有许多值得自豪的理由:我们不仅仅追求“生存”,更多地是追究“生活”,即灵动、活泼和快乐的存在;我们有计划、有志向、有欲望地利用着生命赋予的整个令人陶醉的人生,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可以说,人的出现是生命最勇往直前、最雄心勃勃的壮举。

看完《万物简史》,作为人类之一的我自觉十万分地幸运——一切都那么恰好,在茫茫的宇宙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长廊里,不早不晚地赶上了这场生命的盛会;同时,我又特别、特别地感恩生命给予我的所有东西,知足、珍惜着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论生活将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我都会用感激的心去拥抱它、感受它,努力过好当下,不悔此生——这,是生命的礼赞,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七

今天,我们学完了第二单元,其中我最喜欢《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了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

文中的“阿姨”、“妈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只要宽容、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宽容、善待你,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完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那件事情: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坐公交车去玩。车上人太多了,我和妈妈一直都站着。

到了百货楼站,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我本以为马上会有年轻人给老奶奶让座的,可是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有的玩着手机听着音乐,有的在闲聊,有的似乎在睡觉,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似的,根本没把老奶奶放到眼里,还是自己干自己的事儿。看着这一幕,我很伤心,心想:常听妈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什么大家并不是这样做的?如果我有一个座位多好,这样就可以给老奶奶让座,不让老奶奶站着受累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站,好不容易有人站了起来,我赶快占住,然后让老奶奶坐了下来。当老奶奶夸我是个好孩子时,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在接下来的几站,我看见了更多的人再给老人、孕妇让座,心里很惊讶:难道我的一个小小的动作竟然可以传染给这么多人?!我的心里更甜蜜了!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些关爱,就会让许多的人得到宽容和理解!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八

从小,我就十分喜欢阅读,所以家里有很多很多书。漫画、绘本、小说、作文选,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两个书柜。我最喜欢的,是一年级得到的《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套绘本。我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它印刷精美、题材新颖、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寻找它的漫长时光,得到它后的欣喜若狂,以及它对我成长带来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学校组织了“跳蚤市场”活动,目的是变废为宝,并将所有的收入捐赠给“希望工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在各个小摊儿上寻找我喜欢的课外书。

下午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立即开始清点一整天的“战利品”。这时,我忽然发现,“战利品”中夹着一本残破的绘本。绘本脏脏旧旧,连封面几乎都要脱落下来,第一页上还不知被谁画上了好多的小鸡。我不屑一顾,正准备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忽然“我想去看海”五个字吸引了我。因为,我也十分想去看看海,可是一直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生怕破旧的它散落一地。原来,卡梅拉是一只白色的小母鸡,和我一样,也十分想去看看美丽的大海。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路途中的故事惊险又有趣,一下子就深深地迷住了我。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并从书的最后一页得知,这其实是一套书中的一本。自此以后,“追求”它的漫长之路就开始了。

最开始,我在脑袋里幻想着故事里的情节,体会卡梅拉遇到危险时候的心情;随后,我就以它为主人翁,自己补充书中没有的故事;后来,我经常把卡梅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要求爸爸妈妈给我购买整套的绘本。一般来说,我提出的申请爸爸妈妈都会满足,可奇怪的是,这次他们并没有理睬。说了好多次,他们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这让我更想得到这套书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的生日又到了。许完愿,吹完蜡烛,家里变得一片漆黑。爸爸刚在全家人唱的生日歌声中打开灯,我就发出了一声尖叫,抱着爸爸妈妈亲了又亲。因为,在蛋糕的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整整齐齐地摆了两季的,一共24本的《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个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不要被吃掉》等等书名一个个映入我的眼帘。那天,我一口气看了整整5本,像一条小鱼一样快乐地在书海里畅游。卡梅拉的勇气、智慧、坚强、独立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就像水里的氧气一样,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成长。

读书是非常开心愉悦的一件事情,而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籍的那个过程,更让我欣喜万分,无法忘记。从不经意间发现它,被它深深吸引,到众里寻它千百度,最后得到它,每一段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九

读完了《欧也妮葛朗台》,终于明白了别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么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年轻的欧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对父亲葛朗台百依百顺。葛朗台刻薄吝啬,靠囤集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当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纷纷巴结,欲娶欧也妮为妻。然而欧也妮却爱上了来自巴黎的落难公子——堂兄查理,并把自己的积蓄送给其做盘缠。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责和折磨,不久,袒护女儿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后死去,欧也妮继承遗产,此时欧也妮心爱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却负了欧也妮,取公爵的女儿为妻,意图谋取公爵的钱财,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欧也妮的钱财是公爵钱财的20倍……后来欧也妮与商人的儿子结为连理,但欧也妮33岁就成了寡妇,可人们还尊称她为“小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野心就像胆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种令人奋发的液体,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顺利发展,他就会变得焦躁,充满虚假。他们缺少爱心,虚心,专心,宽心,耐心,特别是诚心和清心,他们有的只是过分的信心,虚假的哄骗而已,没有一丝道德。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为人,低调做事,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平静心态,学会等待才是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起重视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了!要知道道德比金钱更珍贵,更重要!

天大的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的小事》篇十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五岁女孩迪伦的经历。迪伦是一个在学校里很不合群的女孩,孤独而混乱。她最好的朋友转学了,身边剩下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一直期待着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摆脱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到窒息的生活。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迪伦十分缺少父爱。身边的环境使她更加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于是她决定起身去找父亲,寻找那份父爱。不幸的是,迪伦乘坐的列车发生了意外。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那是崔斯坦。男孩仿佛就是为了等待迪伦而等待着。是的,崔斯坦就是迪伦的摆渡人,迪伦已经在事故中不幸遇难了,崔斯坦就是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迪伦找到回家的路。现在他的任务是陪伴迪伦走过最艰难的这段路。崔斯坦对迪伦来说很特别,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迪伦的身边一直都有一个崔斯坦陪伴着她。他们一起经历艰难险阻,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相行的故事深深地温暖了我:他们相互陪伴,相互照顾,从陌生变得互相有好感,争作文吵,拥抱……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但一切事物就算再美好也躲不过分别,到了路途的终点,再向前就是天堂了,也就是在这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但他不能,剩下的路他无法陪她走下去,他不是救世主也无法改变自己和迪伦的命运,所以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他新的任务。而迪伦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为找到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她不顾他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小说的结局美好且温馨,崔斯坦来到了她的世界。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陪伴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共同面对困难,也让她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敢于追求自己渴望的,使迪伦从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变得无懈可击。迪伦不再惧怕死亡,是她的勇气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她让他认清了自己,他不再是那个日复一日没有目的地活着的那个崔斯坦,他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和情。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值得。”

真正的摆渡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只有你不敢做的,没有你不能做的。一直以来禁锢我们手脚,不去行动的从来不是他人,而是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你是你的向导,一直都是。只有无所畏惧的前进﹑向往自由的内心,才能使你得到自己渴望的

推荐访问:天大 小事 读后感 最新天大小事读后感400字 《天大小事》(十篇) 天大的小事心得体会